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非交友場,賺錢才是硬道理”
剛?cè)肼毮菚?,一位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的姐姐對我說:“你是來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p>
當時我心里滿是不服氣,暗自腹誹:賺錢和交朋友難道就不能兼得嗎?誰不希望在職場里既能收獲財富,又能感受到溫暖與善意呢?
然而,三年時光匆匆而過,我愈發(fā)深刻地意識到,姐姐說得確實在理。
曾經(jīng)的我,總想著討好身邊的每一個人;如今的我,學會了為自己篩選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社交連接。
初入職場時,我就像從大學班干部的角色直接轉(zhuǎn)換到了公司職員,滿腔熱情,真誠待人,天真地以為只要自己足夠主動,就能贏得良好的人際關系。
對待每一個客戶,我都想深入交流,哪怕他們根本沒有下單的意向。
每次公司聚餐,我都準時赴約,生怕因為不合群而被邊緣化。
同事找我?guī)兔?,我從不拒絕,哪怕自己要加班到深夜。
我天真地以為,人緣好就能帶來安全感,以為“大家都喜歡我”就能讓我的職場之路更加順暢。
可現(xiàn)實卻給了我沉重的一擊。
那些沒有下單的客戶,依舊沒有下單,甚至還覺得我好說話,試圖壓低價格。
領導只看重工作成果,根本不會在意我為了維系關系付出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同事離職后,大多與我斷了聯(lián)系,就連我?guī)椭疃嗟娜?,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留下。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在職場中,毫無保留地把善良給予所有人,最終只會讓自己疲憊不堪。
于是,現(xiàn)在的我發(fā)生了改變。
我不再與所有人都保持親密的關系,而是懂得保持適當?shù)姆执绾瓦吔纭?/p>
我不會再輕易地掏心掏肺,而是會先衡量雙方的價值是否對等,資源是否能夠互通。
我不再害怕被別人說“冷漠”,因為我知道,把時間和精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事情,才是成熟的體現(xiàn)。
這并不是說我變得現(xiàn)實了,而是我開始對現(xiàn)實負責。
我們來到職場,是為了賺錢,而不是交朋友。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冷酷,但卻無比清醒。
職場,不是社交的場所,也不是療傷的港灣。我們坐在辦公室里,不是為了塑造一個完美的人設,而是為了創(chuàng)造價值、實現(xiàn)目標、獲得收益。
我們可以保持溫暖和善良,但不能毫無底線地透支自己;我們可以善良待人,但也要有自己的鋒芒。
這三年的外貿(mào)職場經(jīng)歷,讓我深刻領悟到:
同事之間是協(xié)作關系,而非陪伴關系。只要合作順利就好,不必奢望與每個人都成為摯友。
客戶與我們之間是利益綁定,并非情感寄托。保持尊重、提高效率、堅守底線,比刻意“混熟”更為重要。
領導是資源的調(diào)配者,而不是我們的人生導師。用工作成果說話,遠比向領導傾訴委屈更有意義。
我們并非冷血無情,也不是“勢利眼”,只是我們終于明白了什么值得我們?nèi)ネ度耄裁粗皇窃谙奈覀兊木Α?/p>
“篩選”并非無情之舉,而是一種清醒的策略。
我并不否認職場中存在真誠的友誼,但它絕不是靠對所有人示好就能獲得的。
篩選,是為了讓我們的付出得到回報,讓我們的情緒有歸宿,讓我們的人脈有價值。
現(xiàn)在的我:
更愿意把時間花在那些有強烈合作意向的客戶身上,而不是那些只是聊得來卻從不下單的人。
會主動經(jīng)營那些能夠相互成就的同事關系,不再一味地賠笑迎合。
對于那些“點頭之交”,我會保持禮貌,但不會再刻意去融入他們的圈子。
寫在最后
并非不交朋友,而是要在合適的場合、與合適的人建立有價值的友誼。
這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清醒的認知。
別再為了維持表面的和諧,而讓自己身心俱疲。
別再盲目相信“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這句話適用于所有職場場景。有時候,在職場中多一條“毫無意義的關系鏈”,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
永遠記住那句話:
我們來到職場,是為了賺錢,而不是交朋友。
當我們清晰地把握住這個底層邏輯,我們的人際關系反而會更加純粹,我們的時間會更加寶貴,我們的工作也會更有成效。
這,才是真正懂得職場規(guī)則的人的處世之道。
如果你也曾為了人際關系而內(nèi)耗,為了討好他人而失去自我,那就點個“在看”或者轉(zhuǎn)發(fā)給那些同樣清醒的人吧。
做一個有情緒但不情緒化的人,做一個有溫度但有原則的職場人。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702 測試
立即測試
459 測試
立即測試
1481 測試
立即測試
475 測試
免費測試
658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