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春節(jié)這幾個節(jié)日季節(jié)剛過去不久,小朋友跟著父母在假期旅行探親訪友,比平時多了很多和家人朋友相聚的機會。
不少媽媽都發(fā)現(xiàn),我們家飯渣寶貝好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吃得更多、更快、更香哇?平時不喜歡吃的肉類和蔬菜都愿意吃一點了。即使以前沒有吃過的茄子也愿意嘗試。
怎么回事呢?是我平時做的飯不好吃,別人家的飯菜更香嗎?還是平時小朋友太寂寞了?
對此我有親身感受,我家的小朋友是在圣誕節(jié)和她的兩個小表哥相聚的時候,吃下了她的人生第1碗菜肉小餛飩。
并不是我從來沒有給她煮小餛飩,而是平時她非常挑食,見到有菜有肉的面食會遲疑半天,然后板起一副“總有刁民想害朕”的表情,斷然拒絕。
但是看到兩個小表哥捧著小餛飩吃得津津有味,似乎相信了這小餛飩里并沒有毒藥這回事,大開金口賞臉吃飯,于是旁邊的老母親淚流滿面(開個玩笑)。
幾個小朋友在一起吃飯,比平時吃得更多,更香。通常不是因為老母親的廚藝不好,而是由于小朋友之間的社交參照相互模仿,以及一起吃飯時候輕松愉悅的進餐氣氛。
當然,還有一個經(jīng)常被我們忽略掉的,就是孩子之間相聚進餐前,他們精神和體力消耗比平時大,饑餓感更強。
下面我們一個一個說起。
原因一
孩子之間的相互模仿。孩子之間的相互模仿的基礎是從寶寶的社會性開始顯現(xiàn)的,小寶寶通常在兩個月的時候面對人臉就會展現(xiàn)社交性的微笑。
在3~4個月的時候會做簡單的手勢,并且在6個月的時候,會通過微笑和發(fā)出咕咕的聲音以獲得其他人的注意。
9~12個月的寶寶開始會模仿別人,就好像在說,“我知道你在做什么,我也來,我們一起做吧!” 這就是游戲的開始。
原因二
往往是因為孩子們一起就餐的氣氛,比孩子單獨吃飯,家人喂飯更為輕松愉悅。
在父母的觀念當中,給寶寶準備好吃的食物代表著我們對他的愛,所以有的時候我們精心給孩子準備各種美食,期待他的胃口大開的時候,寶寶卻不愿意嘗試或吃一兩口就再也不碰了。
作為媽媽心里會有一種被拒絕的挫敗感,經(jīng)常能夠聽到媽媽調(diào)侃抱怨說 “我花那么大功夫給他做飯,他只吃了兩口,老母親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傷害!”
原因三
家長心里面又會有一種內(nèi)疚感,比如擔心孩子飯量不足營養(yǎng)跟不上,影響身高體重增長,免疫力差容易生病,影響大腦發(fā)育,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這份“憂慮清單”還可以無限延長)。
尤其是,親戚/隔壁家的孩子是個給啥吃啥,吃嘛嘛香,還經(jīng)常吃不夠的吃飯小標兵,對比之下,作為喂養(yǎng)員的我們似乎太失職了。
于是,給孩子哄著追著喂飯,不吃飯沒有電視看,吃完飯有冰淇淋和餅干,各種威逼利誘各種手段輪番上陣,“再吃一口,最后一口,馬上吃完就有西瓜,你不吃肉肉媽媽就把電視關掉哦”,一番討價還價,餐桌上的進食氣氛總是劍拔弩張。
孩子的內(nèi)心獨白是 “娃生真艱難, 這個青椒的味道太沖了我不喜歡,我已經(jīng)吃飽吃夠了,為什么媽媽還要逼我吃呢?” 孩子一到吃飯時間就壓力山大,吃飯似乎并不是一件有愉悅感的事。但有了其他小朋友加入,孩子在飯桌上就不再是孤軍作戰(zhàn)了。
幾個小朋友在一起吃飯,除了相互模仿和輕松愉悅的進餐氣氛之外,還有一個因素經(jīng)常被我們忽略掉,就是孩子相聚時的體力活動量。
現(xiàn)代家庭往往都是以獨生子女為主,孩子經(jīng)常在家中獨自玩耍,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活動的機會并不多。
孩子們相聚非常開心,往往在吃飯之前已經(jīng)玩得興高采烈滿頭大汗,體力和精神消耗都比平時多很多,饑餓感自然強。
給爸爸媽媽們提供的幾個喂養(yǎng)小建議。
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吃飯
哪怕父母們要晚一點的時候再吃,也請盡量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吃一點相同的食物。寶寶孩子們特別喜歡模仿他人(想要和爸爸媽媽一樣),看著爸爸媽媽和他一起享受食物,孩子會從飯菜當中獲得更多的快樂。
給孩子提供和大人飯菜差不多的食物
排除孩子存在食物過敏的情況之后,孩子在一歲之后就可以和大人吃同樣的食物了,無需專門給孩子開小灶單獨做飯,和爸爸媽媽吃同樣的飯菜,會讓孩子覺得更有親子鏈接和安全感。
當然,給寶寶的食物,建議低油低鹽低糖盡可能讓他們嘗試食物本身的味道。有些媽媽會把孩子要吃的飯菜添加大人口味的調(diào)料(例如醬油、辣椒)之前就盛出來,或者在餐桌上添一碗溫水,把寶寶要吃的菜在溫水里面涮一下讓口味更清淡一點。
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進食氣氛
孩子有感知饑飽的本能,把進食的自主權(quán)交給孩子,提供種類豐富的食物,吃多吃少讓孩子隨意,允許孩子對食物有自己的喜好,對孩子的選擇保持中立,不過分的表揚或者批評孩子對某項食物的選擇。
例如有很多的小朋友不愿意吃青椒西蘭花這類蔬菜,偶爾小朋友嘗試一次,父母會很開心于是大肆表揚。
但是研究表明,如果家長們不把孩子不吃蔬菜當成是什么大事(沒有為此嘮叨生氣或者感到難受)往往孩子吃的蔬菜會更多,這個挑食的階段很快就會過去。
足夠的體力消耗才產(chǎn)生進食的饑餓感
合理安排日常作息,飯前讓孩子有足夠的體力活動。
能和別的小朋友一起追逐奔跑玩耍,身心愉悅當然很好,但是如果不能經(jīng)常相聚,不妨吃飯之前,家人和孩子玩一會兒游戲,時間不需要很長10-15分鐘,在不同房間里面玩躲貓貓、大鯊魚追著小魚奔跑、在床上打枕頭大戰(zhàn),充分放電,動得多才有好胃口。
而從親子互動的角度來看,飯前和孩子玩游戲還能夠增加正面的情感鏈接,讓孩子和家人有更好的合作。
善用游戲力
每個孩子都愛游戲,游戲能夠激發(fā)孩子合作的天性,一些有趣的父母,會把吃蔬菜做成“吃掉青菜怪獸”的游戲,把盆子里面的蔬菜裝點一下,弄成恐龍/小怪獸的形狀,就更有儀式感了。
模仿《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繪本,讓孩子扮演毛毛蟲,把餐盤里面的食物吃掉,變成漂亮的大蝴蝶,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當然,游戲力這一招要善用妥當,畢竟飯是每天都要吃的,相同的游戲每天都玩也就失去新鮮感。
所以,也許我們不能每天都給孩子創(chuàng)造和小朋友共同進餐的機會。但是哄寶寶吃飯,也絕不是一個威逼利誘、大吼小叫的過程。因為,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嘛。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111 測試
立即測試
701 測試
立即測試
895 測試
立即測試
1150 測試
立即測試
55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