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最震動人心的消息,莫過于青年記者付國豪不幸去世的消息。
2019年在香港,他的一句“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讓他成為舉世矚目新聞人物,也逆轉了當時的輿論態(tài)勢,成為這段歷史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在他漸漸消失在公眾視野之際,其父近期在社交媒體披露,去年10月,付國豪因長期罹患抑郁癥,不幸離開人世。
付國豪自去年4月因病離職所在媒體,一直在家,家人也一直陪伴他對抗病魔,但是依然沒有挽回他年輕的生命。
消息傳來,令人錯愕。在許多人心中,付國豪是一個人對抗千萬人的大英雄,他的個人形象也是短發(fā)、粗獷的男子漢,事件發(fā)生后,他也不乏收到來自各方的支持和鼓勵。
人們很難想象,這樣的人會罹患抑郁,更難接受他會因為這樣的原因,最終離開我們。
付國豪為何會罹患抑郁?
是怎樣的抑郁,讓他最終放棄了生命?這兩天,我回看了付國豪生前的采訪視頻以及他父親披露的一些內幕信息,結合我這些年為與付國豪同齡的年輕人提供心理咨詢的經(jīng)驗,試圖還原他生前陷入的心理困境。
是“亡羊補牢”,更是希望付國豪式的悲劇能夠盡量避免再次發(fā)生。
理想和現(xiàn)實的碰撞,造就了第一重困境
世人把付國豪當做英雄人物,是可以在國際國內重要場合嶄露頭角的優(yōu)秀年輕人代表,這種宏大視角容易讓人忘了一個基本事實:
無論他看起來多么風光,他終究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終究要面臨當代年輕人常見的困苦。
在去年4月,其父首度披露付國豪離職的帖子中,他向公眾解釋的第一個緣由便是:
付國豪憑借在報社的收入,比較難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長期生存,巨大的生活壓力,成為壓垮他的主要緣由之一。
很多年輕人會在這樣的付國豪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收入不高,壓力不小,看不到理想人生實現(xiàn)的可能性。
我見過不少這樣的年輕人,談起遠方的國家大事、國際關系,常常侃侃而談,頗有指點江山的氣概。但是,一旦談及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往往神情有變,因為他們不得不面對明年還能不能在這個城市生活下去這個最為現(xiàn)實的問題。
像付國豪這樣常年需要出差,東奔西跑的上班族,比那些至少還能打坐班工的,生活還要難以安定下來,對未來的迷茫感更是有增無減。
或許會有人說,過去的人,收入也不高,也沒有買到好的商品房,怎么就沒聽說他們因此悶悶不樂,郁郁寡歡?我想說:此一時彼一時,不同的時代品格,決定了人不同的需求層次。
付國豪這代年輕人,成長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社會文化產品層出不窮的時代,這決定了他們有更開闊的視野、更張揚的理想,他們對于何為生活,何為人生的價值,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詮釋。簡而言之,你讓他們“倒退”回去,還不如讓他們去死。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當他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里,找不到或者很難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心理困境就產生了。
當然,人可以往后退,退到一個看起來更適恰的世界去,降低自己的“欲求”,但這必然包含強烈的不甘心。為何在都市中與自己摩肩擦踵的人,可以生活下去,自己則不能?“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從心理學角度看,喪失感,往往會引發(fā)抑郁,那么這種理想的“不可得”和被迫接受現(xiàn)實的壓抑,導致抑郁甚至重度抑郁也就不奇怪了。這樣不得不接受現(xiàn)實“毒打”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很多。事實上,大城市里,因此陷入抑郁的人并不少。我們不要嘲笑他們“好高騖遠”,這些理想并非完全不切實際,也不是他們太過懶惰,只是有人擋住了他們前行的道路。
我們要給還活著的付國豪們以希望,讓他們看到憑借個人努力,可以實現(xiàn)理想的可能性路徑,這才是打破這一重困境的正確方式。
背負責任與成為自己的碰撞,造就了第二重困境
付國豪的父親在解釋付離職的原因中,花了大量篇幅介紹他在2019年事件后受到的各方照顧,許多陌生人給他寄來禮物,關心他的成長等等,并解釋,這給善良和敏感的付國豪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負擔。
很多人或許對此會感到詫異,明明是對你的善意,為何在付國豪這里會變成負擔,甚至成為導致他罹患抑郁癥的重要因素?
熱門瑞典劇《青春王室》中,主人公威廉王子和他學校的心理咨詢師有過一段對話,劇中的當事人也被“恩情”所困,因此咨詢師做了如下分析,這段分析很好地解釋了這種心理邏輯:當一個人接受到別人對自己的善意、幫助之時,會產生要感恩的想法,但是這種感恩之心,會引發(fā)一個人的罪惡感。
因為,感恩就意味著自己需要為對方做點什么,以報償、感謝對方的善意。如果只是小恩小惠,那么報償和感謝也就相對輕松。
但如果是一些比較大的恩惠,就會讓人自愧不如:
我該怎么做,才能回報這些?如果回報不了,又該怎么辦?當事人會陷入要感恩,但同時又感到自己有負疚感的狀態(tài)。另外,當事人作為個體,也有成為自己的強烈意愿。而成為自己,可能就和為了感恩所以要成為你們希望我成為的那種人可能不一致,甚至可能是方向性矛盾。這個時候,當事人就會卡在一個巨大的心理沖突中:為了感謝別人,自己應該去做什么(可以看做一種“責任”),還是為了成為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不顧別人對自己的期許(投入)?當這種沖突達到當事人承受不了的地步,便會誘發(fā)抑郁,甚至以死來報償——既然活著沒有辦法回報,那就用死亡(“我的生命”)來回報吧!
為什么現(xiàn)在青少年自殺率那么高?
父母圍繞子女轉、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犧牲,長期以來成為“好父母”的標準。在這種“指揮棒”之下,表面看起來溫情脈脈的親子關系,其實危機四伏,因為接受這些“好處”的子女其實背負著難以負荷的“恩情”。
當父母過分“無私”養(yǎng)育,并且總是要強調這一點的時候,也就再次提醒子女,這份“恩情”很大很大。當他們覺得實在無力承擔,同時,也看不到這輩子還有機會為自己活(也就是活下去的意義)之后,他們或許會萌生這種想法: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那么我就用這條命來相抵!
英雄沒有倒在兇險的現(xiàn)場,而是事后花團錦簇之際,付國豪的悲劇令人唏噓,也再次警醒世人:如果真想對一個人好,應該充分尊重這個人,讓這個人成為他自己。不要用你以為的“好”來對待他,更不要試圖去“改造”對方。
創(chuàng)傷修復和創(chuàng)傷暴露的碰撞,造就了第三重心理困境
付國豪是英雄,但也是傷痕累累的英雄。這里的傷痕,當然不是指身體的傷痕,更多是心理的傷痕。他在香港機場的遭遇,無論多么不懼,都是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經(jīng)歷,極易誘發(fā)心理創(chuàng)傷。
據(jù)付國豪事后回憶,當時他已經(jīng)想到了死亡,他甚至抓起不知是誰散落的錄音筆,準備錄下遺言。
瀕死體驗,這是多么大的創(chuàng)傷來源!然而,事情起自機場,未必終結于機場。
經(jīng)年累月的媒體報道,以及讓他不斷講述這段往事,特別是從英雄氣概的角度敘事,意味著這段創(chuàng)傷經(jīng)歷長期伴隨,甚至可能在他去世之前一直都沒有真正從他的生命中離開過。對一個創(chuàng)傷經(jīng)歷者來說,在早期治療過程中,離開“現(xiàn)場”,遠離刺激源,有多么重要!
但是,付國豪一直暴露在創(chuàng)傷中。
這種創(chuàng)傷修復和創(chuàng)傷暴露的碰撞,無疑讓本來已經(jīng)面臨多重心理危機的付國豪雪上加霜。
可悲的是,由于他是英雄,這個特殊身份讓我們很容易忘記他的第一身份其實是受害者,他更需要的是創(chuàng)傷修復。
當然,恐怕他也自己也不太容易接受這一點。付國豪的離世,再次提醒我們:要把人文關懷放在英雄主義敘事之上,要科學對待危機事件的當事人,特別是對表現(xiàn)特別堅強的個體要給予特別的心理關懷,不要因為他們看起來“云淡風輕”就不以為意,其實這群人可能已經(jīng)“內傷”累累而不自知。
付國豪還提醒了我們什么?
1、抑郁癥并不是“脆弱者”特有的疾病。
沒有人能否認付國豪的意志堅強,那么這樣的人都會得病,再次說明抑郁癥與意志力無關。
請不要再給抑郁癥患者貼上“意志脆弱”的污名化標簽,這只會讓那些“強人”隱忍病痛,最終造成更多的悲劇。2、抑郁癥不是心情不太好而已。嚴重的抑郁癥,真的是會死人的,這不是在嚇人,這是性命攸關的事情?;颊?、家屬、社會大眾,務必要重視專業(yè)人士的判斷,切不可自行弱化問題的嚴重性。
該吃藥吃藥,該看病看病,該休息休息,只有積極配合治療和各種康復活動,抑郁癥才會好轉。
3、不管是好還是壞,不要成為熱點事件當事人最好。如果不幸成為當事人,請務必進行心理評估。熱點事件容易把普通人推到眾人皆知的位置,享受眾星捧月的待遇,亦或者遭到冷熱兩級的輿情,隨著事情發(fā)酵,你會遭遇到什么,沒人知道。因為被這種力量裹挾,進而影響心理狀態(tài)的人也不止付國豪,今年以來如劉學州等的悲劇,皆歷歷在目。付國豪去世后,圍繞他生前身后,其父親、其前上司、同事也不同程度上被輿論“撕扯”,我也很擔心他們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借助這篇文章真誠呼吁他們,尋找專業(yè)人士陪伴自己度過這個艱難的時刻。
當然,平臺有責任,需要對用戶進行更為嚴格的約束,不要為了高流量,放縱熱度不斷放大。同時,作為當事人,也一定要有“自知之明”:非必要,不要卷入熱度之中,如果被動卷入,請務必評估好心理狀態(tài),稍有不適,請務必及時進行心理干預。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367 測試
立即測試
371 測試
立即測試
55 測試
立即測試
1054 測試
立即測試
3065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