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精神病院是被老百姓稱為“瘋人院”的地方,想想似乎都是苔蘚遍地, 藤蘿包圍的神秘印象。什么人會想成為精神病醫(yī)生?他們究竟具體做些什么樣的工作……當我自己有機會接近這個群體之后發(fā)現,應該說許多人愿意成為精神病醫(yī)生,可能是基于他們對大腦和人心的好奇,畢竟我們所有的情感,思想,信念和行為都來自大腦。
1996 年,哈佛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合作,出版一本書叫做《全球疾病負擔》。它統(tǒng)計了全世界各地在各種疾病中的花費,一個令人意外而震驚的事實首次進入大眾的視野——精神疾病原來花費巨大。
例如,在全世界治療代價最高的疾病是重性抑郁障礙。此外,還有幾種精神疾病是影響 15 至 44 歲人群的十大疾病之一:酒精使用障礙,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癥。
由于自我傷害也是精神疾病會導致的結果,在世界十大致殘原因中,有五個是精神疾病引起的。結果再明顯不過,不論是醫(yī)生還是普通人,我們都不能再忽視精神疾病。
身心一體的全科或者叫整合醫(yī)學概念是每個醫(yī)生都必須學會識別和診斷精神疾病并提供必要的治療,至少,知道何時轉診給精神醫(yī)學的專科醫(yī)生。國內三甲醫(yī)院設立精神心理科的動向也應該說是在這樣的醫(yī)療考慮之下。
診斷的意義
我們對于大部分疾病的理解停留在病理生理學(pathophysiology)的水平上。疾病被定義為造成某種特定癥狀的機制,如心肌層的梗死,關節(jié)的炎癥等。
理想的狀態(tài)下,所有的疾病都能根據病因(etiology)進行定義。但是對于大部分疾病,我們都不了解確切的病因。
總體而言,只有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可以說是能夠明確的(比如流感,甚至新冠),然而我們對于免疫系統(tǒng)機制的理解也非完善。
診斷與分類的基本目的是分離出一組離散的疾病實體,每一個實體都具有獨特的病理生理學或病因學。
這個情況在精神病學領域就更為突出了。精神科診斷的大部分精神疾病其實都是綜合征(syndromes):傾向于同時出現并有特定發(fā)展過程和結局的一系列癥狀。
如今大部分關于精神病學研究的目標都是確定重大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和病因,很可惜的是,目前我們只鑒定出很少的疾病,比如阿爾茨海默病等大腦的退行性病變。
診斷降低了臨床現象的復雜性,把思維引入了“秩序”和“結構”。精神疾病的癥狀包括一系列的情緒,認知和行為異常。診斷用語的使用將秩序和結構引入了這種復雜性。比如把疾病分為幾個大類。然后在每個類別中進一步描述特定的綜合癥并標注亞型。
診斷有助于臨床醫(yī)生之間的交流。五個醫(yī)生在談論抑郁時可能各自對抑郁的理解及程度的判斷都各不相同。診斷性分類為臨床醫(yī)生提供了一些速記符號,使他們可以相對輕松地總結大量信息。而規(guī)范化的診斷本身相當于對患者所呈現的臨床特征做出了特定說明。
診斷有助于預測結局。很多精神病學診斷都與特征性的病程和預后相關。例如焦慮發(fā)作可能相對容易控制,壓力降低或習得一些應對方法都能夠有效的控制情緒狀態(tài)。另一些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癥或人格障礙,可能就會帶來多方面的功能損害以及漫長的病程。所以,正確的診斷有利于臨床醫(yī)生對患者未來疾病進展的預后判斷。
診斷用于選擇合適的治療。標準化的診斷是未來治療的基礎。以美國為例, 醫(yī)生訓練當中有著大范圍的標準化治療規(guī)范,這樣可以保證患者得到最為科學有效的治療,也減少了由于醫(yī)生臨床經驗或判斷不足所來來的失誤。
診斷幫助研究病理生理機制和病因。臨床科學家用診斷上的定義降低研究對象的異質性,并給可能具有共同致病機制或病因的患者分組。通常假設一組具有相同癥狀組合的患者們患有一種具有共同的某種機制或病因的疾病。對特定癥狀組合的理解可以與人腦特化的功能有關,以此提出關于神經化學或解剖基礎的假說。最理想的情況是,對于臨床信息的診斷可以幫助我們得到有關病因的診斷。
診斷的其他目的。臨床醫(yī)生做出診斷的時候,還可能有一些其他重要的非醫(yī)學影響——精神疾病的患者們容易因為發(fā)作影響而牽涉公共安全問題,所以格外容易受到歧視和誤解,因此這些診斷涉及各種的風險,其中包括依據診斷提出訴訟相關的法律問題等等;而且明確的診斷也決定了保險的采取范圍。
技 術學習 DSM 意義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APA)制定了《精神疾病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它總結了精神病學使用的所有診斷方法。該手冊指定了做出診斷所必需的癥狀,并把這些診斷整理到一個有體系的分類系統(tǒng)中。
精神病學是目前在醫(yī)學領域唯一能夠做到如此統(tǒng)一且全面地規(guī)范疾病診斷過程的???。這種精確度和體系在精神病學中格外重要,因為大部分疾病都沒有實驗室診斷和明確的病因。
因此,DSM 診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患者的癥狀和病史。如果沒有一個這樣的體系,診斷過程會十分不可靠。
標準所具備的優(yōu)點:
DSM 系統(tǒng)顯著提高了不同醫(yī)生對于同一患者的診斷的趨同性,使診斷的信度得 以提高。 DSM 系統(tǒng)闡明了客觀的診斷流程并協助病史采集。 DSM 系統(tǒng)闡明了鑒別診斷的過程(明確的納入和排除)。
當然 DSM 系統(tǒng)并非沒有爭議或缺陷,比如條目化的診斷使得 DSM 系統(tǒng)在提高信度的同時可能犧牲了部分效度——心理動力學派的精神病學家認為 DSM 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對人深刻理解的部分,而生物學派的精神病學家認為 DSM 的定義太武斷,因為診斷標準還太缺乏生物學基礎。
美利華的 DSM 學習思路
美利華從來沒有唯 DSM 的條條框框來教學。整個技術思路都是在“科學+藝術”的思路上行進。從設立以來,致力用真實案例公開教學,全程示范從病史收集,問診思路,個案概念化,向患者及家屬傳輸診斷治療方案,
2019 年起更加入了收治入院,院后管理的全程模式(如圖示)。在完善的倫理考慮之下,讓一個個病例全程展現在學員面前,既幫助學員理解診斷鑒別診斷思路,又幫助患者改善了醫(yī)療幫助計劃。
這樣的教授體系從根本上打破了生搬硬套條目、靠數病狀來理解患者的可能, 學員們看到的是立體的個案以及生動的示范,而且可以直接觀察、提問以及互相探討,最大限度的把科學與藝術、基礎+臨床結合在一起。
每年課程在原來的基礎上都不斷深耕,從 DSM-5 系統(tǒng)到咨詢技術,從整體精神心理內容到??铺厣糠郑瑥膯为殞?圃俚饺扑悸罚L雨無阻的帶領學員學進第五個年頭。
美國講師上午真實案例督導:
2021 年度仍舊每周 6 天持續(xù)在線授課
· 上午:美國講師理論課:
人格障礙 張道龍醫(yī)生 周一至周三
課程簡介:人格障礙又被稱為人際關系障礙,主要體現為人際關系中的諸多問題,形成過程從遺傳、發(fā)育到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社會文化影響等牽涉方面廣泛,是精神心理專 業(yè)當中棘手的“難題”。張道龍醫(yī)生將從美利華臨床教學的真實案例著手,對基于生 物-心理-社會的評估干預方法進行具體講解。臨床案例+理論應用+實踐經驗,讓人 格問題不再難解。
臨床心理學 心理咨詢師 Altman 博士 每周四
課程簡介:Altman 博士作為美利華的常駐講師,過去四年中為我們梳理了整個心理咨詢體系當中的重要知識環(huán)節(jié),進入第五年,Altman 博士將更有針對性的開展他專 長領域當中的分享與介紹,包括各種常用的心理咨詢方法與案例督導。
優(yōu)雅從容抗衰老 鐘麗萍醫(yī)生 每周五
課程簡介:健康,是美的基礎。全科醫(yī)學不單純治病,更是從預防、保健出發(fā)關注” 健康“的學科,全科的核心思路是讓每個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過上有品質的生活。資深全科專家、美利華副校長鐘麗萍博士帶領學員挖掘身體潛能,提升自我,面對加齡 與衰老,從容生活。
二十一世紀綜合式心理干預與督導 蔣蔚教授 每周六
課程簡介:學了咨詢好幾年,還在固守宗派、流派思想;想說自己是”整合流派”, 說不清“整”了什么,“合”了什么;書讀了很多課也聽了不少,面對客戶患者就感覺理不清;那么您最應該進入蔣蔚教授的課程里來——心身一體的從臨床出發(fā)、從來訪者出發(fā)的思考“臨床”面臨哪些解決之道,需要哪些應用之術,再去重新梳理自己 的“技巧”,帶你思考當今心理工作如何進行,你缺的“框架和核心”就在這里!
兒童精神病學 王超嵩醫(yī)生 每月 2 講
課程簡介:兒童,并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尤其在精神醫(yī)學領域為兒童青少年診斷、用藥總是伴隨著諸多的困難與干擾。如何理解兒童、青少年發(fā)育發(fā)展中“正常的病理化” 以及“病理化的改變“成為青少年兒童臨床干預工作的起點。王超嵩醫(yī)生專注兒童精神醫(yī)學三十年,將帶領大家超越單一癥狀層面,更多的從臨床檢查到了解病史、發(fā)育 史以及家庭狀況等綜合狀況來學會科學評估,并更有針對性的教授給學員如何處理青少年兒童用藥以及干預等諸多問題。
成癮精神病學 鄧彗瓊醫(yī)生 每月 2 講
課程簡介:中國的煙酒消費量高居不下,隱藏在背后的是諸多包括精神心理在內的健康隱患,如何在壽命延長的同時,提高生命質量早已被列入國家層面國民健康計劃的 藍圖之中,不管您是精神科醫(yī)生,還是心理咨詢師、社工師,相信成癮問題都如頑石一般讓人頭痛。美利華第五年,鄧慧瓊醫(yī)生將帶著國際最前沿的成癮臨床工作實戰(zhàn)經 驗為學員提供寶貴的學習窗口,不容錯過。
· 下午:安排美利華培訓部國內講師團不定期進行講座、導學以及案例解析
1、課程都精彩,新會員怎么選?
2、選了課程怎么學?學什么?為什么學?
3、資深精神科醫(yī)生和主任,新加入美利華怎么選課?
4、新轉崗精神科醫(yī)生怎么選課怎么學?
5、心理咨詢師怎么選課怎么學?
6、社工、護士怎么選課怎么學?
7、教師、人力資源、心理愛好者,怎么選課怎么學?
精神世界
美利華所營造的氛圍,看似在線,但與我們的生活高度貼合,相信從 17 年起, 不少學員和我一樣,美利華的界面占據著我們手機、平板和電腦的大多數時間,家人 朋友甚至對張道龍這個名字也變得熟悉。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從各地匯聚在這里,讓生活也從此被點燃。加入美利華的“四合奏
一重天:專業(yè)積累
1、 新學年美利華中美班直播重播
2、 美利華資料庫數千案例與講座——免費看
3、“美利華精神心理”平臺萬元精品課——免費看
二重天:技能訓練
1、 免費線上實習與督導
2、 優(yōu)先獲得北京華佑醫(yī)院基地訓練
三重天:獲得遍布全國的專業(yè)人脈
這里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院長主任教授, 也有 優(yōu)秀的心理咨詢師、社工、護士、 教師,快來結識同道資源,享受你的全國轉介 網!
四重天:有機會簽約加盟
歡迎加盟中美專家團隊,享中美專家督導,專業(yè)技能不斷成長;哈佛 GPM 模式一起工作,獲得更多成就與榮譽, 而且新學年伊始,經過 2020 年的試行,美利華終于把自己的平臺從一個單純的培訓平臺向學習+實踐+工作的閉環(huán)邁進了重要的一步。現在這里不但能夠學習最新最先 進的臨床知識,更有機會在督導和同道的扶植與陪伴下做到學以致用。
寫在最后
教育,是傳授那些我們已知的事實與規(guī)則,老師們傳授【what】遠比傳授【how】 要容易。某種意義上我們的慣性思維總是要讓我們像套用公式一樣來解決大多數我們遇到的新問題,但其實醫(yī)學,或者說與人工作時的臨床工作,公式始終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藝術”的那個部分我們終究需要靠自己去思考并總結。
賢人曾教示我們: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教給我們怎么思考,而不是應該思考什么,應是改善我們的心智, 好讓我們能為自己思考,而不是將他人的想法裝在我們的記憶里。
4年多以來,不斷地在美利華營造的學術氣氛中浸淫,不知不覺中的成長太多太多。或許我一生也不會成為道龍老師或蔣蔚老師那樣的大家,但我知道,作為專業(yè)工 作者,在這里的每一天,我都在變成更好的自己。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系我們,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588 測試
免費測試
1054 測試
立即測試
661 測試
立即測試
459 測試
立即測試
345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