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客觀看待自己,針對問題本身進行思考
人的思維,不能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嗨,要承認自己的認知有局限,向業(yè)內高手學習。我單位維修部有一位入職21年的員工,經驗非常豐富,機械故障,一聽設備運行聲音就能準確判斷故障點,平時也不怎么參與技術研討,信奉“一招鮮,吃遍天”。
但是有一次遇到一個機械故障,憑著過去的經驗沒有解決問題,卻被一位平時默默無聞的新員工解決了。
人,最大的無知其實是不知道自己的無知。
而具有元思維的人,善于突破自我,打破思維瓶頸,尋找最優(yōu)解決方案。
第二步:思考上層目的,追問為什么
透過現象,追問為什么,思考才會越來越深入,采取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法,進行自問自答。
比如,你在單位感到待不下去了,想要辭職。不具有元思維的人,信奉的是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簡簡單單地一走了之。不深入去思考為什么自己不想在原單位呆下去。
而具有元思維的人就會這樣想:我為什么要辭職?先把原因一條條列出來:
我的水平很高了,但是薪資待遇沒有相應地跟上去;我的職場工作和管理方式是非常先進的,但是企業(yè)文化、管理制度不能跟我同步。如果分析到了這里,采取的措施就不是簡簡單單地辭職,而是尋找機會和上司認真地溝通一下,看能否尋找一種解決辦法。如果最終無法協同解決,再考慮辭職。
進一步分析,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單位無緣無故隨意加班兒,卻不按時支付加班報酬。這種情況下就要與上司進行溝通,了解是什么原因,是企業(yè)的困難還是上司工作忙碌忘記給你報加班了。
當然,也有導致你辭職的原因,是同事之間勾心斗角,不安心工作,內耗嚴重。
如果是這種原因,那你就要分析是不是自己有問題,自己在工作作風、溝通方式是否簡單粗暴粗暴,是否沒有用同理心考慮對方的感受。如果是自己的性格或者做事方法的問題,就要盡快改正,而不是隨時一走了之,因為那樣的話,雖然暫時痛快了,但是自己的問題,在新的崗工作崗位還可能會繼續(xù)出現。
第三步:用類推思維與其他領域建立聯系,形成新創(chuàng)意
類推,是根據類似事物進行推論,也就是向相似事物借鑒。類推思維的基礎是抽象化元思維,從更高層面找到多個具體事物的共同點,加以普遍化,以便發(fā)現共同點,找到新的創(chuàng)意。
有些人缺乏創(chuàng)意,是因為知識局限在狹窄的范圍或行業(yè)內部,只有把眼光放長遠,探尋肉眼看不到的具體事物之間的共同點,才有可能產生新的創(chuàng)意。
類推的過程由抽象化和具體化共同組成。
抽象化的元思維越高,通用性就越強。類推思維的過程是這樣的:看似不同的具體事物——抽象化的元思維——目標領域——目標領域具體化。
比如在工作中,經常會有上司抱怨下屬不主動來向自己匯報工作。
其實,下屬之所以不來向你匯報,是因為他以前匯報也沒有得到積極的反饋。而僅僅來自上司的一句:“繼續(xù)努力”,或者“好好干”。
還有的上司說:“先把報告交給我,我有時間再看?!比缓笠煌显偻?,再沒有下文了。還有的情況是,下屬的工作匯報里無論提出什么意見,最終都是上司自做決定,根本沒有征求下屬任何意見。下屬經常得到這種沒有實質內容的反饋,以后還會積極主動向上司匯報工作嗎?
如果我們運用元思維和類推思維,就可以改進這種方法。上司要認真積極的對下屬的報告研究分析,把里邊的有價值的內容找出來,通過面談或者會議的溝通的方式,肯定他的價值、他的閃光點,與下屬進行真誠的溝通,以促進工作更加完美。這樣才能形成良性互動。
如果你正被繁重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或者正因為創(chuàng)意陷入僵局而一籌莫展,那么不妨嘗試運用元思維,開啟一段新的職場問題解決之路吧。
如果能像無人機一樣,從雜務中抽離出來,拉長鏡頭站在更高視角看一看,你會發(fā)現嶄新的世界、不同的視角,很多職場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系我們,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335 測試
立即測試
254 測試
立即測試
1150 測試
立即測試
3065 測試
立即測試
34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