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于2017年發(fā)布的《抑郁癥及其他常見精神障礙》(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報告,女性抑郁癥發(fā)病率高于男性。女性平均發(fā)病率為5.1%,高于男性的3.6%。
在中國,女性患者占據(jù)了總患者數(shù)的六成以上,除此之外,女性患者在通過身邊親友、病友社群、各種社交渠道上分享和主動尋求治療的意愿也比男性患者高。
《2020年大眾心理健康洞察報告》中顯示:心理咨詢中女性來訪者更多,是男性來訪者的3倍。
女性是抑郁癥、心理咨詢的主力軍,那男性心理問題真的少嗎?
答案是否定的。報告中給出了解釋,是因為男性跟女性在面對壓力、心理困擾時的態(tài)度和策略均有所不同:女性更愿意承認壓力、心理困擾等對自身的影響,也更愿意通過尋求心理咨詢等多種方式自我?guī)椭?/p>
我知道一個男人寧愿死,也不愿告訴別人他們受傷?!猅ED演講《我為什么不再追求所謂的“男子氣概”》
01、一場無聲的男性自殺流行病男性自殺比例高出女性3倍
世衛(wèi)組織報告顯示:女性的自殺比例為每10萬人中的7.5人,而男性則高達13.7人。同時根據(jù)每個國家的收入水平,男女自殺比例有所不同。在高收入國家,男性的自殺比例高出女性3倍。
全世界自殺既遂者中,男性占絕大多數(shù)。在歐洲,男性約占自殺人數(shù)的80%;而在美洲,男性約占自殺人數(shù)的75%。在加拿大,每年約有3000名男性自殺,相當于每周有50多人死于自殺。在美國,每年約有3.5萬名男性自殺,也就是說,大約每15分鐘就有一人自殺身亡。(數(shù)據(jù)來源于羅伯·惠特利(Rob Whitley)《男性問題和男性心理健康》)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2016年男性自殺率為每10萬人中有16人,而女性為7人。
不同國家男女自殺對比
我國男性的自殺率也在不斷上升,總體高于女性。
女性更容易發(fā)生自殺未遂自殺死亡在男性中更常見
演員張國榮,在香港東方酒店的 24 樓跳樓自殺;
歌手喬任梁,在上海家中自殺;博納影業(yè)副總裁黃巍,在北京悠糖國際18樓跳樓自殺…
不僅僅是成年男性,男性中小學生死亡案例的比例也高于女性,尤其是在自殺死亡的案例報告總,男性中小學生案例數(shù)量約為女性案例數(shù)量的1.5倍。
21世紀教育研究《我國中小學生自殺問題的現(xiàn)狀分析》
自殺在性別中存在的差異被稱為“自殺的性別悖論”。即女性更可能有自殺的念頭,而男性一旦有了念頭,就會有更大幾率實施。女性試圖自殺的可能性是男性的3倍,而男性自殺致死的概率是女性的2-4倍。
也曾游走在死亡邊緣的受抑郁困擾的女性,是怎樣與抑郁抗爭的?
演員熱依扎曾坦白,“我死過很多次,曾換重度抑郁癥,現(xiàn)在還在吃藥?!?/p>
演員馬思純在《吐槽大會》上直言,“我有病,參加節(jié)目是為了感受歡快的氛圍,治愈自己。”
因抑郁癥服藥胖了20斤的辯手馬薇薇在《奇葩說》“有一瓶可以消除悲傷的水,要不要喝”的辯題中依然占的是反方不要喝。
節(jié)目之后談起自己抑郁癥,她說:“我終于放棄了盔甲,但是又重新拿起了劍;我學會了看向愛我的人?!?/p>
出現(xiàn)這種差異,性別角色和社會期望是大部分原因。
男性“堅強”的性別刻板印象不允許討論失敗,這導致了男性更傾向于選擇致命的自殺方式;而女性更傾向于袒露脆弱、尋求幫助。且女性更善于考慮他人的感受,家人和孩子往往會喚起她們的求生欲。
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罹患心理疾病的男性面臨被高度孤立、社會污名化和經(jīng)濟壓力等困難。他們可能因其人口結(jié)構和城市化而被定型,或許社會其他群體對他們抱有偏見和刻板印象,公眾對他們的困境可能也缺乏同情心,這些都意味著他們很難獲得理解和支持。
解釋這些不同群體中高自殺率的一個潛在因素可能是強烈的社會疏離感,其特點是生活的意義和目標感減弱,而這反過來又會削弱其正常生活的能力。
02、堅強的男性真的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嗎?
我們需要質(zhì)疑男子氣概,意識到性別不平等深刻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且阻礙著世界的進步?!窭咨づ謇?/p>
TED演講《我為什么不再追求所謂的“男子氣概”》
男人并不是天生不同于女性的,文化標準的影響是塑造男性特質(zhì)的關鍵。文化對男性特質(zhì)造成的壓力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這些“男子氣概”特質(zhì)包括:堅強勇敢,富有侵略性,敢于追求性快樂。
我們接受基因決定社會性別的概念,是因為這樣方便,能為我們的行為辯護;接受這種觀念,父母就能為自己按性別區(qū)別對待孩子的行為辯護;社會就能為自己鼓勵性別刻板印象的行為辯護;我們就能為自己每天扮演性別刻板印象的行為辯護。
在當今環(huán)境成長起來的男人,和身患厭食癥或者暴食癥的女性面臨同一系列的壓力。如今理想的男性身材,過去只能在健美先生和專業(yè)運動員身上見到。如今兜售給男人的八塊腹肌視覺模版定義了“男人味”,和過去兜售給女人的豐乳纖腰一樣難以企及。
近1/4的孩子爸爸產(chǎn)后抑郁
產(chǎn)后抑郁以往通常特指女性在生孩子之后經(jīng)歷的抑郁,男性往往被當作是既得利益者,或者至少是旁觀者,社會對男性的期待是在妻子產(chǎn)后能提供足夠的諒解和照顧,男生似乎和產(chǎn)后抑郁這個詞沾不上邊。
事實上,在有了新生兒后的第一年,男性出現(xiàn)產(chǎn)后抑郁的概率是4%到25%,并且容易和女性的產(chǎn)后抑郁共同出現(xiàn)。
李承鉉在接受采訪時自曝有產(chǎn)后抑郁
新父親的產(chǎn)后抑郁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健康,并且增加婚姻關系的沖突。父親的焦慮和抑郁甚至可能轉(zhuǎn)化成暴力,使女性受到傷害。男生感到為人父母的過大壓力,缺少撫養(yǎng)后代需要的社會支持,或者覺得被排除在母子連接之外,這些都會增加男性產(chǎn)后抑郁的可能性。
他們會覺得郁郁寡歡,生無可戀:”我老婆自從生了孩子就只顧孩子,也不怎么理我了。心情很差,但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40-60歲的中年男人更年期抑郁
實際上,男性也有更年期。女性更年期有明顯的絕經(jīng)特征,而男性沒有明顯特征,容易被忽視。常常以一句戲謔的“不行了”自我打趣,掩蓋了他們衰竭而孤獨的內(nèi)心。
具體表現(xiàn)為:更年期發(fā)生的嚴重抑郁癥伴有性功能減退和植物性神經(jīng)失調(diào);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腦梗塞等生理平衡紊亂伴隨抑郁狀態(tài);性功能異常(特別是勃起障礙),引起繼發(fā)性抑郁問題。
男性更年期抑郁主要原因,是由于男性荷爾蒙的水平漸漸下降所引致。30歲以后男性荷爾蒙的水平每年下降大約10%;40至60歲的中年男性,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睪丸功能逐漸退化、分泌雄激素水平逐漸降低。加之社會角色分工、生活壓力、職場競爭等因素,會出現(xiàn)類似于女性更年期的心境障礙。
男性患抑郁癥的風險比女性高50%
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搜集上世紀 80 年代末曾經(jīng)歷巨大壓力事件的人,并查看 25 年后他們的健康報告。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對抗壓力方面,男性比想象得更脆弱,患抑郁癥的風險比女性高 50% 。
男性往往不如女性善于識別抑郁癥的癥狀。雖然他們可能會經(jīng)歷抑郁的典型癥狀,如情緒低落、對工作或愛好失去興趣、體重和睡眠障礙、疲勞和注意力不集中,但他們比女性更有可能經(jīng)歷隱性抑郁癥狀,試圖用其他行為來掩蓋心理問題。
【男性抑郁一些另類表現(xiàn)】發(fā)火。心理學家認為,發(fā)火是男人哭泣的方式。男性抑郁癥患者經(jīng)常會伴有言語攻擊或暴力行為,而且越抑郁越激烈,對他人有一定的傷害性。冒險。如超速駕車,故意違反法紀,做不必要的冒險等,通過這些行為來緩解內(nèi)心的抑郁。酗酒。這些人的基因中存在一種對酒精和抑郁癥較為敏感的染色體。帶有這種敏感染色體的人,酗酒的幾率和罹患抑郁的幾率一樣高。陽痿。抑郁癥還可表現(xiàn)為性欲降低,出現(xiàn)陽痿后,由于自卑和來自社會、家庭以及自己的精神壓力,又會進一步加重性功能障礙。狂妄。美國心理學會曾指出,男性抑郁癥除了存在失眠、體重下降、情緒低落等共同癥狀之外,還有在人前狂妄不已,人后偷偷哭泣的獨特特點。他們更喜歡欺侮、嚇唬和把過錯歸在他們周圍人身上。這種現(xiàn)象在學歷高、有相當身份地位的成功人士,特別是高級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員中較為常見。吸煙。 一項調(diào)查顯示,20歲以上抑郁癥患者中大約有43%吸煙,抑郁癥表現(xiàn)越嚴重,煙民比例越高。心理學家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由于香煙能起到一定的鎮(zhèn)定或放松作用,抑郁癥煙民可能借吸煙實現(xiàn)自我控制。
孤獨癥更偏愛男性?
孤獨癥,是一種具有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綜合性疾病之一。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數(shù)據(jù)顯示,男孩被確診為孤獨癥的人數(shù)是女孩的4.3倍;在成人孤獨癥數(shù)據(jù)中,男性孤獨癥診斷率(3.6%)高于女性孤獨癥診斷率(0.86%),與兒童孤獨癥比例估計中的性別差異相似。
染色體學說認為,男孩更容易患孤獨癥是因為男孩的染色體是XY,女孩的染色體是XX,致病的基因是存在于X染色體上的,女孩只有當兩條X染色體都攜帶有致病基因時才會致病,而男孩不同,只要X染色體上有致病基因,就會患病。
另外,“杏仁核“作為調(diào)節(jié)情緒的重要核團,也是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兒童期男性杏仁核體積較女性大,而孤獨癥兒童伴有杏仁核體積的異常增大。
孤獨癥患者的神經(jīng)解剖還表現(xiàn)出極端雄性化的特點,且這些結(jié)構異??赡芘c個體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障礙等典型癥狀相關。
除孤獨癥之外,這種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的狀況,也存在于如注意缺陷多動障(ADHD ) 、抽動穢語綜合征 ( Tourettesyndrome) 等其他神經(jīng)精神發(fā)育障礙性疾病中。
恐同讓男性更焦慮?
男性恐同者無論從數(shù)量還是程度上都要超過女性恐同者,而男性恐同者對男同性戀的恐懼可能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性別刻板印象。換言之,對于一些男性而言,與男性同性戀者的交往會讓他們感覺自身的“男子氣概”受到了威脅?!鶢栺R丁《論男子氣概本身》
社會刻板印象促使和決定的男性背負學說,讓男性本身就更容易完成對焦慮情緒的觸發(fā),焦慮的機制不在于某件事情“使他焦慮”,而是他深深覺得“我該焦慮”。在性少數(shù)與性多數(shù)的長期交手爭鋒中,男性的焦慮程度有增無減,避無可避。
早有證據(jù)表明,焦慮情緒會促使男性增強性喚起的程度,同時也存在另一項2013年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一個人對性取向的態(tài)度與這個人對于同性吸引力程度無關,而且一個人的內(nèi)隱態(tài)度往往與這個人的顯性態(tài)度形成正相關。
可以說,恐同與否,都不影響男性焦慮。你恐同?說明你怕了,所以你焦慮。你不恐同?那你有隱藏的取向和欲望,你該焦慮。
無論是“恐同皆深柜”的擔憂情緒作祟,還是表層觀點與潛意識的貫穿印證,男性的焦慮,從來不因為某一項科學實驗的結(jié)論而受到影響,也沒有在上千年的同性戀歷史沿革中得到緩解與治愈。
下體在充血,大腦仍空白;男性更矛盾,焦慮在蔓延。
03、“陽剛之氣“比”心理健康“更重要?
“總是成為一個男子氣概的男人形象,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精疲力盡的。我的自我和別人告訴我要成為的男人,是有矛盾的。我不想去適應這個破碎的男性概念。我不想成一個好的男人,而是好的人?!薄Z斯汀·貝爾杜尼
男性從小就被告知要堅強,有淚不能輕彈,有苦不能傾訴。久而久之,男性學會了給自己戴上“堅強”的面具。
比如,雖然很多男人知道自己的身體沒那么堅強,卻不愿意承認自己不舒服,更不愿意去看醫(yī)生;男性不僅在身體出現(xiàn)問題時喜歡硬扛著,在心理出現(xiàn)問題時也不愿意尋求幫助。
這是“堅強綜合征“,背后折射出的是“燜燒鍋效應”。
“燜燒鍋效應”指的是:情緒在心里悶到一定程度,就一定得找“出口”宣泄出來。這一出口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生理上常通過上消化道潰瘍、心血管疾病等表現(xiàn)出來。至于心理上,常表現(xiàn)為抑郁和焦慮癥狀。不過男人多半都會一直硬撐著,到了實在撐不了的時候,再以極端的方式爆發(fā)出來。
男性更堅強是一個偽命題
哈佛大學著名嬰兒研究學者Edward Tronick做過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實驗:靜止臉(Still-face)。
實驗中,一開始孩子和媽媽正常地互動。
幾分鐘后,媽媽面無表情、嚴肅地盯著嬰兒,并且不回應嬰兒的任何行為。
雖然面對媽媽的變化,嬰兒都會表現(xiàn)出驚慌、無所適從、崩潰。
但男孩在發(fā)現(xiàn)媽媽不開心后,反應會更大。他們愛哭、愛表現(xiàn)出憤怒,甚至扭著身子不看媽媽轉(zhuǎn)向嬰兒椅的方向。
他們還發(fā)現(xiàn)當媽媽不告而別,離開嬰兒幾分鐘后再次回來時,男孩與媽媽重歸于好所用的時間更長。
實驗結(jié)論表明,男孩情緒恢復需要更長的時間,因為他們在這樣的情況下皮質(zhì)醇水平(壓力激素)會更高。也就是說,男性的情緒彈性(emotional resilience)更弱,產(chǎn)生積極情緒、從消極情緒體驗中恢復需要更長時間。
追求陽剛之氣更多使用暴力?
杜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當一些男人的男子氣概受到威脅時,他們會有攻擊性反應。
研究者亞當·斯坦納蘭德認為:“男性感受到的社會壓力越大,他就越可能有侵略性。當這些男性感到自己沒有達到嚴格的性別規(guī)范時,他們可能會覺得有必要咄咄逼人地證明自己的男子氣概——做個男人。”
研究者收到了低分數(shù)男性的暴力威脅,進一步表明了這項研究可能冒犯到了他們的神經(jīng)。
男人的暴力、恐怖主義、針對女性的暴力、政治攻擊。脆弱的男子氣概可以解釋出許多類似的行為。
圖源:《教父》
社會刻板印象,強調(diào)的男性氣質(zhì)是陽剛、主宰、支配、成功、占有、進取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男人都符合這種男性氣質(zhì),就像并不是所有男人都能夠符合主流社會的成功標準。
中國文化中對“男子漢氣質(zhì)”的關注和與之相關的對倒退的焦慮可以用“恐縮癥”(koro)這一著名的文化依存癥候群來解讀??挚s癥是一種男性失調(diào),有著多種使人衰弱的癥狀,包括急性焦慮、心悸、心前區(qū)不適、顫抖、以及瀕死預示。
如何理解“陽剛之氣“?男性在風度、氣概、體魄等方面表現(xiàn)出剛強之氣,是一種美,但陽剛之氣并不等于簡單的”行為男性化“。過于狹隘地關注陽剛之氣的單一概念,缺乏審視社會背景重要方面的外圍視野,是極不可取的。
正如《男性的衰落》中提到的,“脆弱對男人未來的幸福至關重要。我們要為脆弱和情感正名。脆弱的男人不是奇葩。脆弱的男人開放自我,做好了受傷的準備,但也做好了愛的準備。這是情感健康的體現(xiàn)。若男人不再積壓怒火、恐懼和悲傷,他們便能體驗到更多的快樂,建立更親密的人際關系。”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505 測試
立即測試
536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1054 測試
立即測試
367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