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師》正在播出,這是一部以多元個案觸摸當代人心理圍城,溯其本源、給予出口的都市暖心療愈劇。
這部劇首次將目光聚焦到了身邊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劇中每一個案例都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對應(yīng)案例,通過廣泛的心理咨詢案例,回溯各個心理問題形成的社會外因與成長內(nèi)因,探尋相應(yīng)的疏導(dǎo)路徑與解惑出口,展現(xiàn)出*現(xiàn)實的情感。
與此同時,劇集從案例本體也延伸出對當下社會心理相關(guān)熱點話題的探討,以此提高心理問題的能見度,敲響全民關(guān)注心理健康的警鐘。
今天我們選取其中討好型人格案例為大家詳細解析。
討好型人格案例
在劇中,職場“打工人”小莫在拒絕同事請求與維系同事關(guān)系之間苦苦掙扎,但在小莫接近于“討好”的努力下,他還是無法得到同事的認可。
在進行心理咨詢時,他充滿自責地發(fā)問:“我到底做錯了什么,讓他們這么討厭我?”
劇外小莫的扮演者就“討好型人格”帶動網(wǎng)友進行深入討論,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引起了網(wǎng)友的熱烈反響,他們紛紛表示:“這種感受確實如出一轍”、“這種無用討好也太窒息了”。在分享相似經(jīng)歷之余,也帶動了觀眾不斷反思,呼吁要尊重自己、遵從內(nèi)心。
為什么形成了討好型人格,和我們的原生家庭有哪些聯(lián)系?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源于以下這3類父母!
**種:“爛好人”父母
我前面有提到一個詞“中國式老好人”,其實也就是爛好人,其實不少家長就是這樣的,常常把8句話掛在嘴邊:
“都不容易”“你喜歡就好,隨便吧”“別管我了”“忍一忍就過去了”“別傷和氣”“那好吧”“習慣就好”“可以,沒問題,再晚我也做完”這樣的說話方式、社交技巧都成了孩子的模仿對象,久而久之孩子也成了這樣,不僅如此,通?!盃€好人”爸媽還會為了照顧別人家孩子的面子,而犧牲自己家孩子的尊嚴。
比如經(jīng)常說這樣的話:
“別上人家家里玩兒,凈給人家添麻煩?!薄皠e那么不懂事兒,讓叔叔阿姨笑話?!?/p>
除此以外,還有捧別人的孩子踩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去滿足別人孩子的需求,照顧別人家孩子父母的情緒。這樣的做法都是在引導(dǎo)孩子去在意別人的評價。
第二種:“控制狂”父母
何為“控制狂”父母?就是那些不允許孩子有意見,一天到晚啥都要管的父母,只有自己說的才算,孩子不給孩子表達自己感受的機會,看不到孩子的真正訴求。
具體表現(xiàn):
什么都要干涉。過度關(guān)心孩子的飲食,吃或不吃都要管;孩子穿什么也要管;孩子和誰交朋友,興趣愛好都要管……管得多了,孩子逐漸迷失自我,自己沒有想法了,也就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想法了。生活中有些人,你問他吃什么,他說:“不知道,吃啥都行?!币环N是真的不知道,一種是太在乎別人,想聽別人的意見。
其實聽別人的意見沒什么不對,但是你可以說出自己想吃什么,對方再說出自己想吃什么,兩個人也好商量,如果兩個人都這樣,往往只糾結(jié)“吃什么”就耗費半個小時。
還有那些不敢表達自己見解的人,一是可能沒見解,因為平時被父母管控慣了,不擅長思考,二是有想法不敢表達,怕別人否定自己,所以順著別人的想法走,討好人家。
第三種:“高要求”父母
孩子表現(xiàn)好才喜歡,表現(xiàn)不好就不喜歡,甚至態(tài)度會很惡劣,但由于高要求,多數(shù)情況下都在否定孩子。
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于是不斷去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在父母面前,但是高要求并不容易達到。
基于父母的這兩種表現(xiàn),孩子會受到影響,一是達不到要求自信心備受打擊,二是變得習慣于迎合別人。
這三種類型的父母養(yǎng)出的孩子是很乖,但是乖得有些心疼。
如果爸爸媽媽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我想你應(yīng)該試著給孩子“做自己”的機會。
首先,給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是用來感受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關(guān)注度會影響到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比如孩子哭鬧,你會立刻詢問情況,這樣的關(guān)注度對于孩子來說是很有安全感的。
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及時出現(xiàn),這就是提升安全感的一種方式。
只有孩子安全感足夠時,他才敢在外面做更多的探索,內(nèi)心也會更強大,這樣的孩子不需要追隨別人的腳步。
其次,給孩子表達和做選擇的機會。
不總是凌駕于孩子之上,孩子是個體,會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不要總想著自己是對的,孩子必須聽你的,你要給孩子說出想法的機會。
比如讓孩子試著說自己想吃什么,出去買東西的時候讓孩子幫忙做選擇給意見,多給孩子一些自主權(quán)。
在做選擇、表達想法的同時,爸爸媽媽應(yīng)給予孩子尊重,就算孩子的選擇不是正確的,拒絕孩子時也要給出正當?shù)睦碛?,說服孩子而不是強制要求孩子服從你的安排。
*后,多肯定孩子。
自信心強的人,都是在鼓勵聲中長大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先不要太看重結(jié)果,而是注重過程,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會因為結(jié)果的好壞去對比,看到孩子的努力,夸獎孩子的努力,則會鼓勵孩子下次更努力,畢竟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努力不見得都會有好的成果,但是這個過程是重要的,拼過就值得被表揚,值得讓父母肯定。
有人說“討好型人格”的人就像舔狗一般,這樣的話有點重了,但是只有討好者才知道自己活得有多累,所以,爸爸媽媽,你會允許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嗎?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536 測試
立即測試
711 測試
立即測試
55 測試
立即測試
895 測試
立即測試
658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