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到了集中申請保研的季節(jié),我成績不夠頂尖,也還沒有確定自己未來求學的方向。但我發(fā)現(xiàn)我的父母看不到我的優(yōu)點,而是首先用成績來評判我。
父親對我說:“別人保研了,定了地方了,我現(xiàn)在真的很擔憂你?!倍艺f我意向的學校的時候,他就說我在做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替我想未來的就業(yè)形勢。我感覺他們不會換位思考,不了解我、我的現(xiàn)狀和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以及我想做的事情,就妄加判斷。我很少報告給他們我的生活細節(jié),我很害怕他們第一反應會是批評我,或者覺得我被騙了,或者有消費觀念上的沖撞。
我不希望我與父母之間有太大的隔閡,我希望他們可以鼓勵我而不是讓我感受到更大的來自于家庭的壓力。我不知道可以通過什么方式讓我和父母的交流更順暢一點,而不用害怕產生沖突。
你的困惑、不安和無助,同時也能感覺到你對家人的重視。
因為愛,所以希望能更親近,對嗎?你希望父母能以同等的態(tài)度對待你,起碼是信任的、尊重的;你想要自己的想法能被聽到,自己的情緒能被感知,自己的需求能被看見。你可能會想要你的父母像看待一個與之平等的成年人一樣看待自己的孩子,與此同時你的父母卻不遺余力地試圖將你罩在他們的羽翼之下,而不是認真地端詳你的模樣。
這不僅僅是某些人的個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因為親情的加入往往變得格外復雜,在很多家庭中甚至可以說是無解。
“孩子再大,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這句話我們聽過無數次,為人父母者,莫不致力于為孩子著想,因此總想著給孩子他們認為最好的??蛇@種保護欲一旦過度,就容易演變成一種控制欲。這樣的家長并非少數,他們會將孩子看作是自己所獨占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必須在他們的控制之內,孩子的路也必須按照他們設想好的來走,因為這樣才是“最安全”的。他們的動機是好的,但好的出發(fā)點并不一定能帶來好的結果,因為他們往往會忽略孩子的需求。
已經成年的孩子具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成年后孩子的心態(tài)也在發(fā)生變化。我們真正地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的未來打算;我們有自己的喜惡愛憎,有自己的可取和不可??;我們也迫切地希望證明自己能與父母更平等地交流,想要感覺“自己被尊重”。
所以在根本上,雙方的情感和需求就是有矛盾的。父母想要保護,且難以擺脫對孩子的占有欲,部分開明的父母能敏銳地察覺到孩子的成年帶來的身份變化,但多數以及一些更極端的父母往往會認為:“這是我的孩子,我憑什么不能管?”與之相對,成年后的孩子多認為融洽的家庭關系是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建立和維持的,他們不再希望依賴于父母,并且需要自己作為成年人的身份被承認。
這種矛盾的復雜之處在于,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中通常并沒有完全的對錯之分,雙方都是從善意和愛意的角度出發(fā)。但若是雙方難以達到一種相處的共識,好的動機也很難到達融洽的結果。
這種共識更多基于信任和理解,但這看似輕而易舉的事情往往卻很難實現(xiàn)。我們很難真正去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因為我們永遠無法擁有相同的經歷,也不具有同樣的腦回路。所以要求父母去完全地換位思考就像讓我們去與年長許多的他們達到共情一樣不切實際。我們總是習慣于以自己為中心去看待事物,寄希望于能被其他人輕易理解。但別忘了,即使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也不過是普通人而已。他們不完美,甚至有一定的缺陷。
那么,難道就這樣一直無解下去嗎?就這樣放任父母和自己都把心封閉起來,用不信任甚至有些敵意的目光去審視彼此嗎?
這樣的情況就要求我們當中至少要有一方能夠主動邁出腳步跨過那道代溝。要獲得尊重和信任,就不能一直畏縮、封閉,而只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并傾聽對方的需要。即便不得不面對更為封閉的父母,也要敢于不斷嘗試突破,一次碰壁就下次再努力去觸碰他們,而不是放任負面情緒促使形成一個無溝通的惡性循環(huán)式的家庭關系,讓本應最親近的人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時候,我們自以為的不被理解和不被尊重,也可能是因為我們自己并沒有足夠的自信和勇氣去贏得重視。我們會害怕被否定,實際上也是我們并沒有習慣于將自己放在和父母完全平等的地位上去交流。
表達自己、與之交流,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和家人之間構建起非常親密的關系。我們可以根據不斷嘗試的結果、父母的性格和處事方式來把握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距離。親近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答案,保持合適的距離卻可能是一個均衡解。我們能與父母拉拉家常、分享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表明自己的選擇和觀念,這些普通的互動在潛移默化中就可能讓父母感受到你的成長和成熟,感覺到你在逐漸變得可靠,從而慢慢接受你已經是個獨立自主的人的事實。
讓父母看見我們很重要,但我們也要能看到,年長的父母也不是我們能夠完全理解的。他們的見解往往有著獨到的價值,而且他們對我們的幫助都是出自真心實意,所以他們的很多建議也是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的。我們并不能因為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我們的情感就因此反過來否定和排斥他們觀點的價值。這樣不但不理智,更會反過來印證父母對我們“孩子氣、叛逆”的判斷。
家庭的紐帶是我們通往幸福的必經之路,溝通是構筑信任和尊重的最好方式。巖心祝愿你能大膽而自信地和父母交流,也祝愿你能夠得償所愿,去往心儀的目的地!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549 測試
立即測試
611 測試
立即測試
588 測試
免費測試
2210 測試
立即測試
266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