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評委將俞濤的九轉(zhuǎn)大腸送入口中,意識到大腸在內(nèi)容物上的有所保留。
(圖源網(wǎng)絡,侵刪)
在看見評委面露猙獰之色的時候,屏幕前的你或許也默默放下了手里的零食。
你可能表示同情、坐立難安,甚至覺得胃有一點不舒服,感覺翻江倒海,如鯁在喉。
嘶……
明明我手里的零食干凈又衛(wèi)生,為什么我也會覺得惡心呢?
這是因為,有一種特殊的厭惡機制正在保護著我們。
人為什么會厭惡呢?
厭惡,是人類六種基本情緒之一。厭惡情緒及厭惡反應是人類通過進化獲得的一種保護機制[1-2]。
《lie to me》主演蒂姆·羅思示范厭惡的表情:鼻子微皺,上唇抬起 (圖源網(wǎng)絡,侵刪)
病原體是會對我們健康構(gòu)成嚴重威脅的生物[2]。當病原體在我們身體上占用過多資源如搶奪營養(yǎng)物質(zhì)或攻占正常細胞等,使我們變得虛弱時,就會引發(fā)疾病[2]。病原體包括可使我們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等)和寄生蟲兩類[2]。其中寄生蟲又分為體表寄生蟲(如虱子)和體內(nèi)寄生蟲(如蛔蟲)兩類[1]。今天我們主要討論體表寄生蟲和病原微生物的厭惡保護機制。
厭惡塑造了個體防御病原體的行為,當病原體威脅我們身體時,厭惡會讓我們做出相應的防御反應[1]。本能的厭惡會促使我們規(guī)避糞便,嘔吐物等具有傳染性的東西。這種厭惡機制將體外的病原體拒之門外,也使得我們體內(nèi)的病原體死亡,無法繼續(xù)繁衍。[2]如果沒有厭惡情緒,我們不會防范身邊所有可能接觸到的事物,這就給了病原體可乘之機。
病原微生物會入侵到我們的體內(nèi),侵害我們的細胞;而體表寄生蟲一般會寄生在我們的皮膚,頭發(fā)等地方吸食我們的血液、感染我們皮膚[2]。針對這兩種病原體對我們身體不同的破壞方式,有兩種不同的厭惡機制保護著我們。
厭惡是怎么保護我們的呢?
1. 針對病原微生物的厭惡機制
病原微生物會通過我們的嘴巴或者鼻子等地方進入我們的身體里,并在里面迅速繁殖占用我們的資源,破壞我們身體正常運行狀態(tài),使我們生病[2]。
在這個背景下,無論我們是自己被感染,還是看見他人感染的癥狀,亦或是看到富含細菌腐敗的食物、糞便等,我們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厭惡情緒甚至是厭惡反應,比如惡心、冒汗、緊張甚至是嘔吐、腹瀉[3]。
(圖源網(wǎng)絡,侵刪)
這些讓人感覺難受的癥狀是一種“典型厭惡反應”,它們能夠防止病原體趁機進入個體體內(nèi)或?qū)⒉簧鬟M入體內(nèi)的病原體趕出來[1]。當我們誤食變質(zhì)食物時,怪味相關(guān)信息通知我們的大腦:“哦買噶,我可能吃了些病原體進來,好惡熏?!辈⒋碳C體馬上把它嘔出來,避免致病。
俞濤那道九轉(zhuǎn)大腸里蘊含的“舌尖上的農(nóng)家肥”,恰好就包含在這一份本能的厭惡之中。我們的本能使得我們在看到他人進食了我們知道具有病原體的食物時產(chǎn)生厭惡情緒甚至厭惡反應。
2. 針對體表寄生蟲的厭惡機制
以虱子為代表的體表寄生蟲是另一種可能對機體健康造成損害的病原體。體表寄生蟲傷害機體的方式通常是在我們的毛發(fā)、皮膚上活蹦亂跳,叮下大包。這時,以惡心、腹瀉為主的“典型厭惡反應”并不能妨礙皮膚上的寄生蟲繼續(xù)和我們親密接觸。
因此,當我們受到體表寄生蟲侵害時,機體此時展現(xiàn)出來的防御機制為“表面保護反應”,由兩部分組成——皮膚感覺機制和梳理行為[1]。比如,被虱子叮咬了之后,機體感覺到的皮膚瘙癢(皮膚感覺機制),并不自禁地拍打、抓撓皮膚(梳理行為)。
首先,皮膚感覺機制傳遞“SOS”信息——通常是“癢”的感覺。它是由寄生蟲的叮咬產(chǎn)生的分泌物或寄生蟲在我們的皮膚上爬行的直接接觸帶來的[1]。“癢”通過皮膚的感覺機制通知到我們病原體正在侵害自己,并促使我們通過后續(xù)的抓撓行為來人為驅(qū)趕體表的寄生蟲[1]。
這種防御機制在動物中也十分常見。抓耳撓腮的猴子、舔毛的小貓、偶爾主動拿頭蹭你的小狗(偶爾!不是每次!請相信你家善良的狗狗)、 甩尾巴驅(qū)趕身上蟲子的老?!?/p>
(圖源網(wǎng)絡,侵刪)
體表寄生蟲有可能會降低動物們的繁殖率,增加病毒的傳播[4-6],所以對于動物們來說,進化出這一套專門針對體表寄生蟲的防御機制是十分必要的。當體表寄生蟲刺激到皮膚時,動物們會便會感覺到癢,來提示它寄生蟲跑到身體的哪個位置,并通過迅速局部的理毛活動,清除潛在的體表寄生蟲[5]。
當然,雖然表面保護反應與典型的厭惡反應有些許不同,但兩種機制也會同時發(fā)生[1]。在兩種厭惡機制的融合下,我們能更加迅速地遠離病原體。
尾聲
當厭惡使我們的身體已經(jīng)發(fā)出求救信號時(如SOS我想吐!or 我好癢!以及視頻中評委伴隨面目猙獰的反胃),請馬上停下手中的事情!救救它!!立即趕走那些討人厭的東西!不然我們的身體將會被病原體攻占!
總的來說,病原體們都讓人討厭,會引起厭惡反應,但微生物病原體刺激引起了更多的典型厭惡反應,如惡心和嘔吐沖動,而體表寄生蟲則引起更多的表面保護反應,如瘙癢和搔抓。表面保護反應能有效定位寄生蟲的位置,并通知我們?nèi)纤?,清理它。但這兩種厭惡機制不是完全分離的,有時它們也會同時發(fā)生,被一些刺激共同激活。
但不論如何,這樣的厭惡機制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對自我的保護。神秘的進化方式使得我們至今安然無恙地活在世上。它使得我們能夠安然地抱起貓貓狗狗,因為背后本能的警惕性永遠打開了開關(guān)。
快說,謝謝自己!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481 測試
立即測試
454 測試
立即測試
974 測試
免費測試
1891 測試
立即測試
454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