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文章、視頻中強調,抑郁癥、雙相障礙、強迫癥、成癮疾病等常見精神心理障礙背后的根源,主要是病理性記憶,尤其是其中的創(chuàng)傷記憶。
這個突破性發(fā)現,源于我們18年來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
尤其是我們在臨床心理干預中發(fā)現,當利用深度催眠精準化地找到癥狀背后的具體病理性記憶,并予以高效化修復后,該癥狀會迅速大幅度緩解,甚至消失。
這個過程主要由催眠治療師Lucy來實施,是她憑借大量的深度催眠實踐、個人獨特的閱歷和感悟而自發(fā)創(chuàng)立的。
一開始,我們都覺得這很神奇,臨床效果令人震驚,很多患者久治不愈的精神心理癥狀一下子就好了!但當時我們仍不明白背后的科學原理。
而由于那時催眠治療師Lucy修復的主要是患者的創(chuàng)傷記憶,所以我們把這個獨創(chuàng)技術稱為深度催眠下創(chuàng)傷修復技術(TPTIH)。
后來,我跨學科學習腦科學和認知神經心理學,了解到病理性記憶和記憶再鞏固理論,才找到了我們這項“神奇”技術的理論支撐。
我們曾多次提及病理性記憶和記憶再鞏固理論,也簡單地敘述過這兩個理論的主要含義,但展開得不多。
最近,我看到一篇對于創(chuàng)傷記憶、記憶再鞏固講得比較深入、易懂的文章,再次分享給大家:《記憶“操縱術 ”:重寫創(chuàng)傷記憶》。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搜索看看全文。
這篇文章是一名心理學碩士、記憶機制研究者寫的。作者首先介紹了創(chuàng)傷記憶在大腦中的多種表征,也可以理解為多個組成部分。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種是與記憶事件相關的細節(jié),比如當時的天氣、地點、環(huán)境,這被稱作情景記憶。
另一種則由該事件引發(fā)的生理、心理反應,回想記憶時會激活消極的主觀感受。
目前,大多數關于修改創(chuàng)傷記憶的研究,都著眼于通過一些技術來改變這兩種記憶的表達。
這里科研發(fā)現與我們在臨床心理干預中的發(fā)現是相符合的。我們在深度催眠下發(fā)現,創(chuàng)傷記憶可以分為4個組成部分:
創(chuàng)傷發(fā)生時的情景和畫面;
強烈的負性情緒;
不適的軀體感受;
扭曲或消極的認知。
而我們也主要通過對這4個部分進行處理,從而修復患者的創(chuàng)傷記憶。
在《記憶“操縱術 ”:重寫創(chuàng)傷記憶》這篇文章里,作者還介紹了目前科研人員嘗試過的、主流的幾種修改創(chuàng)傷記憶的方法,希望能借此緩解創(chuàng)傷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傷害。
第一種方法,在利用行為訓練來修改創(chuàng)傷記憶時,結合特定的藥物來強化效果。
比如在創(chuàng)傷事件發(fā)生后,讓被試者服用普萘洛爾(一種可以降低情緒喚醒水平的激素類藥物)。結果發(fā)現,這能夠降低被試者回憶創(chuàng)傷事件時的生理喚醒水平,也就是軀體反應的程度會輕一些,但無法有效緩解其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的癥狀。
又比如,有的研究人員反其道而行之。在創(chuàng)傷事件發(fā)生后,研究者對受試者采取暴露療法的同時,還讓他們服用神經激素,比如腎上腺素和糖皮質激素。
這會增強受試者對創(chuàng)傷記憶的情緒反應,記憶的喚醒程度更高,從而令暴露療法能發(fā)揮更充分的作用。
不過,作者也指出,這種方法雖然療效維持得久一些,但創(chuàng)傷帶來的痛苦記憶可能隨時“卷土重來”。而且,這種增強暴露療法對于當事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傊蟛糠纸Y合藥物的行為訓練效果并不穩(wěn)定。
第二種方法,靶向記憶激活(TMR)療法。
文章的作者介紹,TMR療法是指在被試者在形成創(chuàng)傷記憶的同時,對其施加一個外在刺激。
然后,在被試者處于靜息、甚至睡眠狀態(tài)時,再對其施加那個相同的外在刺激,這可以激活并減弱創(chuàng)傷記憶帶來的應激反應。如果再結合一些特定的記憶編輯技術,TMR療法甚至可能令被試者遺忘情景記憶。
不過,文章的作者也指出,TMR技術對于即時性的要求太高了,最好在創(chuàng)傷事件發(fā)生后幾分鐘到幾小時內進行,無法延長到數日之后。
但在現實中,很多受害者通常在創(chuàng)傷事件發(fā)生數周、數月、甚至數年之后才會尋求專業(yè)的治療。有的人可能在很久之后才意識到自己遭受了心理創(chuàng)傷。
我們在臨床中接診的患者,大部分人是在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心理癥狀后才求醫(yī)的,這時創(chuàng)傷事件已經發(fā)生很久了,個別患者的心理創(chuàng)傷甚至嬰幼兒時期就形成了。
所以,文章作者也認為,TMR療法雖然在科研中證實有效,但難以應用到臨床和實際情景中。
第三種方法,是在記憶再鞏固的窗口期修改創(chuàng)傷記憶。
研究人員針對大鼠的實驗發(fā)現,先通過重現條件激活記憶的再鞏固階段,隨后再進行消退訓練,可使應激反應不再出現。隨后,這種研究方法用于人類被試,也證實有效。
不過,文章作者再次指出,這種方法雖然曾在實驗室里被證實有效,但許多成果無法被重復,研究人員還沒開發(fā)出清晰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更加未能開發(fā)出可以大規(guī)模應用的記憶修改技術。
也就是說,文章作者認為,記憶修改的技術還沒能真正地走進臨床和應用,未能實實在在地緩解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癥狀。
這位作者的科普和分析很有意義,令我們獲知了更多關于記憶機制的知識,以及目前記憶修改的科研進展。
可如果她有機會深入了解我們的臨床心理干預技術和效果,她的觀點可能會發(fā)生巨大的改變。
因為我們已經可以利用深度催眠創(chuàng)傷記憶修復技術(TPTIH)精準化地找到癥狀背后的創(chuàng)傷記憶,對其進行高效化修復,令患者對創(chuàng)傷事件形成新的、更理性而積極的記憶。
用認知神經科學的話來說,就是提取患者的創(chuàng)傷記憶,并在記憶再鞏固的窗口期成功地改寫了有害的記憶。
圖片來源于網絡
用患者的話來說,就是他們雖然還會隱隱約約記得創(chuàng)傷事件,但感受有了巨大的改變:令其痛苦、難受的畫面或情景記憶明顯減少甚至消失,其負性情緒和不適的軀體感受大幅度減弱、甚至消失;對事件的認知更加理性、積極,有助于明顯提升認知層次,甚至形成越挫越勇的性格,快速塑造高逆商。
而且,我們發(fā)現,不光令人痛苦的創(chuàng)傷記憶會導致精神心理癥狀,令人異常興奮的記憶也會埋下隱患。
比如患者在人生經歷中多次、反復受到過度夸獎,或從事某種行為、使用某種物質時,反復有過強烈的興奮感受。這都有可能成為精神心理癥狀的病因,比如典型的輕躁狂/躁狂發(fā)作(情緒高漲、精力旺盛、盲目自大)、貪食癥/暴食癥、成癮疾病等。
這類記憶雖然沒有帶來負性的情緒,反而是正性的;但也導致了患者出現扭曲、錯誤的認知,是以上精神心理障礙的病因之一。所以,我們認為這也屬于病理性記憶,并將其稱為“病理性正性情緒體驗”。
正因如此,我們上面提及的深度催眠下創(chuàng)傷修復技術(TPTIH),現在已經升級迭代為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技術(TPMIH),可以對創(chuàng)傷記憶、病理性正性情緒體驗都進行高效化修復。
在修復后,我們還會將找到的病理性記憶告訴患者及其家屬,向他們詳細分析這些記憶是如何導致具體癥狀的。這令很多患者、家屬恍然大悟,患者也加強了自我覺察,從理性層面上鞏固了病理性記憶修復的效果。
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技術(TPMIH)的效果令很多患者、家屬感到神奇,有的還稱催眠治療師Lucy是“心靈世界的福爾摩斯”,說她是在“人的靈魂上動刀”;還有的患者、家屬說,我們這項技術是“記憶編輯”。
當然,我們這項技術還沒有得到臨床科研和循證醫(yī)學的支持,也還沒有受到多少來自于業(yè)內和科研領域的關注。
所以,就跟上述分享的那篇文章的作者一樣,很多記憶機制的科研人員仍認為,想在實際臨床中修改患者的記憶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隨著我們的臨床心理干預技術不斷發(fā)展、取得突破,因此而實現快速康復的患者越來越多,我們越發(fā)覺得,我們正在將這個“不可能的事”變?yōu)楝F實!
不過,目前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技術(TPMIH)也存在局限性,那就是掌握難度高,復制難度大,催眠治療師個人的閱歷、能力、感悟起到很大的影響因素。
希望當我們的這項技術更加成熟、影響力更大時,能夠引起科研領域的關注,進一步從科研上證實其臨床效果背后的機制原理;并能更快地實現部分的復制和普及,幫助更多患者早日康復!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系我們,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673 測試
立即測試
1549 測試
立即測試
1058 測試
立即測試
895 測試
立即測試
213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