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或孤獨癥譜系障礙,是一種廣泛性發(fā)展障礙,多起病于嬰幼兒時期。
這種疾病一般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過治療和干預,使患者的行為和能力特點接近正常人。
據(jù)2022年4月發(fā)布的《中國孤獨癥行業(yè)藍皮書Ⅳ》顯示,按1%的發(fā)生率保守估計,中國14億人口中約有超1000萬的孤獨癥人群、200多萬的孤獨癥兒童。
近年來,隨著診斷標準的不斷完善,自閉癥的也確診率越來越高。這就意味著在自然情況下,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很大幾率已經(jīng)接觸過自閉癥的患者。
Ta可能是美劇《生活大爆炸》里可以融入主流社會的謝爾頓;
可能是電影《雨人》里生活不能自理但頭腦過人的天才雷曼;
可能是電影《海洋天堂》中如大福一樣的典型重度自閉癥患者;
還可能是當年班上從來不和其他同學一起玩的那個同學;
甚至是老家人口中的“傻子”、“書呆子”……
事實上,很多人對自閉癥的認知依然浮于表面?;加凶蚤]癥的兒童就像是“來自遙遠星球的孩子”,偶然降生在地球上,他們不了解人類的語言和規(guī)則,也對社會的運行模式一無所知。
很多學者都傾向于把自閉癥看作是一種“譜系障礙”,就如同一個光譜中可以有很多種不同顏色。自閉癥也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而是一組相關但不完全一致的特征的集合。
不同的人,癥狀表現(xiàn)可能差異很大。比如輕微的自閉癥可能表現(xiàn)為社交互動和溝通技巧的輕微缺陷,而嚴重的自閉癥則可能導致嚴重的社交和溝通障礙等。
一般來說,自閉癥的核心癥狀有三種:
1.社交交往障礙
這是自閉癥患者最核心的問題,回避與他人的目光接觸,不愿與人貼近。
程度較輕的尚能維持基本的社交活動,但想要與他們深入交流則比較難,表現(xiàn)為不合群;
重度自閉的患者則完全不關注周圍的環(huán)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2.興趣狹窄
自閉癥患者可能對大多數(shù)兒童喜歡的活動、游戲、玩具不感興趣,而對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感興趣。比如,喜歡咬、敲打物品,反復玩開關、觀看電視廣告、天氣預報,或是觀看固定的動畫。
3.重復刻板行為
刻板行為是指局限的和重復的行為興趣或活動,通常較為隱蔽。
自閉癥患者常見的刻板行為有:
(1)動作刻板:如反復轉圈、來回奔走、搖晃身體、揮舞手臂;
(2)語言刻板:重復或固定地、刻板地使用語言;
(3)秩序刻板:對行為流程和安排的固著難以接受改變;
(4)愛好刻板:對某些物體或內(nèi)容異常執(zhí)著和熱愛,并難以轉移注意力;
但總體來說,自閉癥的癥狀表現(xiàn),在不同的年齡、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性格上差別很大。
雖然一些自閉癥患者在康復道路上取得了社會意義上的成功,但仍有許多自閉癥患者在成年后,無法獨立生活。
養(yǎng)育一個自閉癥兒童,對監(jiān)護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考驗。
很多父母在孩子確診自閉癥后會非常崩潰和自責,不停想著:為什么得病的是我的孩子?Ta以后要怎么辦?正常的學校能接納Ta嗎?Ta還能融入社會嗎?
對自閉癥患者的父母而言,在心態(tài)上,我們需要接受現(xiàn)實,不抱怨,也不期待過高。因為自閉癥的訓練效果通常要以“年”為單位來計算,但訓練是必要的,對他們的行為會有非常大的改善。
在行為上,應首選科學的干預訓練,越早干預,效果就越好。在學齡前期(6-7歲前)取得的進步越大,后期的障礙就越小。
比如采用心理干預的方法治療自閉癥,結合每個兒童自身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在治療師或咨詢師的幫助下,使得自閉癥兒童通過自身的潛力逐漸得到康復和發(fā)展。
國內(nèi)外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自閉癥兒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干預或是不干預,方法是否科學,對兒童的發(fā)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好的、科學的方法,能幫助自閉癥兒童逐步具備社會適應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與人交往能力和學習能力,促進他們社會化的良好發(fā)展。
此外,對于一個有自閉癥兒童的家庭,父母通常要承受很多外界的壓力,情緒很可能也面臨崩潰或是抑郁,這種時候,父母糟糕的情緒也容易影響到孩子。
積極的干預,適當?shù)鼐徑饨箲],才能讓孩子有充分的希望向普通人靠近,從自閉癥譜系這張網(wǎng)的邊緣,逐步融入到主流社會中。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702 測試
立即測試
341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974 測試
免費測試
355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