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個月來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都不太好,時常需要請假,有些小組活動也只好拜托別人完成。我感覺我給別人添了好多麻煩,給各科老師的印象也不好,總是感覺很抱歉很慚愧。我要怎樣調適我的心態(tài)呢?
首先,巖心想說,無論什么情況,你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小事。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有很多在乎的東西,比如健康、成績、愛情、人際關系、事業(yè)等,我們生活的每一步行動都在為自己重視和在乎的這些東西而努力。既然是行動就意味著選擇,選擇也意味著放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些執(zhí)著也須有主次輕重之分。
健康好比數(shù)字1,事業(yè)、家庭、地位、錢財都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沒有1則一切皆無。所以你出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考慮而決定暫時放下部分的學習和生活,這樣的做法完全沒有問題,只要真誠地跟老師同學說明你的情況,巖心相信ta們肯定是理解并支持的。
再者,很多時候別人比你想象的更包容和善良。我們的文化總強調要推己及人、學會換位思考,所以有很多人會害怕給別人添麻煩,或者在受到他人幫助時感到抱歉不安,因為我們一直默認幫助他人是一種自我能量內耗。但巖心覺得事實可能并不完全如此,真正的推己及人不應該只是單向的,有時候作為幫助他人的人,所收獲的喜悅和滿足感,甚至要大于被幫助的喜悅。
中國有句古話“助人為快樂之本”,雖然可能有些夸大,但幫助他人能讓我們快樂這一點,在心理學上確實有科學依據(jù),它和我們大腦中的紋狀體有關。紋狀體是基底神經(jīng)節(jié)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豆狀核和尾狀核,會對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做出反應。
例如,當你決定扶起一個摔倒的老人并認為這是一個有價值的選擇時,紋狀體會被激活并釋放大量的多巴胺,提高我們對情緒的感受能力,讓我們覺得興奮。越是對自我道德要求高的人,越容易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自我價值感,因為幫助別人能有助于強化“我是個好人”這一認知,且能幫助他人本身也意味著我們是有余力有價值的。
所以,如果巖心是你的小組同學,即便可能因此自己多一點工作量,想到自己的行動能給需要幫助的同學解決困難,可能不僅不會覺得很麻煩,還會覺得自己的工作陡然多了一份意義感。而且很多時候讓人煩的不是有人老是需要幫助,而是自己的幫助被人當作理所當然,或者這份幫助實際上對對方?jīng)]有價值。
但看你的來信,顯然你不是這么這么想的,你內心是一直把別人對你的幫助記在心里的。巖心覺得對于那些幫助你的人來說,這就足夠了。你更可以以適當?shù)姆绞较騮a們表達感謝,ta們一定會很樂意收到來自你的肯定。如果你真的覺得抱歉的話,那就盡快調整好狀態(tài),讓ta們看到你的努力,看到一個健康開心的你。
最后,看到你的來信聯(lián)想到你最近的狀態(tài),巖心不禁想到最近看的電視劇《山河令》里的一句臺詞: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里巖心不是在責備說你是庸人或者你的煩惱只是庸人自擾,只是覺得我們并不必自己給自己太多無謂的壓力和煩惱,尤其在自己狀態(tài)不夠好的時候。
況且,這世上誰又能說自己就不是庸人呢?很多人一生都在竭力證明自己的不平凡,殊不知活著本身其實就充滿了意義,我們卻總是在證明自己的不平凡中迷失了自己,迷失在求而不得的痛苦中。
電影《心靈奇旅》里加德納一直認為22能獲得地球通行證是因為在自己的身體里體會到了生活的目標和夢想,獲得了生活的意義,找到了spark,卻不知生前世界并不分配人生目標,那些所謂名人導師們一直強調的夢想、意義、目標等等,在生前世界檢票員看來都so basic。
活著并不一定就得有所成,夢想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東西,只喜歡看天、走路、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饑腸轆轆時的披薩,街道上嬉笑打鬧的孩子,躺在地鐵風口上起飛一般的感覺,甚至是細小如夕陽下隨風揚起的落葉,打在臉上的余暉……這些都值得我們去為之感動戰(zhàn)栗?;蛟S,我們最該愛的只是生活本身。
希望,你我都能找到生命的Spark。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661 測試
立即測試
215 測試
立即測試
335 測試
立即測試
741 測試
立即測試
114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