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全方位深刻了解自己嗎?無論什么情況下你都無條件支持自己嗎?你知道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你知道自己想成為什么人呢?你一直在向那個方向前進嗎?如果是,恭喜你,你已經(jīng)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但一定有部分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否則,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那么多矛盾糾結、焦慮緊張、痛苦傍徨、過得不快樂的人。
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才能看到自己的真正需求。
在生活中,我??吹胶芏嗾`解自己需求的人:我的母親花大量時間與人交往,只把少少的時間留給家人,她愛那些與她交往的人嗎?根據(jù)她在家里的反饋,她并不愛這些人。她交往不過因為她害怕,她怕成為群體里面落單的那個,在人類生命早期,落單意味著死亡。有些人看書是真的愛書嗎?不一定,“看書”有時可作為裝點,與使用奢侈品的作用相似,尤其在中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傳統(tǒng)文化浸染之下,可能你愛的不是書,而是顏如玉或黃金屋,是官階或名望。追星少年追的是什么?追的是理想中的自我。我們崇拜馬恩列斯毛鄧江胡習,我們喜歡科比、喜歡梅西、喜歡張偉麗,我們崇拜和喜歡的是什么?是那種與強者認同之后的力量感,盡管這力量感有些虛妄。我們追求別人的認同、追求名望、追求道德、追求業(yè)務精進、追求在競爭中勝過別人,是追的什么?背后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只有看到自己的真正需求后,我們才不會南轅北轍、緣木求魚。我們才可能發(fā)起對應的行為,去滿足自己真的需要,真正需要得到滿足,痛苦才會消失。
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才可以目標專注、人格整合。人格整合,通俗講就是不糾結,無論你專注于什么——專注于獲得金錢、得到美譽、工作精進、家庭經(jīng)營、子女教育、專業(yè)提升、社會貢獻,即使是專注于吃喝玩樂——只要你的目標前后一致,不改初衷,那就是不糾結,那你的人格就夠整合,夠健康。
我們有時會在生活中左顧右盼、瞻前顧后、思慮重重、難以行動。
因為破碎的人格在糾結、在自欺。我們想前進,又想躺平;要利益、又要名望;想迎合、又要自我;一邊說不,一邊還要;要安定,又要自由;想玉樹臨風、又要胡吃海喝;一邊追求事業(yè)上的叱剎風云,還要做家庭中的典范父母。這就好象說,我要一張紙既是白的,又是黑的;我要做一匹馬,我還要做一頭鹿;我播種了芝麻,但我要收獲一個太陽——我們在追求一種不可能的目標——成為造物主(上帝)一樣的存在,無所不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以普通人的資質(zhì),要成為上帝一樣的存在,不發(fā)瘋才怪。所以我們需要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了解承認自己的優(yōu)勢與局限,在這個前提下去盡可能地多地去實現(xiàn)自己最在乎的人生目標,去實踐由自己賦予的人生價值。
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才有可能與人建立深度的高質(zhì)量的關系。
當我們與自己隔得很遠時,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力量來源,我們當然會感到孤獨,于是我們遁入人群,尋找同類,尋找支持。
但因為我們并不了解自己,也就很難找到同類。我們就只能在一些淺表的、沒有根基的關系里打轉(zhuǎn),看起來熱熱鬧鬧,車水馬龍,但因為沒有投入真誠深刻的關注、沒有真正深度的理解,這些關系至多是某種需要的交換、或以小博大的企圖,是沒有營養(yǎng)的關系,于是我們還是會孤獨。
如果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給自己耐心和時間,對自己有著無盡的好奇、把深刻全面的了解、恰到好處的共情、無條件的支持給自己,這樣,我們就習得了與一個生命體建立深度關系的技能,之后我們就可以反復使用這個技能去與其他人建立深度的、有營養(yǎng)的、幸福平靜的關系。
怎樣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與自己建立滋養(yǎng)性的關系呢?
心理咨訪關系可以提供樣本。在好的心理咨訪關系里,心理師會創(chuàng)設一個高度安全、令你高度信任的環(huán)境,他對你好奇、了解你、共情你、支持你、最后與你一道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首先,你得對自己好奇,充分地了解自己。你需要知曉自己的過去:你生命早期有過創(chuàng)傷性事件嗎,這些創(chuàng)傷還在影響著你嗎?愈合了嗎?你有過成功的經(jīng)驗嗎?是什么讓你獲得那些成功?你要確認你的當下,你正在發(fā)生的喜樂哀怒的波動是因為什么?你正在做這件事情(比如無休止的刷社交平臺)是因為什么?你手頭做的這事與長期目標一致嗎?你要厘清你的未來:你人生中真正在意的是什么,什么事情對于你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你的理想自我與你的現(xiàn)實自我還有多大的距離,你為縮小這個距離作了什么規(guī)劃?
然后,你得共情自己。當你遇到任何困惑或問題時、當好象搞砸了某些事情或成為一個失敗者的時候,當你憤怒、傷心、痛苦、失落、失望的時候,不要評價自己、責備自己,也不要給出“你要理智”,“你要感恩”,“你要知足““你要忍讓”、“你要堅強”“你要正能量”等等包裝成建議的指責,認可自己當下的每一份喜怒哀樂、每一份負面的情緒都是合理的,都是被允許表達的。
這種共情本身就是非常有力量的支持?!覀兇蟛糠秩撕茈y給到他人,甚至很難給到自己。所以,共情是稀缺的,有時需要花錢去心理咨詢師那里買到。
之后,你還得支持自己,當自己有需求時,盡力滿足自己。餓了去吃頓好的,困了美美睡一覺,身體不舒服一定要去看醫(yī)生,想躺平的時候就躺平,想要放緩腳步時就放緩。感覺膈應的人不與之交往,覺得不對勁的事情不要去做。少些溫良恭儉讓,多點不逾矩前提下的隨心所欲,最后,你就可以給自己提建議、不斷完善自己了。
當然我們的生活中不缺乏給你提建議的人,很多人基于“想讓你變得更好”的目的而為你提出建議的,但有時候你會反感這建議,會覺得這建議中缺了點兒什么。缺好奇、了解、共情、支持等這些提出有效建議的前置條件。一個人,他對你毫無興趣、對你一無所知、沒有共情過你的喜怒哀樂,在你需要支持的時候并不在場,所以他的建議似乎都是脫離了你實際處境的——凌駕于你的主觀之上的他的主觀想象。
而作為一個如此了解自已的人,你當然可以象最好的朋友一樣,設身處地為自己提出建議。
所以,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就是做那些好的咨詢師才能提供給你的服務,對自己葆有永久的高度的好奇心、時刻試圖去了解自己、共情自己、無論任何時候都支持自己、不斷完善自己。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054 測試
立即測試
701 測試
立即測試
367 測試
立即測試
1111 測試
立即測試
588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