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個把月就又到春節(jié)啦!
除了家里的年夜飯和大紅包,還有一個春節(jié)話題也可謂是經(jīng)久不衰:家里人對我們人生計劃的關心。無論在外面單身的多么瀟灑,回家之后還是難免面對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友好問候”
談對象了嗎?
打算什么時候結婚呀?
買房了嗎?
工作找的怎么樣啦?
趁著年輕趕緊要一個吧!
趁著年輕趕緊要二胎吧!
于是,曾經(jīng)說好一起不婚的“戰(zhàn)友們”,在“到了結婚的年齡”時,也一個個邁入了婚姻的大門。而且我們也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樣的關心似乎沒有盡頭:當我們買入了婚姻的大門后,聚會餐桌上的話題僅僅是從“催婚”變成了“催生”….
其實不只是婚姻,我們每個人似乎都在被同一個巨大的時鐘推著走:18歲讀大學,22歲考研,25歲結婚,27歲有寶寶,30歲最好還要事業(yè)有成…一旦我們偏離了這個時鐘,在某個年齡沒有達成我們“需要”做到的成就,我們就會感覺到很失敗,于是很焦慮,感覺自己好像被落下了。
今天,我們就回頭看看這個正在推著我們往前奔跑的社會時鐘。
01
什么是社會時鐘 (Social Clock)?
社會時鐘最初由心理學家Neugarten提出。Neugarten認為,同一個集體的人們,會用一種共享的社會節(jié)奏來衡量自己的生活,比如什么時候應該結婚,什么時候應該找到第一份工作,而這種共享的社會節(jié)奏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時鐘。人們會本能的把自己的社會節(jié)奏與其他人來比較,從而確定自己是否處在一個“正確且準時的人生道路上”(Weiner, 2021)。
這種擔心“被落下”的心態(tài)可以用進化心理學來解釋:自古以來,對團體認同的渴望是根植在人類的基因里的,因為它具有極其實質的生存意義。如果我們被團體接納,那么共享的食物和安全住所就會有我的一份;但如果被團體排斥,則意味著我們會在大自然里孤立無援,時刻面臨野獸的攻擊和饑餓的危險。于是,在進化的漫漫長路上,我們的大腦自定了一個目標:讓更多的人接受我們。
因此,現(xiàn)代人也會非常害怕被社會落下,或者與社會脫節(jié),其實都是“進化”的鍋。
02
為什么社會時鐘具有如此大的力量?
大概曾經(jīng)很多人都想要“活出自己的節(jié)奏”,但最后還是迫于各種壓力,接受了社會時鐘對他們的要求,并且按時完成每個時間段應該完成的各種人生大事。研究表明,與正?;蛟缬谏鐣r鐘的人們相比,那些晚于社會時鐘的人們通常會承擔更高的精神壓力,體驗更多的負面情感 (Rook, 1989)。
那么,為什么大多數(shù)人都在按照社會時鐘來生活?而社會時鐘為什么會對人們有這么大的影響呢?
03
自尊的社會計量器理論 (Sociometer Theory)
Eisenberger曾在2011年做過一項實驗:研究人員在和參與者們互動時,會使用正面或負面的詞語形容參與者們,比如“你這個人很幽默”或者“你這個人很無趣”。然后,參與者們需要在每次評價后給自己當下的自尊程度打分。
結果發(fā)現(xiàn),在收到對方的負面評價后,參與者大腦中的負責處理負面信息的區(qū)域會活躍起來,并且會給自己打更低的分數(shù)。這便是社會計量器理論:來自他人和社會的認可就像一面鏡子,人們通過這一面“評價的鏡子”來確定自己的模樣,也就是人們賦予自己的自尊。因此,當我們收到來自周圍環(huán)境的負面評價時,我們對自己評價也會隨之降低,從而產(chǎn)生低自尊的感覺;反之亦然。
那么,社會計量器理論如何解釋社會時鐘對人們的巨大影響呢?
當人們沒有與社會時鐘達成一致時,其實就是代表ta暫時背離了社會對人們的期待,來自親朋好友的、周圍人、乃至整個社會的負面評價就會隨之而來。我們開頭提到的催婚,其實就是一種負面評價的例子:別人的催婚會讓我們感覺自己沒有符合他人的期待,從而我們會把這種催促理解為一種負面的評價。
當這些負面評價和情緒會變成人們衡量自己的一面鏡子,從而把外界的評價投射到自己身上,并且認為這些評價確實反映了自己的缺點時,我們也就難免會產(chǎn)生更多的自我質疑和自卑的感覺。
因此,為了減少或擺脫這種因為不符合社會期待而造成的低自尊感,人們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別人的認同和好感,追隨社會時鐘的步伐就是其中一種方式。當我們與他人的步伐一致時,我們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接受和認同,而這種正面的社會體驗會投射到人們的自尊計量器上,進而讓我們獲得更多的自我肯定與認同。
04
社會時鐘并不是人生標準答案
社會時鐘反映了一個文化集體對于每一個人生的基本期待。誠然,社會計量器理論似乎告訴我們一個很沮喪的事實:我們對他人的認同擁有本能的渴望,以此才能發(fā)展出自我肯定與認同。我們的大腦天生的就被設置成迎合社會的期待模式。
最后,我們還是想要告訴大家,還有更多的心理研究表明,人們的自尊感也可以從自我認同中獲得。社會時鐘只是社會賦予每個人的人生指導手冊。如果我們想要追尋更有創(chuàng)意性的人生,又何必追隨著安穩(wěn),卻毫無新意的人生指導手冊來過完一生呢?作為飯飽衣足的現(xiàn)代人,我們早已不用過度擔心他人的認同是否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存,那不如拋開指導手冊,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聽聽自己的時鐘告訴我們,我們現(xiàn)在應該要做什么,我們應該要怎么做才能讓自己更快樂。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288 測試
免費測試
812 測試
立即測試
1054 測試
立即測試
644 測試
免費測試
70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