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每天看似忙碌,卻又似一無所獲。
當我們觀察他們的日常,會發(fā)現(xiàn)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很難讓自己專注下來,去好好地把一件事情做好。
他們習慣于對事情進行評判--這件事情是重要的,那件事情是不重要的;這件事情是小事,那件事情才是大事;這件事是有價值的事,那件事是沒有價值的事情。
他們的頭腦一刻都不曾停下評判,去專心做一件事情。于是一天過去了,一年過去了,當他們回顧的時候,看似每天忙忙碌碌,卻發(fā)現(xiàn)自己幾乎沒有做好幾件事情。
為什么會如此?如何去改變?
看看一位正念學員,在聽完李老師的正念課程后的感悟與反思吧:
本節(jié)正念課開始,李老師引用了《金剛經(jīng)隨想》中的一段話:
清晨,佛陀披上斗篷,拿著他的碗去化緣。當他回來,將碗和斗篷擺在一旁,洗了他的腳,坐在為他安排好的座位上,盤起他的腿,往前面一看,然后須菩提開始發(fā)問……
阿南在敘述佛陀的時候,為什么連很小的細節(jié)都描述出來?
阿南是在說:佛陀對小事情的注意跟對大事情的注意是一樣的,沒有什么事是小的,也沒有什么事是大的,一件事就是一件事。
佛陀每一片刻都將他的注意力,貫注在他所做的每件事上,至于他做什么,那是無關緊要的。
當他講話,他就完全成為那些話語。當他微笑,他就完全成為那個微笑。當他寧靜,他就全然地寧靜。
此刻,再次品讀這些平凡到再不能平凡的描述時,心潮涌動,一股熱流向上升騰化作了眼淚,是直擊內(nèi)心的感動嗎?是深刻的領悟后的喜悅嗎?
關于活在當下,誰都會說道,而且會引經(jīng)據(jù)典,拿出大碗大碗的心靈雞湯:不念過去,不懼未來,活在當下;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等等。
但是道理懂了一大堆,遇事時仍然在原地踏步,依然痛苦糾結,依然焦慮恐懼,晚上依然無法入眠,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到底癥結在哪里?
也許這節(jié)課讓我看到了自己活在當下的障礙所在。
“佛陀對小事情的注意跟對大事情的注意是一樣的,沒有什么事是小的,也沒有什么事是大的,一件事就是一件事?!?/p>
是的,以前總覺得做大事情是有意義的,至于什么是大事情,我的界定是做受人矚目的事,成為別人敬仰的人。
但因為自己做不到自己界定的大事情,成不了自己界定的大人物,因而沒有了自我價值感,自己的人生便也索然無味。
長長的呼出了一口氣,由此我看到了是慣有的思維認知方式及由此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和行為舉止出現(xiàn)了巨大的偏差,甚至越走越遠,不但對自己產(chǎn)生了阻礙,還讓自己越活越迷茫,越活越痛苦糾結!
原來自己一直是活在慣性的當下中,并沒有活在有覺察的當下中,難怪李老師說本節(jié)課的主題是活在當下,之后加了一句不加評判的覺察,我把它總結為活在有覺察的當下中,這是我本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
我知道自己是慢熱型的人,不容易開悟,一旦悟到了,就能慢慢的調整方向,且行且悟。
同樣一朵盛開的花朵、一只枝頭歌唱的小鳥,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意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情感體驗,從而做出了不同的行為反應。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心態(tài)下也是如此,“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所以同樣的當下,我們要做的是覺察:
能夠覺察到自己當下的思維--我有怎樣的想法,是什么引發(fā)我的如此想法;覺察自己的情緒體驗--我有怎樣的心情,感受;覺察自己的行為--我想怎樣表達自己的言行。
這才是真正的覺察當下,活在當下吧!
很多人常常一邊羨慕他人的成就,一遍抱怨老天的不公。
他們會抱怨自己現(xiàn)在做的事情都是瑣碎的小事,是沒有意義的事情;他們會羨慕那些成功的人士可以去做那些受人矚目的事情,可以以此來證明自己的非凡價值。
事實真是如此嗎?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真的就不值得我們?nèi)プ鰡??真的就不能體現(xiàn)出我們自身的價值嗎?
并非如此。
如同這位正念學員所感悟到的,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并沒有什么事情是小的,也沒有什么事是大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價值,每一件事都值得我們?nèi)プ龊谩?/p>
不加評判地覺察,不加評判地活在當下,當我們覺察到內(nèi)心中對事情進行評判的時候,不被這些評判所糾纏,而是專注地做好當下的事情。
當我們這樣去做的時候,我們將自然感受到人生的充實與自我的價值!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559 測試
立即測試
1111 測試
立即測試
702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148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