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記得我的一位導師——北大的方新老師說過一句話:“人的一生有很多的體驗,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更豐滿。”
體驗,就是人生。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所謂好的和壞的體驗。
比如,從小到大,我們可能都體驗過貧窮、失敗、打罵、嘲笑、被冤枉……也體驗過成功、溫暖、喜悅、被愛、高光時刻……
在所有體驗里,死亡,很可能是我們內心最無法直接觸及的敏感地帶。
但卻也是我們不可逃避的,很殘酷,很多人可能都體驗過甚至是過早地體驗過死亡,我也是如此。
不過當我寫出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內心非常平靜,因為我已經(jīng)完全接受了死亡在生命中的存在。
今天,我想分享這段故事,希望能給你一些勇氣和希望:因為嘗過死亡的痛,我們才更懂得生命的寶貴滋味。
01
我從未想過
會以這樣的方式失去母親
2002年夏天,那一年我30歲,清晨妹妹一個電話打過來,說母親身體不舒服。
老家并不遠,我匆忙趕回去。
我看到母親呼吸有些急促,但情況還算穩(wěn)定,于是我讓妹夫開車送我們去醫(yī)院掛急診。
母親的心電圖出來心跳達到140下,我立刻辦理了住院。
本以為住院之后母親的情況會得到緩解,沒有想到下午醫(yī)院就下了病危通知。我一下子慌了,急忙打電話求助。
但是,老公帶著女兒去外省姐姐家探親,手機沒有信號;大姑姐家的電話我不記得;婆婆家的電話打不通(后來知道風刮斷了電話線);弟弟距離太遠,趕不回來……
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能幫上忙的人都聯(lián)系不上,那種感覺簡直是在經(jīng)歷世界末日!
看到母親的情況越來越不好,我緊急聯(lián)系醫(yī)院的救護車送到上級醫(yī)院。
車開到半路,母親的情況加劇。
就在我眼前——母親用手扒拉下氧氣管,腿蹬了一下……這個場景在我腦海里不知反復了多少次,我無法相信母親就這樣離開了,連一句告別的話都沒來得及說出。
我從來沒有想到過,一向溫和能干的母親會這么突然的離開我,這種巨大的喪失一下子把我打蒙了。
我就像一個溺水的孩子,在悲傷的冰水中沉溺著,不想走出來。
白天,工作照常進行;晚上,我會進入另一個世界——悲傷、自閉,一邊流淚,一邊在電腦上敲打出灰色的文字。
轉眼到了中秋節(jié),家家團圓的日子,我結結實實痛哭了三個小時。
潛意識很同情我,會在夢中給我補償,我經(jīng)常夢到:一家人其樂融融聊天、包餃子;夏天的月夜,在院子里乘涼,爸爸媽媽搖著蒲扇,我們姊妹三人輪流唱歌……醒來,淚沾濕了枕頭。
這樣的悲傷持續(xù)了很久,我也曾想辦法讓自己不再那么痛苦,但我真的做不到。
后來為了自救,我開始接觸心理學——終于在冰冷黑暗的世界中抓住了一絲絲光亮。
02
面對巨大的喪失,
人會經(jīng)歷的五個階段
我深刻地記得,當時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我無意中看到了近代精神病學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博士對于哀傷的解讀,她把哀傷分為五個級別:
① 否認和隔絕
“這不會發(fā)生在我身上”,剛得知死亡或瀕臨死亡的消息時,會感到震驚和麻木,常常在心理上拒絕這一念頭;
② 憤怒
“為什么是我”,當麻木消失后,會感覺非常憤怒,想去反擊或指責別人,對象可能是有關聯(lián)的當事人、醫(yī)護人員或命運的主宰;
③ 討價還價
向外界或自己提出一系列的交換條件,或采用乞討、許愿、祈禱等方式,希望事實改變,以緩解失落的心情;
④ 抑郁期
憤怒和討價還價過后,會有強烈的無助、沮喪和痛苦,變得絕望或退縮,呈現(xiàn)抑郁的癥狀;
⑤ 接受
意識到無法改變事實,開始面對和接受現(xiàn)實,變得堅強,開始向前看,活在當下。
沒錯的,這些過程我實實在在經(jīng)歷過了,甚至會反復經(jīng)歷。
這個心理學理論讓我在喪母之痛中感受到被理解,于是我開始了用心理學治愈哀傷的漫漫長路。
03
治愈哀傷,
是一個柳暗花明的過程
a. 治愈哀傷的第一步:宣泄情緒
中國很多地域有成熟的喪葬文化:親人去世,設靈堂放置三天,然后入土為安,期間給親屬報喪,親戚朋友吊唁,舉辦各種告別儀式。親屬家人一起來分擔悲傷,親人們放聲大哭,盡情釋放悲傷。
如今看來,這樣的儀式對于緩解悲傷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我,卻沒有機會以這樣的方式宣泄悲傷。
當時正值農村大興火葬,我們實在不忍心母親被送進火葬爐,當天半夜就草草土葬。
我的哀傷被生生卡住了,沒有機會通過葬禮去釋放。之后,我用了幾年的時間、多種方式導出我的情緒。
母親去世第二年,我開始接觸心理學,參加了團體治療、心理游戲治療、一對一咨詢、一些工作坊等等。
記得有一次團體治療過程中,帶領著給每人發(fā)一條蒙眼布,蒙上眼睛,站好隊列,打亂站位。主持人娓娓道來:站在你面前的人,你希望她(她)是誰,他(她)就是誰,是你最親近的人,你不需要說話,你可以向他(她)表達你的所有情緒……但不可以有傷害。
我想到的人當然是母親,當時的我把積聚了好久的悲傷痛苦宣泄出來,對方給我溫暖的擁抱,輕輕地拍打背部,起到了很好的安全和療愈作用。
人的心理能量是流動的,但是巨大的喪失會讓這些心理能量淤積下來,慢慢形成一個結,就是我們所說的“心結”。這個心結就像沒有愈合的“膿包”,輕輕一碰就會鉆心的痛。
譬如,我在母親去世的前兩年,從來不敢看電視劇。因為每一個電視劇中都會出現(xiàn)“媽媽”的身份,我聽不得別人喊“媽媽”,聽到一次,就會讓我跌入巨大痛苦之中。
當淤積的情緒流淌或宣泄出來,這些“心結”也會慢慢打開,才能慢慢在認知層面工作。
當一個人沉浸在悲傷中的時候,是“聽”不進別人說什么的。所以,未經(jīng)他人事,不知他人痛,莫勸他人善。
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遇到大的喪失或者挫敗的時候,讓痛苦的情緒流淌出來,是接納自己和事實的關鍵一步。
b. 接納,可以拓寬一個人的世界
經(jīng)歷巨大的喪失時,我們的痛苦不只是因為喪失或者脆弱,更是因為我們不接納事實,不接納自己。
我們執(zhí)著的與命運相抗,與事實糾纏,并希望我們可以改變事實,能夠按照我們意愿去發(fā)展。
可是,一切都是徒勞的,很多事情我們是無法改變的。很多意外,有可能我們一生都難以遇到,可是遇到了,就會影響人的一生。
母親的離開,終止了母親的一生,也影響了我的余生。不過,影響也分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當我經(jīng)過了幾年的哀傷歷程,我慢慢地接納了母親去世這個事實。
一個夏日陰天的下午,我一個人坐在一個陰面的房間,在電腦前碼字。
突然,我的大腦出現(xiàn)了一句話:我母親走了。
當這句話出現(xiàn)的時候,我感覺——心里有一個大石頭落地了,窗外的天突然變亮了(窗外還是陰天)。
我感覺,我接納了母親的離開,接納了生死,接納了這個世界。不!是整個宇宙……我的天亮了……
冥冥之中,我感覺母親在天堂看著我微笑,她說:希望最愛的女兒幸??鞓?。
我把母親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從此再也不會分開。
隨即,我在我的一個QQ簽名上寫上了一句話:一個人活著兩個人的快樂。
從此之后,我再也沒有夢到過母親,因為潛意識不用再補償我了。
04
死亡存在的意義,
是讓活著的人充實地生活
母親的一生定格在50歲,現(xiàn)在我也走入了這個年齡。
如今的我,心意從容,輕裝前行,因為我能夠面對所有的意外,包括死亡。
而且,從接納的那天起,我的事業(yè)有了很大的轉機。我堅信:有母親的護佑,我會走得更高更遠,更踏實。
經(jīng)歷了生死,體驗了情緒的沖突、突破了內心的障礙,我們可以從中更加珍視自己,珍惜當下的生活,獲得成長的力量,而我們也更容易抓住生命中轉瞬即逝的機遇。
我想這就是死亡之所以存在的最大意義。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198 測試
立即測試
341 測試
立即測試
288 測試
免費測試
345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