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中言:“人之初,性本善?!?/p>
這是孟子最早提出的觀點,認為人生來就是善良的。
荀子卻認為,人之初,性本惡。
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
后人為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誰也無法說服誰。
今天,我們從火熱一時的電視劇《狂飆》中的高啟強身上,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來解構(gòu)一下這個問題。
01
本我是自然屬性,
超我是社會屬性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與超我。
本我由先天的本能、欲望組成,是人格結(jié)構(gòu)的最底層。
超我是由社會規(guī)范、倫理道理、價值觀念等內(nèi)化而來,位于人格結(jié)構(gòu)的最高層。
自我位于人格結(jié)構(gòu)的中間層,以現(xiàn)實為原則,調(diào)節(jié)本我與超我的對立而形成。
本我是自然屬性,超我是社會屬性。
這與荀子所闡述的觀點不謀而合。
荀子認為,人性的惡,需要通過后天的教化,來限制,促使人由惡向善。
然而,荀子把人的自然屬性,定義為性惡,是否值得商榷呢?
孟子提出的性本善,從本我中,又如何甄別?
02
本我被過度擠壓,
可能會反彈黑化
人要生存下來,必須要呼吸、吃飯、喝水。
生理需求,本能沖動,個人欲望,是人最原始的驅(qū)力。
當人感覺到這些東西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失去快樂,感到痛苦。
為了避免痛苦,本我的能量可能會非常巨大。
如果本我受到限制,可能只是不開心。
但如果本我被過度擠壓,也許就會產(chǎn)生對抗,沖破壓力,成反向壓倒之勢。
本我受擠壓,可能受三個因素影響:
一是自己內(nèi)化已成的超我。
二是他人的本我掠奪。
三是外來嚴苛的超我約束。
在《狂飆》這部劇中,高啟強從一個受人欺壓的底層百姓,變成了稱霸一方的黑惡勢力老大,原因是什么?
是最初唐小龍和唐小虎兩兄弟的本我,對高啟強本我的瘋狂掠奪。
是后來一系列事件中,與高啟強爭利的人,對他的本我的過度擠壓。
高啟強在黑化的路上,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他不知道這個道理是本我的需要,但他懂得這么做,總是留一線生機給別人,才能換得他后來的根深葉茂。
這個道理,就是他從《孫子兵法》中學到的一句話:“歸師勿遏,圍師遺闕”。
這句話,讓他對人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的親身經(jīng)歷也很好地體會到這一點。
所以他不但自己這么做,也告訴他的手下:“如果你圍剿敵人,你有制勝的把握,也一定要留一個缺口讓他逃跑,否則他會作困獸之斗?!?/p>
用人格理論去解釋:當本我被逼得無路可走時,人的生本能,會讓他失去一切恐懼,反手一搏。
03
本我若無限膨脹,
可能會失控下墜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
吃飽了想要吃好。
得寸了想要進尺。
高啟強在某些時候,如果說是被逼著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一步步走向不歸路。
那么,更多的時候,他可能是嘗到了利益的甜頭,一心想要做“大哥”,雪以往之羞辱,揚以后之須眉,才不想收手。
同時,他也明白,他想收手,別人不會放過他。
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但不能擺布別人的本我。
他商業(yè)上的對頭,無不因為橫取強奪,或敗下陣來,或繼續(xù)興風作浪。
本我的無限膨脹,已讓他們失控,只能看著自己滑下深淵,一蹶不起。
這個時候,本我的過度釋放,就生出了惡。
別人的生命財產(chǎn)受損時,自己雖然得了利,但別人的本我是無法平衡的。
所以,毀人也是個自毀的過程。
04
超我與本我平衡,
自我可從善息惡
高啟強說:“我做好人的時候,那些壞人欺負我。我做了壞人,那些好人又要審判我。你說,什么是黑白?“
我們換一個說法,來理解他的意思:
高啟強的超我出現(xiàn)時,別人用強烈的本我來攻擊;他用本我猛烈地反擊時,外界的超我又來約束他。
這中間缺了一個什么角色?
自我!
自我并非局限在個體身上。
如果把自我看成一個仲裁機構(gòu),小至個人,大至群體,在沖突未發(fā)展到不可收拾前,仲裁機構(gòu)就要起著和解的作用,是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角色。
高啟強所在的那個年代,光靠他本人的自我,已無法調(diào)和外來的本我攻擊和自己的超我與本我矛盾。
當初勤奮守法的公民,到后來為什么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
如專案組組長徐忠所言:
如果說像唐小龍?zhí)菩』⑦@樣的市場管理員是導火索的話,不如說,是因為我們的社會當中,確實還存在著一些不公平的分配。導致了基層的百姓覺得,如果不靠非法手段,是無法致富的。所以就有了鋌而走險的一部分人出現(xiàn)。
本我欲望不是非要以惡的方式呈現(xiàn),它所要的只是生存跟快樂。
如果在競爭中,在有限的資源中,在弱肉強食的環(huán)境里,威脅到本我的安全,無法快樂,無法生存的時候,負面情緒就會出來。
人性中惡的一面,才可能被激發(fā)。
所以,自我要本我與超我握手言和,并不是難事。
公平公正,本我和超我都無話可說。
05
人性善惡非可定,
本我超我兩相爭
其實,我們是無法真正定義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的。
因為人的本我是生來俱有的。
本我應該被適當滿足,這是人性的需要。
當然,有些本我過強,欲望過度膨脹,帶著攻擊性而來的人,他們不但需要個人的超我約束,還需要規(guī)則、制度和法律這個大的超我監(jiān)管。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甚至在胎兒期,人就能感知到自己的受歡迎程度。
如果“媽媽”是好的,他者是好的,人的善意會多一些。
反之,各種負面情緒會生出來,變成人性中的惡。
善惡皆一念。
弗洛伊德認為,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guī)范的符號內(nèi)化。
我們不但需要一個好“媽媽”孕育善良,也需要一個好“爸爸”內(nèi)化合理的道德感。
人群中的他者,能夠尊重和維護善意,不至于讓合理的本我需求空間過于逼仄,喘不過氣來。
人性就不會把惡意過多地釋放。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058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2210 測試
立即測試
437 測試
免費測試
592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