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肩”、“漫畫腿”、“A4腰”、“幼幼臉”……越來越多年輕女性追求“白瘦幼”的審美觀。
如果不影響心身健康,這并不是問題??扇绻^分追求這種審美,以損害身體為代價,而且實現不了就自卑、自我否定,這就可能涉及到“容貌焦慮”。
可能很多人覺得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沒有點“容貌焦慮”?
確實,如果這種“焦慮”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人際關系,可以不需要特別干預。有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有一定的容貌焦慮,可隨著心身成長,能力提升,越來越自信,這個問題就慢慢消失了。
不過,臨床中發(fā)現有很多青少年、年輕女性的“容貌焦慮”非常嚴重,不僅令其十分自卑,還導致了學習障礙、社交困難和情緒的劇烈波動。
如果繼續(xù)發(fā)展,就有可能導致抑郁癥、雙相障礙、強迫癥、軀體變形障礙(想象丑陋綜合征)等精神心理障礙。
當發(fā)現孩子有容貌焦慮后,父母要懂得與孩子深入交流,了解具體的原因,幫助孩子對外在形象恢復理性、客觀的認知。
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一,尋找孩子的容貌焦慮背后的疊加性心理創(chuàng)傷。
我們曾接診過一位被診斷為抑郁癥、強迫癥、軀體變形障礙的患者小璇,她曾經屬于典型的愛美成疾。
病情嚴重時,她出門前需化妝2個小時,稍有一點不滿意就卸掉重來,這令她上課經常遲到,對其學業(yè)造成很大影響。
我們通過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技術(TPMIH)發(fā)現,小璇的容貌焦慮與其遭受過的心理創(chuàng)傷有關,多次曾因長相、長痘痘被同學們嘲笑,她的媽媽也在無意中揶揄過她。
可見,容貌焦慮的背后存在著疊加性心理創(chuàng)傷。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一起去反思。
如果父母發(fā)現有的心理創(chuàng)傷是自己無意中造成的,一定要深刻反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解釋當時自己的真正用意,并不斷改善親子關系及家庭氛圍,學會挖掘孩子的閃光點,給予肯定、鼓勵,這都有助于孩子恢復一定的自信。
第二,判斷孩子“容貌焦慮”的背后是否有價值觀偏差,再進行積極引導。
“容貌焦慮”嚴重的青少年大部分都有一些偏頗的認知,傾向于認為“長得好看才會被人喜歡”、“長得好看人生才會幸?!?、“長得不好看,會被人瞧不起”等等。
而這些認知往往都與他們不良的人際關系有關,父母要引導孩子對此樹立正確、積極的觀念。
長得好看確實有一定優(yōu)勢,在人際交往中,一開始容易讓人覺得亮眼,心生好感。但隨著人際關系逐漸發(fā)展,別人更看重的是我們優(yōu)秀的品質,比如正直的三觀、良好的性格、得體的言行舉止等。
在這基礎上,如果我們的學習成績好,或者有某項特長,那就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了。所以,在學生階段,學習是主業(yè),是我們獲得自信和外界認可的主要來源。
當然,父母如果發(fā)現孩子遭受的疊加性心理創(chuàng)傷太多了,除了容貌焦慮之外,還有嚴重的學習障礙,這時就不宜過分強調學習了。否則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情緒波動,甚至會惡化親子關系。
與此同時,父母還要引導孩子反省在人際交往技巧上是否有所不足。是否這些不足才是他們人緣欠佳、得不到外界認可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因為外貌。
第三,對于“青春痘”問題,飲食、作息和心情很重要。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們接診過的一位患者曉茜,只要臉上長了一顆青春痘,就足以令她好幾天心煩氣躁,躲在屋里不愿見人。很多長痘痘的孩子都有這個表現。
他們其實知道痘痘過了一段時間就會消失,疤痕會逐漸消退。但就是忍不住反復照鏡子,用手擠,涂抹護膚品或藥膏,越弄越煩躁,恨不得青春痘馬上原地消失。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明白,長青春痘往往與皮膚清潔度、日夜作息、飲食結構和心情狀態(tài)有很大關系。前面3個因素很多人都知道,但最后1個容易被人忽略。
已有科研表明,皮膚病與精神心理障礙存在密切的關系。當個體總是處于焦慮、煩躁的負性情緒下時,容易引發(fā)內分泌激素、免疫功能的改變,從而令青春痘越長越兇。
所以,家長最好引導孩子先有意識地平復情緒,不然痘痘可能會越長越兇,心情更差,進入惡性循環(huán);然后再幫助孩子一個個因素去排除,尋找原因,并且改善,在這過程中還能改善親子關系。
當然,如果青春痘實在很多,涉及了較嚴重的皮膚疾病時,家長可以及時帶孩子去找專業(yè)的醫(yī)生,切實地幫助孩子解決難題,而不是指責他們過分在意外貌。
第四,若孩子提出整容,先共情、傾聽、再積極引導,不宜過于保守。
很多父母對此的反應很大,直接反對和指責,“小小年紀就學壞,整什么容?!”
其實這極有可能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可能會想方設法偷偷整容;或者更加堅定了“以后自己有經濟能力了就馬上去整容”的想法。
父母最好先表示理解,傾聽孩子想整容的原因和具體部位。
如果孩子只是想割雙眼皮、祛眼袋、紋眉這些微整形,父母無須過于擔憂。這些技術已十分普及、安全性極高。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父母可以考慮尊重孩子的意愿,再找一家靠譜的機構。
可如果孩子只是高興了一陣子之后,又開始不滿足,不斷提出更多的整容要求,認為自己哪哪都不好看,越整越多、工程越來越大的話,這很可能意味著孩子遭受過與外貌相關的大量疊加性的心理創(chuàng)傷,甚至可能“整容上癮”了。
這時,在親子關系良好的前提下,父母最好引導孩子加強自我覺察,而且表明我們不能總是依靠整容來找回自信。
因為較大的整容手術有很大風險,效果也不見得理想,我們解決深層次的心理問題,真正地找回自信,這才是正道。
所以,在較大的整容前,父母可以帶孩子接受心理評估。也就是我在國內率先提出的“整容先整心”的觀點。
若心理評估顯示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問題,必要時應先讓孩子接受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甚至是高效的心理干預,先修復相關的心理創(chuàng)傷,孩子在理性狀態(tài)下再決定是否整容。
總而言之,父母們不要太輕視了“容貌焦慮”,以為孩子長大點就好了;也不要一味對孩子批評、指責,說他們愛慕虛榮、不務正業(yè)。
孩子的容貌焦慮越來越嚴重時,父母一定看到背后的深層次心理根源,抓緊時間去解決,真正地提升孩子的自信。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058 測試
立即測試
55 測試
立即測試
288 測試
免費測試
1549 測試
立即測試
459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