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發(fā)現(xiàn)那些曾經不如我的朋友現(xiàn)在超過了我或者他們展現(xiàn)出了一些我所沒有的好品質,甚至當他們過得比我更好時,我內心會感到不適。
我意識到我一直在不自覺地和他人進行比較,這種比較讓我在面對朋友的優(yōu)秀時,內心滋生出不滿和嫉妒。
盡管我努力掩飾這種情緒,但我的內心卻備受煎熬,與朋友相處時也變得異常掙扎。
然而,我也曾經真心欣賞過別人,特別是那些我曾經喜歡過的人。
雖然一開始我可能因為嫉妒而感到不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嫉妒最終會轉變?yōu)樾蕾p和喜歡。
1.嫉妒之情的起源
英國心理學家梅萊妮·克萊因深入研究了嫉妒這種情感。
在她的經典論文《嫉羨與感恩》中,她定義了兩種與嫉妒相關的心理狀態(tài):羨(envy)和妒(jealousy)。
梅萊妮·克萊因認為,嫉羨是人類最原始、最基礎的情感之一,它源自對他人擁有并享受著我們渴望卻未擁有的東西的憤怒,這種情感驅動著我們去搶奪或破壞那些令人艷羨的東西。
例如,當一個人嫉妒別人的財富時,可能會產生“我真希望他快點死掉”這樣的想法,這即是嫉羨的體現(xiàn),它試圖將他人的成功歸于自己。
嫉羨是一種充滿矛盾的情感,一方面渴望擁有,另一方面又深感絕望,認為這些好東西永遠無法屬于自己。因此,嫉羨往往表現(xiàn)為毀壞和貶低他。
相較之下,嫉妒是基于愛的成分之上的情感,它源自對某人強烈的占有欲。當孩子開始意識到除了母親外還有其他人存在時,嫉妒的情感便開始萌芽。
嫉妒的本質在于對某個特定對象(如母親)的獨占和控制欲望。例如,孩子可能會說:“媽媽是我的,你不許碰她?!被颉皨寢屇阒荒芟矚g我,不可以喜歡別的小朋友?!?/p>
在文學作品中,嫉羨與嫉妒常常被混淆,這兩種情感的確非常原始且微妙,不易被大多數(shù)人明確區(qū)分。
2.嫉羨與嫉妒的區(qū)別
接下來,我們深入探討嫉羨與嫉妒之間的差異:
起源時間:嫉羨是一個早期出現(xiàn)的情感,而嫉妒則相對較晚。嫉羨主要存在于母親與嬰兒之間的二元關系中,具有排他性;而嫉妒則是在嬰兒認識到除母親外還有其他人的三元關系中產生的。
關系背景:嫉羨是在部分客體的背景下產生的如嬰兒與母親的關系;而嫉妒則基于更為完整的客體關系,涉及多個人之間的復雜互動。
情感本質:嫉羨表現(xiàn)為貪婪、破壞和毀滅性,它試圖通過摧毀他人來獲得滿足感;而嫉妒則更多地源于對愛的渴望和占有欲,它試圖通過控制或獨占某個對象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3.如何應對嫉羨與嫉妒的情緒?
當我們清晰地區(qū)分了嫉羨與嫉妒,就可以更深入地審視自己的情緒了。
這兩種情緒都是人性的一部分,與生俱來,因此我們無法徹底消除它們,但我們可以學會與它們和平共處,甚至將它們轉化為積極的動力。
首先,要接納嫉羨與嫉妒的存在。它們就像人性中的其他特質一樣,都是客觀存在的。
關鍵在于認識到,這些情緒只是一種想法或感覺,只要我們不去付諸行動,它們就不會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因此,我們不必害怕它們的出現(xiàn),要相信自己的內心與外在行為并不完全等同。
其次,我們需要增強內在的自信。自信并非憑空而來,而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奮斗和積累。
通過在工作或學習中付出努力,完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可以逐漸提高勝任力,從而增強自信。這是一個成熟成年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再者,“比較”并不是一個負面的詞匯,它應該被視為一個中性詞。
比較可以激發(fā)競爭關系,而良性的競爭有助于社會的進步,具有積極的意義。如果你害怕競爭,可能是因為其中摻雜了嫉羨的情緒。
然而,競爭并不等同于被嘲笑、貶低或毀滅,我們應該理性看待競爭,將其視為一個提升自己的機會。
競爭的高級形式是合作。將敵對關系轉化為互相幫助、取長補短的合作關系,可以實現(xiàn)互惠互利,將潛在的沖突升華為友好的關系。
心理上的轉變可能需要一些時間,理解、消化和感受這些情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請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期待你能夠逐步實現(xiàn)內心的轉變與升華。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288 測試
免費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592 測試
免費測試
741 測試
立即測試
71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