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在于覺得一切都是永恒的。
找不到工作是永遠的,考試失敗是永恒的,但其實任何的成功或失敗、低潮或高潮都只是暫時的,世界并無永遠。
有些悲觀并不合理,內(nèi)省自己,敢于和悲觀交戰(zhàn),不論心情多壞、事多糟糕,尋找樂觀的可能,不把自己逼到死角,才能在持續(xù)的低迷狀態(tài),熬過來。
01
情緒價值的肥水留給自己
如果父母、伴侶、朋友能給你情緒價值,你的好心情就有了供貨渠道,樂觀是日常的事。
就像朋友說,他媽做飯,菜燒淡了。
他爸就會說:“吃淡點好,健康飲食,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壓,現(xiàn)在人都提倡低鹽低油的生活?!?/p>
買衣服買大了,他爸也會說:“寬松休閑款都這樣,而且以后長胖了也能穿。”
生活中有如此寶貝,他媽心情總是很好。
可生活里,大多數(shù)是,你媽做飯,菜燒咸了。甩手掌柜的你爸就會大眾點評上身“好難吃,太咸了,吃多了咸會高血壓、中風、偏癱!”
不會說話的人,比會說話的人少。
嘴賤的人大行其道,好情緒之路,總是那么崎嶇。
這時,你要為自己辯論,要看的起自己,趕走負面的牛鬼蛇神。
有一次我婆婆說我,我以為你只有一米四,你看起來很矮。
我不接受她的論斷,實際我有157,如果認真穿衣搭配,看起來會更高。
雖然我算矮個子,但我的比例不差,雖然我比不上別人高大,但我靈活。
在生活里,常有人無緣無故就定義你,用自帶偏見的眼光審視你。
不隨便接受別人對你的打擊、屈辱,也不隨意自我質(zhì)疑,你就是在給自己提高正向的情緒價值。
對自己,嘗試多正向心態(tài),為自己擊鼓吶喊。
有次,我兒子跟朋友家的孩子一起表演唱歌,朋友家孩子唱的明顯比我家順、節(jié)奏感更強,我忙著夸別人孩子,忽視了自己孩子。
我家孩子有點失落地問,媽媽我不棒么,我覺得我自己也很棒。
我覺得他敢于夸自己很棒這種行為就很棒,于是馬上加倍贊美他,他現(xiàn)在可喜歡唱歌了,不管唱得怎樣,我感覺到他的高興與自信。
自我打擊是一種思維慣性,要糾正并不容易,也許小時候的教育和環(huán)境里就形成了。
就好像一種物理現(xiàn)象,一個物體在平地上可以自由滾動。倘若不斷被撞擊捶打,就會陷入底下,越來越下。
當你遇到挫折或者低谷,要開始追溯童年是不是被打壓太多,形成一個悲觀的心理底色,意識到這點,你要加倍地肯定自己。
將從前失去的贊美,雙倍奉還。
抵制別人的損,肯定自己的好,樂觀情緒守得云開見月明。
02
從樂觀角度解釋問題
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里說,一個人樂觀還是悲觀,跟他的解釋風格相關。
樂觀的底氣不在于勵志詞句或是勝利的想象,而在于我們對原因的習慣性看法。
悲觀的人認為挫折是不可以改變的,樂觀的人則認為壞事是暫時的。
有一次我兒子跟好朋友吵架,他哭著回來找我說,豆豆(他的朋友)說再也不跟我玩了,我是不是永遠都沒朋友了。
“永遠”這個詞,明顯過去偏激,不合理。
我安慰他說,不會的,等你們都冷靜下來就會和好如初,還是好朋友。
果不其然,不到十分鐘,兩個孩子,又興高采烈地去玩了。
用動態(tài)的眼光看問題會容易樂觀。
之前跟朋友聊疫情,越聊越感覺疫情不會結(jié)束,絕望的悲觀突上心頭。
但后來想想從人類歷史的發(fā)展眼光看,又樂觀了點,事情總會有結(jié)束的一天的,該打的仗總會打完。
一個人的解釋風格從小時候就形成,如果未經(jīng)干預,就會保持一輩子,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解釋風格過于消極,是時候撥亂反正了。
可以試試塞利格曼建議的這套思考模式:
首先,你要有“捕捉思維”,事件發(fā)生后捕捉自己的內(nèi)在真實想法。比如我今天提交的方案被否決了,這時腦海中第一想法可能是覺得自己能力很差,這時捕捉到的聲音是,我在批判自己。
接著,要對自己的思維進行評估,我這樣批判自己究竟合不合理。你可以論證自己過往的成果,尋找自己表現(xiàn)不錯的證據(jù),在筆記本上羅列出來,你發(fā)現(xiàn)自己并非一無是處,你也得到過很多肯定。
那么,我得出結(jié)論,自己能力很差,是不客觀的。
我完全有樂觀的資本認為自己有能力勝任工作,只不過需要跟客戶好好溝通,看怎么優(yōu)化方案。
在壞事件發(fā)生時要學會找出更正確的解釋,想我這樣的悲觀患者,很容易有悲觀的自動思維。
要用更理性的解釋來糾正來自主觀的臆想。
記住,悲觀很可能是你的自我偏見。
03
化解災難性的思維
有的人,悲觀來自于習得性無助。
我發(fā)現(xiàn),深陷無能為力時,就會悲觀得只想躺平,什么都不想做。
世界知名的理查德所羅門實驗室做過這樣的實驗,先讓狗放進一個有電擊的實驗箱中,如果狗跑到箱子的另一邊就關掉電擊。
實驗發(fā)現(xiàn),這些被電擊的狗不會跑到另一邊來逃避電擊。
它們只是消極地坐在通電的地板上,動也不動,接受被電的命運。
人類面對許多無法控制的事件時的反應,跟被電擊的狗類似:
當你被恐懼和無助控制,經(jīng)常會試都不試就放棄、躺平、等死。
對無助感的恐懼,會更加讓人悲觀,沒有動力去尋找解決辦法,然后就真的陷入絕境。
其實只要跨出一步,就重獲新生了,可是很多人沒這么做。
現(xiàn)實中的跨出一步,也許只是多問一句,多說一句。
不當自己的暴君,你的判斷也許是不正確的,對不好的事,反應悲觀過度,然后發(fā)生了習得性無助。
改變這個思維習慣,可以試試寫對話日記,列出三個欄目,不好的事、想法、后果。
1.首先清楚具體地描述不好的事是什么
2.然后寫下你對不好的事的想法
3.最后寫下這件事的后果
不好事情發(fā)生后的流淌出的想法是重點,覺察,論證,然后改變消極的解釋,堅持練習,你看問題的角度更全面,不容易陷入悲觀不可自拔。
無須過多責怪自己,對自己所導致的問題應自己負責,對于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則不必苛刻。
不要盲目地接受別人對自己的侮辱,不論別人對你,還是自己對自己產(chǎn)生的負面,都可反駁。
算命的說,一命二運三風水,磁場會變,高高低低是正常范疇。
愿每個容易悲觀的你,包括我自己,在低迷當下,依然能從樂觀的角度寬慰自己,當你小宇宙里的英雄主義。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367 測試
立即測試
266 測試
立即測試
741 測試
立即測試
288 測試
免費測試
2395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