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們收到了一條讀者的留言,內(nèi)容如下:
“在戀愛初期,我們整天都想黏在一起,我覺得他就是我一直在找的'蓋世英雄’,聰明、體貼、有責任心,簡直是無所不能。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他也有許多不會和不敢做的事情,家里的很多事情還是得靠我自己,我明白人無完人,但還是感到失望。我不想失去他,但又因為這種時常壓在心頭的失望而痛苦,對他也常常沒有好臉色。
我很害怕,因為我過去的每段關系都是在這種失望中結束的。難道所有的感情最終都會變成這樣嗎?我該怎樣去挽救這段感情呢?”
首先,來回答這位讀者的疑問。大多數(shù)情況下在關系中確實會經(jīng)歷失望。
但好消息是,失望并非全然是壞事,它可能是引領你們走向更加親密、更深層關系的一道“門檻”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跨越這道失望的門檻?愛情真的能夠持久保鮮嗎?
戀愛初期,兩人之間的氛圍充滿了浪漫與新鮮感。
面對讓我們心動的人,我們都想展現(xiàn)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同時也被對方的各種優(yōu)點所吸引,沐浴在對方“最好的一面”之中。
除了有意識地維持形象外,我們還會無意識地將自己對“伴侶”的美好期盼投射到對方身上。
例如,因為一直渴望遇見一個溫柔的伴侶,便上粉紅色的濾鏡,將對方視為擁有溫柔屬性的“完美戀人”。
我們欣賞對方身上的閃光點,也因對方的存在而感到自己變得更加美好、更加閃耀。
這種熱戀的感覺確實充滿吸引力,英文中的“fall in love”(墜入愛河)一詞便是對此的貼切形容。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仍處于初期的、迷戀式的階段,尚難以稱之為深刻的愛情。
因為在這個階段,我們在彼此心中的形象是不夠完整、不夠真實的。
而對伴侶感到失望,正是因為我們開始看到真實的對方,從理想化感情的幻想中走出來了。
當開始對伴侶感到失望時,恰恰是我們從迷戀(falling in love)走向真正愛情(being inlove)的契機。
理想化愛情的范式被打破后,感到失望是很正常的。幾乎在每段感情中,都會存在一些令人失望的時刻。
有些人沉浸在這種失望中,對伴侶越來越不耐煩,不愿再為對方或關系付出心思,使得關系變得單調乏味。
而另一些人則能夠超越這份失望和倦怠,從彼此身上汲取更多活力,在關系中找到源源不斷的新鮮感。
造成這一差別的原因是什么呢?
精神分析大師Kernberg認為,在愛的體驗中,對愛人的真誠興趣(genuine interest)至關重要。
想要在失望之后與對方繼續(xù)相愛,甚至進一步深化感情,我們就需要對對方抱有這種真誠的興趣。
那么,什么是真誠興趣呢?它就是我們對于伴侶的內(nèi)在世界(inner life)是否有足夠的、持續(xù)的好奇心。
例如,你今天過得怎么樣?心情如何?你有什么夢想和目標?在那些外界認可的成功光環(huán)背后,你經(jīng)歷過哪些困難?對于你們共同經(jīng)歷的事情,你是如何感受的?
即使在一起很久,對彼此十分熟悉,我們也可能會忽視彼此這些內(nèi)在且隱秘的部分。
當我們對對方抱有真誠的興趣時,對方往往也能夠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和關心,從而促進雙方都對這份感情更加投入,形成深化感情的正循環(huán)。
我們懷著好奇看待對方,不斷發(fā)現(xiàn)對方身上新鮮的部分,使得這段關系的新鮮感得以持續(xù)。
此外,隨著我們真誠的投入,我們會開始因為對方的開心而感到幸福,為對方的成功和失敗或喜或憂。
此時,你們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彼此都能感受到對方在這段關系中的真實存在。
在了解并整合對方價值觀、情感體驗、人生經(jīng)歷的過程中,我們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我們發(fā)現(xiàn)對方身上令人欣賞的特點,并從中學習。我們常常聽說“一對情侶活成了彼此的樣子”,說的就是這個過程。
來自對方的新鮮觀點會刺激我們原有的世界觀:激發(fā)我們對親密關系全新的體驗。
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在關系中那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之外,其實也有很多超越想象的部分--那些和對方共同經(jīng)歷的磨難、一同獲得的成長,以及那些被對方愛著、也為對方付出愛的時刻……這些都是我們剛開始戀愛時想象不到的體驗。
因此,當我們培養(yǎng)出對伴侶的真誠興趣時,就有可能超越關系中的失望感。
對方可能在某些方面與我們的預期不符,但在另一些方面卻讓我們收獲了意外的滿足感、幸福感和意義感。
我們也不太會在關系中感到疲憊無聊,因為對方是立體、多面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單調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種深入探索彼此的過程中,一對伴侶還更容易獲得一種“我們”的身份感(而不是“我”和“你”)。
通過共同探索對世界/宇宙的認知、對自然的理解、對藝術的追求、對人性的認識,他們獲得了一種“合一”的身份。而這也正是一段感情足夠親密、能夠持久的重要指標。
在這種合而為一的過程中,雖然我們最初對對方的迷戀消散了,但愛情卻逐漸生長。
換句話說,我們從陷入愛情(fallin love)的初始迷戀狀態(tài),逐漸走入了更加成熟、持久且深層的愛情(being in love)狀態(tài)。
如何培養(yǎng)對伴侶的真誠興趣?
或許你現(xiàn)在會想,我對他/她是否真的有這種真誠的興趣呢?我該如何判斷?如果沒有,又要如何獲得呢?
其實,“真誠的興趣”更像是一種持續(xù)的狀態(tài):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和最終目標,
你對伴侶是否感興趣,是否還有沖動去了解他她、關心他/她,到底了解了多少,這些都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心理學家Kernberg認為,“愛”就是不把對方看作理所當然(it is the opposite of takingeach other for granted)。
只有將伴侶視為一個完整、鮮活、不斷成長且會變化的人,我們才能夠擺脫“理所當然”的感覺,對能夠相遇并相互依靠這件事感到感恩。
了解伴侶的途徑多種多樣,有的人喜歡通過聊天來增進了解,而另一些人則更喜歡在共同的活動如旅行、游戲中發(fā)現(xiàn)彼此。
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保持一顆好奇的心都是真誠興趣的起點。因為當我們對對方的一切感到好奇時,自然會推動自己找到各種方法去探索彼此。
此外,冥想、身心運動、書寫練習等也是探索彼此的有效途徑。
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不吝嗇對彼此的贊美和愛意的表達。
雖然這聽起來可能有些老套,但卻能實實在在地為你們的日常生活增添喜悅。
讓對方知道,并不斷確認你因為他/她的陪伴和存在而感到喜悅,這在感情的“危機時刻”會發(fā)揮超乎尋常的積極作用。
當然,探索的過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
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對方的“缺點”,發(fā)現(xiàn)彼此不適合的地方,最終也有可能分手。
然而,如果我們在這段感情中足夠真誠和投入,那么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我們都能夠感到心安理得,沒有遺憾。
總的來說,失望并不一定是壞事,它可能是我們走向更親密、更深層關系的一道門檻。而真誠的興趣則是我們跨越這道門檻、深化感情的鑰匙。
只要我們保持對伴侶的好奇和關心,不斷探索和了解彼此,就能夠讓愛情持久保鮮,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895 測試
立即測試
661 測試
立即測試
416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