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深度浸泡的這幾年,我得出一個結論: 現(xiàn)代人的各種心理痛苦,都可以從自我關懷里受益。
不管你是面臨人際相處、家庭親密關系的困擾,還是個人發(fā)展的迷茫與壓力…
自我關懷也許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療愈和修復。
你重視的事情,總做不到時,怎么辦?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想做卻一直沒做成」的事:
總在計劃減肥,卻沒有哪次真正成功;
想對孩子、伴侶溫柔些,可脾氣一上來就控制不住;
渴望工作上有成就,但完成基本工作都吃力;
……
這時,挫敗、沮喪、提不起勁……整個人失去抓手,更加做不成事。
那么,事情究竟是如何搞砸的?
關鍵的原因有兩點。
原因一:立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
先來看一個故事。
姜莉今年35歲,是一個7歲女孩的媽媽。
她愛這個孩子,希望做一個溫柔的媽媽,給孩子好的教育。
但有意思的是,她繼承了父親的脾氣——易怒,尤其面對親近的人。
30多年來,她都是如此,一觸即發(fā)。
于是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幕:
一次下班,她帶女兒逛超市。
去之前,兩人約好:可以買零食,但不能買冰激凌。
可是一到超市,孩子就一直叫嚷著要吃冰激凌。
她頓時火從中來:
大冬天的吃什么冰的!剛剛都說好了不吃的,你怎么總是說不聽?!
一通責罵,一下把女兒嚇哭了。
看到女兒眼淚汪汪的樣子,她又馬上清醒,忍不住自責:
怎么回事?!我不是說了,要當溫柔媽媽?。?!
從女兒出生開始,這樣的場景上演了7年。
姜女士還是沒能實現(xiàn)自己“溫柔媽媽”的目標。
她很沮喪,還懷疑起自己,是不是夠資格做母親?
姜女士和大多數(shù)“困在原地”的人一樣,給自己立下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
為什么說目標不切實際呢?
因為,她希望「當下糟糕的自己」立即變成「想象中符合期待的自己」。
完全沒有中間一步步實現(xiàn)的過程。
在姜女士眼中,只有從「暴脾氣的媽媽」變成「溫柔的媽媽」,
而這件事的實際難度和所需的時間呢?
忽略不計。
如果她稍微停下來想想,就會對現(xiàn)狀有更多理解——
似乎除了發(fā)脾氣,我不知道還可以怎么和小孩溝通;
今天上班有很多糟心事,我沒消化完自己的情緒;
……
這樣,姜女士就可以更加針對性地解決實際的困難:
哦……我需要去學點與小孩的溝通方法;
下次自己情緒比較堵時,要先好好安撫自己;
……
當我們放下“立即變好”的期待,耐心看看自己,反而能一點點達成,哪怕最后只有60分。
而更糟糕的是,他們會將做事過程中「正常的挫折」,當作「整體的失敗」 。
但現(xiàn)實是,即便有意識地控制脾氣,也總有失控的時候。
這很正常,也很難避免。
傷害了孩子,就事后道歉,做出彌補。
要諒解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也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適應力——他能學會消化、接受父母身上的不完美之處。
這樣,我們才不會因為一次挫敗,就認為自己很糟糕,選擇放棄努力。
武志紅老師說:
頭腦設定目標時,會好高騖遠,因為它不受時空限制。
但身體執(zhí)行時,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也很難立馬實現(xiàn)。
所以,如果你總是「想做做不到」,不妨思考一下:
我是不是在要求自己立即、輕松、沒有挫敗地實現(xiàn)目標?
當我們擁有不切實際的目標時,就更容易遭遇現(xiàn)實的暗礁。
而這份幻想的破滅,也會將我們推入自我攻擊的深淵,目標就越發(fā)遙遠了。
原因二:猛烈地自我攻擊
如果說,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讓人無力改變,
那么自我攻擊,就是雪上加霜。
朋友文曉,習慣嚴苛待己。
工作上,她自然也渴望表現(xiàn)出色,獲得老板和同事的認可。
但現(xiàn)實卻是,單單是日常工作,就讓文曉焦頭爛額:
效率低下,日常加班;
沒休息好,又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狀態(tài);
結果呢,進度越發(fā)落后,成果也普普通通。
一個關鍵原因是,自我攻擊耗掉了她大量時間。
只要手頭任務不順利,頭腦中的批評者就會立馬跳出來,指著自己罵:
為什么別人都做得那么好,就你這么差勁?
自我威脅時刻壓在她頭頂上方:
我不夠好;一旦我不夠好,后果就會很嚴重。
自我攻擊下,大腦源源不斷地制造「羞恥」與「焦慮」,事情也隨之搞砸。
為什么這樣會搞砸事呢?
首先,羞恥焦慮帶來的強烈不安,會讓我們無意識逃避問題。
文曉在工作上,就總忍不住回避。
每次打開未完成的文檔,都要做好久心理建設:刷手機、和同事聊天、深呼吸……
不僅如此,她甚至會自我妨礙——為了避免失敗的恥辱,放棄做重要的事情。
2年前,文曉就希望在B站做視頻,但現(xiàn)在仍遲遲沒有開始。
因為她特別害怕:萬一努力了,還失敗,豈不是說明自己真的很差?
只要拖延著,就能活在假想的安全感里:如果我盡全力,沒準也能做好。
其次,羞恥焦慮會讓我們退縮、膽小,不相信自己能做成事。
研究顯示,我們對自己能力的信念,與實現(xiàn)夢想的能力有直接關系。
也就是說,你越不相信自己可以做成,就越容易失敗。
因為對結果的惴惴不安,會大幅破壞我們做事的狀態(tài)——
身體變得緊繃,憂慮的聲音也會一直在頭腦中嗡嗡嗡:
萬一搞砸了,這個月績效就會很慘,老板也會瞧不起我……
于是,每一個本該全力以赴的當下,都被負面情緒充斥消耗。
這樣的自己,還剩多少能量把事情做好呢?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454 測試
立即測試
162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148 測試
免費測試
1150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