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我的故事很簡單。
正常地讀書、長大、畢業(yè)、工作,正常地交朋友,又與人離別。
然而,這些正常生活的片段里,卻充滿大量難以自處的縫隙。
我總是卡在這些情緒的縫隙里難以掙脫,越陷越深,甚至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
今天我終于鼓起勇氣,分享出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
如果你也深陷情緒泥沼,也許我的故事會給到一個答案。
01
如果我消失
這個世界會更好嗎?
我的“心病”,源于人際關(guān)系。
那時,我覺得同事們都在刻意遠離我,針對我。
比如,沒人愿意坐在我旁邊。連續(xù)一年多,原本坐我周圍的同事,都走掉4、5個了。就連新來的同事,才坐我旁邊一個月,就換座位了。
我覺得很尷尬,于是主動換座位,躲去了一個無人的角落。
再比如,幾個關(guān)系不錯的同事,實則都把我當成“情緒垃圾桶”。
每當心情不好,有煩心事想要吐槽時,不管有多晚,都會來找我宣泄。
覺得我?guī)筒涣嗣?,就跟我保持距離,時常讓我有一種“除了被利用,其他毫無價值”的感覺。
其實,同事帶給我的困擾是一時的。雖然難受,睡一覺也就恢復(fù)過來了。
給我最致命打擊的,是我曾經(jīng)的好朋友們。
他們總是接二連三地離開我,去其他地方發(fā)展。
逐漸地,我在身處的城市里,越來越孤單。有時約飯,都找不到一個人出來。
這些算挫折嗎?
理性而言,我當然明白不是。
職場關(guān)系參雜著層層利益,本就很難發(fā)展友誼。
而朋友,因為生活方向不同,機遇與經(jīng)歷各異,往往也只是階段性相處。
但感性上,我卻會無法自控地陷入情緒泥沼,一直鉆牛角尖。
我會一個人一直琢磨,是不是自己出了什么問題,為什么大家都好像有意遠離我,避開我,我還有哪些能做好的地方嗎?
如果不是我不好,為什么別人會這樣對我?
難道我就應(yīng)該被這樣對待嗎?
如果不是我的錯,那別人是不是應(yīng)該給我一個解釋?還是說我就應(yīng)該是出氣筒?
我只是想變得更好,為什么好像全世界都在阻攔我,沒有人跟我說我可以怎么做。
想不出答案時,我會開始討厭這樣斤斤計較的自己。
最終,陷入“我是不是消失更好”這樣的痛苦循環(huán)中。
我害怕極了。
重壓之下,我為自己預(yù)約了心理咨詢。
我的工資其實并不高,尤其是面對動輒幾百一次的費用。
但也是那個時刻,我開始真正愿意為我的情緒內(nèi)耗買單。
因為我真實感受到自己的無助,以及迫切找到出路的渴望。
02
原來,
會有人肯定我的痛苦
咨詢開始前,我緊張得雙腿不停抖動。
我不知道將要面臨一個怎樣的人,也不清楚咨詢會有什么作用。
帶著忐忑和不安,我走進了咨詢室。
然而,看到咨詢師的那一刻,我就安下心來。
她看上去十分從容,聲音舒緩而溫柔,讓我感受到一種內(nèi)在的、穩(wěn)穩(wěn)的力量。
好像無論什么樣的問題或情緒,在這里都可以被托住、被消化。
咨詢師先是給我講了咨詢設(shè)置,然后問我怎么了。
就是這一句話,我感覺自己的委屈一下就出來了,不停地哭,不停地哭。
我傾訴著那些別人總說不算嚴重,卻對我打擊巨大的事情。
職場的、生活的、與人相處中的那些令我害怕的瞬間。
“我好像需要依附于別人,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當別人不存在的時候,我就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了。”
“我發(fā)現(xiàn)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特別想留住的人和事,總是不斷離我而去,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我想知道我究竟怎么了...”
但咨詢師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回應(yīng)“你就是想太多了”“這種小事有什么好煩的”。
而是很肯定地告訴我:“這是一個痛苦的時刻?!?/p>
“人際關(guān)系中,那種失去連結(jié)的痛苦,是很痛的。當我們經(jīng)歷喪失、遭受排斥時,所感受到的悲傷、憤怒與孤獨,都是真真實實存在的。”
同時,她也會引導我如何去換位思考:
“但你也要知道,每個人在人際關(guān)系中都有痛苦?!?/p>
而我可以做的,是給自己更多的“自我關(guān)懷”。
比如,給自己一些支持性的觸摸。
當我獨自一人時,可以把一只手放在手心或別處;如果我和其他人呆在一塊,可以嘗試一些更低調(diào)的觸摸方式,像是握著自己的手。
當與別人溝通,感覺不舒服的時候,我可以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
在吸氣時,關(guān)懷自己,承認此時此刻“我感到了痛苦”;在呼氣時關(guān)懷對方,尊重對方經(jīng)歷的困難的同時,也充分看到自己的痛苦,并滿足自己的需要。
在這個過程中,咨詢師有兩點觸動了我。
一個是,她一直強調(diào):“我鼓勵你,是因為各種各樣的你,都值得愛與被愛”。
值得愛與被愛,從來不是因為我是誰,我做了什么。
我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值得。
積極的努力與行動,本身就是錦上添花,破壞也是一種信號、一種力量,是對生命不同角度的塑造。
第二是,咨詢師跟我說的人生俱樂部理論。
這個比喻,一下子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脈,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用活得那么嚴肅、那么較真,就把人生當成游樂場。
在咨詢過程中,我真正明白了,只有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并感受自己真實的情緒和需求,才能逐漸理解自己身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03
一個人的生活
原來很美好
就這樣,我定期做著心理咨詢。
生活好像沒什么變化,又不知不覺跨越了萬重山。
如今,我不會怎么考慮“怎樣才能被喜歡”“為什么我會被ta討厭”。
而是直接表達我的觀點,也提醒自己,要允許別人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得到認同,我會開心。
如果是反駁或其他建議,我也會收獲更多元的視角。
我也開始享受一個人的生活。
一個人去覓食,吃到好吃的食物時,整個人都會愉悅起來;
一個人去旅行,才發(fā)現(xiàn)陌生人有多友好,并因此結(jié)交了不少千里之外的朋友;
一個人去書店看書,看最新上映的電影,去逛文創(chuàng)店......
原來,真正看見自己,與自己好好地相處,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79 測試
免費測試
481 測試
立即測試
1111 測試
立即測試
936 測試
立即測試
517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