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弗洛伊德與榮格一起,在德國不來梅乘船前往美國,參加美國克拉克大學20周年校慶。旅行途中,榮格與弗洛伊德相互分析彼此的夢……
電影《危險方法》中再現了這一場景:
視頻:旅行途中,榮格與弗洛伊德相互分析夢……
視頻中,榮格分享并與弗洛伊德分析了自己的夢,然后問弗洛伊德:你想說說你的夢嗎?
弗洛伊德回應道:“我昨晚做了個非常完美的夢,相當豐富多彩……面對你我只能欲言又止”,“我不想拿我的權威冒險(I wouldn’t want to risk my authority)”。
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如何分析夢境的
為什么弗洛伊德不愿意讓榮格分析他的夢呢?
這涉及到他們對夢的理解與態(tài)度的不同。
其實在船上分析榮格的夢時,也能看出他們二人對夢的看法不同。下面我們展開來談一談弗洛伊德與榮格對夢的態(tài)度與理解。下文整理自申荷永老師講夢的內容。弗洛伊德:夢是欲望的偽裝性表現
在弗洛伊德看來,夢的核心本質便是愿望的實現,就算是讓我們痛苦、焦慮的噩夢也不例外。
在《夢的解析》中,弗洛伊德舉了這樣一個真實的夢例,其一位女性來訪者帶來這樣一個夢:
“我看見卡爾(其侄子)死在我的面前,他躺在小棺材里,雙手交叉放在面前,他周圍點著蠟燭。這情景就和小奧托(卡爾的哥哥)死時一樣,他的死對我來說真的是難以接受?!?/p>
那么,來訪者夢見自己疼愛的侄兒死了,又怎么能符合“夢是愿望的實現”呢?
弗洛伊德是這樣解析這個夢的:
這位來訪者自幼喪失父母,由其姐姐撫養(yǎng)長大;后來她愛上了姐姐的一位教授朋友,但由于姐姐的反對,不能與其建立親密關系。但她心中一直牽掛那位教授,即使離開姐姐獨立生活之后。
在小奧托喪禮那天,來訪者見到了那位好久不見的教授;于是,來訪者這次夢到侄子卡爾死了,便被解讀為:來訪者被壓抑的潛意識及其情結,在夢中有這樣的愿望:侄子卡爾死了,她就會去姐姐家參加葬禮,這樣就有機會見到她朝思暮想的教授。
于是,顯夢是夢到侄子卡爾死了,其中的隱夢,顯夢背后所包含的,則是來訪者想重見教授的愿望。
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如何分析夢境的
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如何分析夢境的
對于弗洛伊德來說,“夢是愿望的滿足/實現”,這是一種原則,也是一把鑰匙。有了這樣一把鑰匙,弗洛伊德可以輕而易舉地打開“夢的偽裝”,并且進一步來充實他的釋夢第一原則:“夢是一種(被壓抑的)愿望的(偽裝的)滿足。”
弗洛伊德以其個人潛意識的理論為基礎,認為夢主要是一種隱匿的,不被承認的欲望的偽裝性表現,這種不被承認的欲望主要是指性欲。由于這種欲望與我們的意識自我相抵觸,為了不被意識自我所識別,為了表現自己的存在,夢就喬裝打扮以圖逃避意識自我的“檢查”。
于是,弗洛伊德的釋夢,就是要剝去夢的偽裝,拋棄你的意識偏見并自由地發(fā)揮你的聯想,從顯夢中獲得隱夢的真正意義。
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如何分析夢境的
藝術家筆下的弗洛伊德|圖源:網絡
但是,在榮格看來,弗洛伊德這樣做的結果,所探尋與發(fā)現的只是“情結”。對于榮格來說,若是為了探尋與發(fā)現情結而分析夢的話,就太浪費夢的價值了;何況通過他的“詞語聯想法”,能夠更加簡明與準確地獲得發(fā)現情結的效果。榮格:夢沒有偽裝,夢是心靈的表達
對于榮格來說,他在釋夢工作中所要探求的,不僅是無意識對于情結做了些什么,是夢背后更加深遠的集體無意識以及原型和原型意象的淵源和意義。
于是,榮格認為,夢根本不需要偽裝,夢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心理現象。夢沒有偽裝,也沒有說謊,甚至也沒有歪曲與掩飾,夢總是在盡力表達其意義,只是它們所表達的意義不被我們的意識自我認識和理解。
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如何分析夢境的
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如何分析夢境的
榮格曾用這樣一個個案來闡述他的夢的分析方法與技術:
病人是一位男性,夢到一個醉醺醺、披頭散發(fā)的潑婦。夢中的這位女人似乎是他自己的妻子,盡管與現實中他的妻子完全不同。
榮格說,從表面上看,這個夢完全失實。夢者也認為是很荒唐的一個夢。若是讓他開始自由聯想,那么他肯定會愈加偏離夢的不愉快的一面,并且以其情結而告終。那樣,盡管我們能夠找到病人的情結,但卻無法了解這夢的特殊意義。
對此,榮格解釋道,夢中的“失實的妻子”,正是他的內在原型意象阿尼瑪,也就是其內在的女性形象。而這個內在的女性不僅沒有得到良好的發(fā)展,而且有了墮落的表現,這也就是病人問題的根本所在。
無意識通過夢和我們說話與溝通,但用的是一種象征性的“語言”和方式。因而,榮格的釋夢方法,在強調象征的同時,充分地運用了其原型和原型意象的理論,發(fā)揮神話、宗教以及童話寓言的意義和作用,這都是榮格夢的分析方法的特點,也是榮格所說的夢的分析中“擴充和放大”(amplification)的根據與基礎。
原型意象和象征性在榮格夢的分析的方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榮格也曾留下這樣的教誨。他說,“我常常告誡我的學生,盡可能多地學習象征性的理論,而當你分析一個夢的時候,就要把它們全部忘記?!?/p>
榮格自己一生中分析了他自己以及病人的8萬多個夢,可見其專業(yè)的積累與對夢的執(zhí)著程度,也可以聯想到那熟中生巧以及得心應手的道理。
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如何分析夢境的
榮格與弗洛伊德釋夢有何不同?
那么,與弗洛伊德析夢相比,榮格釋夢又有什么特點呢?
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概括。
1.榮格在夢的解析中運用“直接聯想”
相對于弗洛伊德“自由聯想”,榮格學派則更多地采用“直接聯想”。
比如,有夢者夢到了一頭母牛在吃草,那么若是從母牛開始自由聯想,則可能會引發(fā)出牛奶—母親—父親——……
然后將自由聯想所獲得的所有鏈接內容進行分析。
而一旦發(fā)揮了自由聯想的作用,夢中的母牛可能就不再重要,因為那是弗洛伊德所說的“顯夢”,而由母牛引發(fā)的母親或父親,以及夢者與母親或父親的關系就特別重要,因為那是自由聯想的引導,是所謂“隱夢”的內容。這仍然是基于弗洛伊德自由聯想技術上的運用。
“直接聯想”則是吸收了榮格對于弗洛伊德自由聯想技術的批評,認為自由聯想有可能會導致遠離或脫離于夢的本源,只是引向了夢者的情結,而非夢的本意。
于是,就“夢者夢到了一頭母牛在吃草”的例子而言,直接聯想法仍然可以發(fā)揮聯想的作用,注意力關注母牛身上,關注母牛會讓你想到什么,這種意念,去關注母牛的動作,色彩等等,但是,不是由母牛—牛奶—母親—父親等自由聯想法逐漸遠離母牛,而是讓夢者把所有聯想到的內容回歸到母牛的意象或其象征意義進行分析的工作。
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如何分析夢境的
2.榮格在夢的解析中運用“擴充技術”
擴充分析是榮格提出的夢的分析方法,也可看作是直接聯想的進一步發(fā)展,旨在將夢的內容與分析工作,提升至原型與集體無意識的水平。
一般來說,夢的分析中的聯想分析,主要是構建夢者的個人信息與背景,受壓抑的個體潛意識仍然是工作的重點;而擴充分析,則是要在深遠的原型以及集體無意識、原型意象的水平上工作,集體無意識是工作的關鍵。
因此,擴充分析也就意味著在神話、歷史和文化等水平上解析夢中的比喻、隱喻和象征。
盡管擴充分析與自由聯想并非必然有沖突,但是,在榮格心理分析家看來,進行擴充分析的時候,要促使被分析者對夢中意象個人與個體的態(tài)度作為開始,然后在個人生活基礎上,讓他意識到,每個人都不是一座獨立的島嶼,都會有集體無意識與他聯結,讓被分析者體驗自己作為原型能量中的存在,而非原型的“客體”,發(fā)揮原型及其意象的治愈功能。
若是用上面“夢者夢到一頭母牛在吃草”的例子,那么擴充分析法就不是順著個人的聯想進行夢的工作,而是針對母牛以及牛本身,追溯其深遠的文化背景以及原型水平上所具有的象征性意義。
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如何分析夢境的
3.榮格在夢的工作中運用積極想象
積極想象在夢的工作中的運用,除了以夢中的意象為重點,從意象中獲得生動的意義之外,所注重的是夢者從夢中所獲得的體驗與感受,包括身體的反應以及身體的感覺。
積極想象是讓夢者全神貫注投入夢中,獲得體驗與感受,讓夢來說話,讓夢用意象來進行表達。比如,仍然是“夢者夢到一頭母牛在吃草”為例子,若是使用聯想分析,那么可以獲得從“母?!币瓿鰜淼穆撓?,或者是有關母牛的所有個人的聯系。
而用擴充分析,則可以獲得母牛本身在文化與原型層面上的意義。
但進一步,若是使用積極想象的話,那么,一旦投入夢中,身臨其境,觸景生情,那夢者就能在工作中感覺牛的生動,盡管??赡懿荒苷f話,但他可能用他的眼睛表達一種特別的信息。我們通過情感和感受獲得深刻的意義,這就是積極想象。
實際工作中,讓夢者去描述整個夢境,形容夢中的任何細節(jié),比如牛的顏色、大小,甚至是牛吃草的動作與神態(tài),關注牛的眼睛等等,在那一刻夢者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和體驗。
弗洛伊德與榮格是如何分析夢境的
在弗洛伊德看來,夢是通往無意識的忠實道路。由于潛意識是被壓抑的,所以夢就需要偽裝,才能將其愿望呈現。
但榮格卻不這么認為。在榮格看來,夢是心靈的表達,用一種意象與象征的語言,或者,在我們的夢中,心靈已是盡其最大能力來傳達遠之千古的消息。
榮格曾十分自信地說:“我不做夢,我被夢見。”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系我們,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895 測試
立即測試
697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475 測試
免費測試
192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