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淺言深,是人際交往中最最最無形的殺手。
語言上的傷害,遠遠比身體上的疼痛更讓人難以忘懷。
盡管我們都深知一個道理,好言一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但與朋友相交時,人們經(jīng)常會因“認知不同”的緣故,很難清楚對方的真實想法,本來努力想說幾句好話,但卻不知不覺中得罪他人。
這就是犯了交淺言深的問題了。
為什么我們?nèi)菀追赶陆粶\言深的毛病呢?
1 社交網(wǎng)絡模糊了界線,讓人自以為和對方親近
網(wǎng)絡時代為我們創(chuàng)造便利性,滑開手機都能看到朋友的動態(tài),朋友圈、抖音、微博加了好友,只要順手點贊留言,“感覺”距離就靠近很多。
但請記住,感覺終究是感覺,在沒有見面相處、深度交流之前,你們都還不算是“真正的朋友”。
多數(shù)人在社群網(wǎng)站上僅會展現(xiàn)美好的一面,哪怕放的是生活紀錄,就算寫得再詳盡,也絕對無法全面。然而,看著對方寫得如此洋洋灑灑,人們可能會產(chǎn)生某種錯覺,誤認自己已經(jīng)完全明白對方的生活。
#2 希望對方能盡快喜歡自己,表現(xiàn)過度熱情
同事J很喜歡同事S ,某天終于有機會合作、雙方互加微信,J發(fā)了長串的語音給 S ,熱情地向她介紹自己、試圖想跟她成為好姐妹,結果對方只是禮貌回復她一句:“謝謝你,要加油喔?!?/p>
事后J透露起初很失落,覺得自己想交朋友的誠意沒有被S接受,但她旋即換位思考,若有一個人突然和自己說:“我能成為你的好姐妹嗎?”,就連她自己也會感到傻眼。
“過分熱情,對別人來說也是一種打擾?!?/p>
就是希望對方能喜歡自己、了解自己、和自己成為好友,以致某些人才見面不到幾次,就滔滔不絕地向他人掀自己家底,雖然沒有探人隱私,但難免會讓對方感到困惑,心想:我跟你很熟嗎?
#3 希望趕快融入環(huán)境,擔心氣氛尷尬
Netflix 劇《埃米莉在巴黎》就是一個完美示范交淺言深的例子,樂觀善良的女主角 Emily 到法國工作,初來乍到就拼命對同事和上司獻殷勤,卻因不了解公司文化而吃悶虧,一度被同事們冷落。
通?!稗D(zhuǎn)學生”也容易陷入這樣的情況,剛到新班級,眼見同學們早已打成一片,自己孤零零地坐在位置上,心想要是不做些什么,擔心被外界誤認自己是奇葩。
于是,一旦有同學開始釋出善意,才問一個問題,轉(zhuǎn)學生就會止不住暢聊,沒想到對方可能只是客套一下罷了,結果留下一陣尷尬。
綜上所述
交淺言深的關鍵,就是“太急了”
很多人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點,“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但大多數(shù)人表現(xiàn)得過分熱情確實不是故意的,大抵是社交經(jīng)驗不足。
ta們或許是很急著想要找新朋友,或許就是認為自己已經(jīng)和對方很熟悉,豈知對方完全沒有這么想。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p>
不應該跟對方說的話,卻說了,這就是說錯話。這種舉措不但冒昧,更是沒有好好保護自己的表現(xiàn)。
交友和談戀愛一樣,都是要花時間培養(yǎng)的,你如果想要“得其人”,必然要透過“深度對話”才能明白對方和自己是不是同道中人,至于如何創(chuàng)造“深度對話”?那也需要時機,不是一時半刻想創(chuàng)造就能創(chuàng)造,你要懂得尊重對方。
交朋友貴在真誠,但判斷真誠與否,的確是需要長期觀察。
因此不要緊張,不要急躁,建議先從適度交流日常和興趣開始,讓彼此在最舒服的狀態(tài)下相處,你自在,他自在,友誼的小船自然就不容易說翻就翻了。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475 測試
免費測試
55 測試
立即測試
673 測試
立即測試
559 測試
立即測試
337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