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高敏感的人嗎?
你對現(xiàn)在發(fā)生在你周圍的事情有什么樣的感知?
你是否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應該做的事情上,因為你無法忽略房間里的任何風吹草動?
你會不自覺地關注周圍人的行為嗎?你總是感覺別人在關注著你,即便他們可能并沒有。
根據(jù)格拉茨醫(yī)科大學伊曼紐爾·約克及其同事的一項新研究(2023年)發(fā)現(xiàn):高敏感者擁有高感覺加工敏感期(SPS)。這種過度依賴外部刺激的反應對于高敏感人群來說可能是福也是禍。
一方面,高敏感人群會覺得自己能夠很快地對不同的環(huán)境做出反應,認為自己對周圍的環(huán)境擁有超高的協(xié)調能力,但另一方面,因為太過敏感,可以清晰地洞察一切,所以當遇到復雜的情況時也可能會讓他們變得不堪重負,承受巨大的痛苦。
與此同時,高敏感人群也可能憎恨所謂非“高敏感人群,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感受經(jīng)常不被這類人群理解或尊重。
01
高度敏感的人和潛在的自戀
伊曼紐爾·約克等人認為,這種“特殊”的感覺,以及認為別人沒有善待自己的想法,可以被視為71類中有關自戀的兩個核心特征——自我重視和權利。更具體地說,這種自戀類型屬于“脆弱型”,他們稱之為自戀的“內向和神經(jīng)質”表現(xiàn)。高敏感人群(HSP)和脆弱型自戀者傾向的重疊可以從“過度敏感自戀量表(HSNS)”的特征目錄中看到如:
“我可以全神貫注于我的個人事務,我的健康,我關心的人或我與他人的關系。”
“我覺得我在氣質上與大多數(shù)人不同。”
因此,過度敏感自戀量表(HSNS)使用了奧地利研究作者中所提到的“害羞型”自戀。
在你的生活中可能就有這樣的人,他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或家人,你可能會經(jīng)常用“脆弱的”這樣的名詞來形容他們。
在平常的相處中,他們總是希望得到最溫柔的對待,你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向他們提出過多的要求,怕他們因此而不高興。但是,他們自己卻并不會因為自己過于敏感而覺得有任何的不妥。相反,他們甚至為自己擁有這種獨特的品質而感到自豪,他們認為這種特質能讓他們比普通人享受更豐富而細膩的內心生活。
02
研究超敏感與自戀的聯(lián)系
約克和他的同事認為,理解高敏感者(HSP)與自戀的關系可以為更深入地了解這兩種特質的本質提供有用的見解。同時他們還強調:在尋找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時不應該將高敏感人群(HSP)視為“病態(tài)化的”,我們主要是為了確定它的問題和脆弱型自戀之間的適應性特征。
為了驗證二者之間的可能性聯(lián)系,格拉茨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兩項研究:一項是通過一位教員的參與者庫獲得的在線樣本(參與者平均年齡為30歲),另一項是通過在線招聘網(wǎng)站獲得的更具代表性的樣本(參與者平均年齡為45歲)。
除了通過“高度敏感(HSPS)”和“過度敏感自戀(HSNS)的量表”來測量人格特征外,研究人員還安排了“五因素模型人格特征量表(也稱大五人格模型)”和一個簡短的“自尊問卷”。此外,研究人員還用一個標準的心理癥狀指數(shù)測試了這些品質可能發(fā)生的“癥狀負荷”。在分析時采取了提名學網(wǎng)絡方法,也就是說,他們試圖描繪出可能連接這兩個方面的超敏性的整個特質群。
正如預測的那樣:高敏感度和高敏感自戀(HSNS)以及脆弱型自戀分數(shù)都有很強的相關性。第二個模式確立了“低感覺閾值(高感覺敏感度)”和所謂的“基于脆弱的權利”,或“以不幸為理由的權利”之間的聯(lián)系。
但一個與預測不一致的發(fā)現(xiàn)是:高度敏感(HSPS)的項目并沒有與自戀形成所謂的共同因素。相反,高度敏感(HSPS)中的一些特征,即容易興奮(容易被刺激喚起),與高敏感自戀(HSNS)有關。這種容易興奮的維度似乎是高度敏感的人可能經(jīng)歷的易怒以及他們相信自己的獨特性的基礎。
在提名學網(wǎng)絡中發(fā)現(xiàn)的人格特征有:“神經(jīng)質和內向”,但沒有證據(jù)表明“合意性”有獨特的作用。因此,高敏感度可能與“權利的憤怒”有關(第246頁),但與公開的對立情緒無關。
研究結果還顯示:HSP-HSNS得分高的人的生活似乎確實受到了影響,這可以從他們較低的自尊水平、較高的癥狀負荷和較高的心理障礙診斷中可以看出。那些高度敏感的自戀者似乎特別容易經(jīng)歷這些痛苦。
03
如何管理高度敏感的自戀者
約克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對周圍的刺激過于敏感的人可能會出現(xiàn)某種形式的脆弱型自戀,特別是當他們開始把這種過度敏感放在自己身上時。
然而,正如研究人員指出的那樣:他們對自己脆弱的信念非但不能成為他們驕傲的源泉,反而會引發(fā)一系列的負面反饋循環(huán)。
在這個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一個負面的經(jīng)歷會引發(fā)另一個負面的經(jīng)歷。且如果這種經(jīng)歷不改變原有的進程模式的話,最終就會產(chǎn)生一種心態(tài),即“自我照顧”,雖然從短期來看是一種“自我關懷”但從長期來看則是一種潛在的“自我傷害”。
當你和你認識的人如果一直處于這一系列的事件中,你就會感到越來越沮喪,因為在這個固化的信念系統(tǒng)中你會想:為什么你要忍受這么多“高敏感”所帶來的痛苦。
但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了解是什么原因導致個人會走到這一步,就會對此有更清晰的認知和更深刻的見解,從而也能找到更適合的應對策略來讓這類型的人更加適應生活。
同時研究者認為:質疑高度敏感的心態(tài)是有價值的一步。這表明:人們如果經(jīng)常容易過度興奮反而適得其反,這也可以幫助個人更現(xiàn)實地看待他們實際上可以承受多少刺激。
讓每個人都承認自己的脆弱性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在研究人員看來它是一條可行的策略。幫助高度敏感的人降低他們的內在音量可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如果能夠因此而打破一些人一生的“不良適應信念”,讓他們過上更舒適、充實的生活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我們興奮的事。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673 測試
立即測試
3065 測試
立即測試
179 測試
免費測試
288 測試
免費測試
34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