01
大多數人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都是這樣做:通過閱讀文章或書籍,獲得關于拖延的理論或方法論,然后根據這些方法采取行動。
很可惜,在大多數時候,這些方法都不會奏效。
為什么?
這種方法的最大問題是:我們把某個理論或方法論,當成了對自己具體問題的答案。
其實,這不過是紙上談兵。
因為,對任何問題的有效解決都離不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基本原則。
什么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以拖延癥舉例,對于這類問題,雖然已經有了不少的理論和方法論,但它們都不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以,就算你用到自己身上,也還是很難解決問題。
怎么辦呢?
要想解決自己拖延癥的具體問題,就要基于對自己的清晰認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02
因此,我們需要從在哪些具體情境下拖延,為何在這些具體情境中拖延,以及在哪些情況下不拖延這幾個點上做出具體的分析。
第一步:如實羅列在什么情境下你會拖延。
例如:
1、在完成工作匯報PPT的時候......
2、在與XXX對接項目進展的時候......
3、在打掃家里衛(wèi)生的時候......
4、在讀書的時候......
5、其它......
列出的越多越全面越好,因為這樣你就有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數據。
如果你不知道從哪兒開始,我建議你按照生活、工作、社交等類別進行羅列,先從工作中拖延的時候開始寫起。
如果寫不出來,那就說明你平時對自己的觀察不夠。那么,從現在起,你就要開始多多觀察自己了。
第二步:針對每個具體情境對自己進行追問。
比如:
1、是什么讓我在“完成工作匯報的PPT”時拖延了呢?
2、是什么讓我在“與XXX對接項目進展”時拖延了呢?
3、是什么讓我在“打掃客廳衛(wèi)生”時拖延了呢?
4、......
這樣的追問會讓你去思考事情發(fā)生時的情況是什么,這些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你在拖延時的心理活動和情緒。
請把它們記錄下來,寫在旁邊:
1、“在完成工作匯報PPT時拖延”:因為這件事我以前從沒做過,不知從何做起,而且我也不太會用PPT。
2、“在與XXX對接項目進展時拖延”:說實話,與XXX相處令我感到不適,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我完全不想跟Ta有任何交集。
3、“在打掃客廳衛(wèi)生時拖延”:工作已經夠累的,回到家我是一動都不想動,衛(wèi)生要做,可是我好累,我想等我感覺沒那么累再做吧。
4、......
在這些你給出的理由中,其實正潛藏著你在每一類事情上拖延的具體原因。
這時,就會發(fā)現,有時拖延是因為不太會,有時拖延是因為心里不適,有時拖延是因為太累了......
在這里要注意一點:當你追問自己的時候,不要以自我攻擊或自我指責的方式進行,否則你給出的回答就會變成一個借口。
所以,請帶著好奇之心來做這一步——用一種好奇的語氣來向自己提問。
03
第三步:對你寫下來的理由進行提煉與合并。
先做提煉,比如:
1、在“完成工作匯報PPT時拖延”:我提煉出來的是 ——在面對超出自己當前能力的事情,以及那些自己沒做過的事情時,我似乎就會拖延。
2、在“與XXX對接項目進展時拖延”:我提煉出來的是——我似乎會為了避免與人發(fā)生沖突而產生對于項目的拖延。
3、在“打掃客廳衛(wèi)生時拖延”:我提煉出來的是——我似乎會在精力不足、狀態(tài)不佳的時候,選擇拖延。
4、......
然后,再做合并。
這時,你可能發(fā)現除了“在完成工作匯報PPT時拖延”以外,你還有過很多次類似原因的拖延,于是就能把那些拖延合并起來,給它們命個名字叫“能力不足型拖延”。
然后,可以給第二類拖延取名為“關系逃避型拖延”,給第三類拖延取名為“精力不足型拖延”。
當分析到這里時,對很多人來說解決方法/方向已經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 對第一種拖延:提升能力/尋求同事的指導;
· 對第二種拖延:改善同事關系/做到對事不對人;
·對第三種拖延:在狀態(tài)不好的時候照顧好自己,而不是用“拖延”再給自己施加壓力。
但其實,這些解決方法還是浮于表面。
你還得接著往下看。
04
第四步:找出反例。
比如:對自己的“能力不足型拖延”,你還需要繼續(xù)追問:“在哪些時候,我雖然能力不足,但卻沒有拖延?”,從而試圖找到反例。
為什么要找出反例呢?
因為之前的分析只幫我們看到了問題的一面,找到反例則能幫助我們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從而看到事情的完整全貌。
比如,你發(fā)現在工作中有過好幾次,即便當時那件事自己能力還不夠,但卻沒有拖延。
為什么?
通過對自己的追問,你發(fā)現:雖然那些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但你覺得能做這樣的事情很有意義,那種意義感讓你行動迅速。
那么,你為什么會在完成工作匯報的PPT時拖延呢?如果完成工作匯報PPT對你來說也是一件很有意義感的事情,你還會拖延嗎?
通過對自己的追問,你發(fā)現:如果完成工作匯報的PPT對自己是有意義的,就算能力不足,也不會拖延。
由此可見,能力不足雖然是工作拖延的原因,但與此同時,如果你感到這項工作是很有意義的,即便能力不足,你也不會拖延。
這樣一來,你就有了應對此類拖延的具體行動計劃:
1)每次拿到工作任務時,先去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完成這項工作任務對我的意義是什么?我能從中學到什么?獲得什么成長?完成這項工作任務對于團隊的意義是什么?
如果還不清楚,就去跟上級溝通。
2)在面對任務感到能力不足時,想辦法提升相關能力,在工作中學習就是最好的方法。
3)在提升能力的過程中,如果感到難度很大,就要尋求幫助,包括上級和同事的幫助。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系我們,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658 測試
立即測試
741 測試
立即測試
1891 測試
立即測試
1150 測試
立即測試
70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