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做個小測試,以下詞匯哪些更符合你對自己的認知:
聰明、愚蠢、熱情、冷漠、孤單、自嗨、利他、利己。
如果你選擇的是正向詞匯較多,恭喜你,說明你對自己的認識是偏向積極的,如果你選擇的負向詞匯較多,說明你對自己的認識是偏向消極的。
我們對自己的認識是如何形成的呢?
這些自我評價又如何進一步影響我們的人際關系和生活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所謂的自己對自己的知覺,在心理學上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做自我概念。
你可以理解為自我概念就是一張關于自己的照片,這張照片里有你的價值觀、有你看待和他人相處的方式、有你理想中希望成為的人等等。
自我概念的形成,尤其是在童年時期,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別人對你的描述形成的,比如,小時候父親批評你:你怎么這么笨,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你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愚蠢的人,相反,如果父母在小時候經(jīng)常給你一些積極的評價,比如,媽媽告訴你:你回到家里就開始寫作業(yè),非常勤奮啊,繼續(xù)保持。
你就會形成一個勤奮的自我概念。
可以說:父母以及重要他人的評價,直接影響了你對自己的看法。
問題在于,這些評價不一定是客觀的,也不一定是正確的。
但對于兒童時期的我們,卻會深信不疑,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觀。
當我們積累了足夠的自我概念之后,我們會形成了一幅關于自己的藍圖,也就是對自己的整體認識,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會面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展示出不同的行為來。
比如你認為自己是健談的,那么你更容易在一個陌生的場合打破冷場。
你認為自己是有領導力的,在上級交代任務的時候你更容易挺身而出。
而這種健談和領導力會進一步加強別人對你的印象,于是下一次聚會還會主動邀請你,下一次安排任務,還會第一時間想到你。
相反,你告訴朋友說你喜歡獨處,下一次聚會,朋友不再邀請你,因為他們覺得你是個不喜歡熱鬧的人,于是你的朋友越來越少;你告訴領導你能力不夠,于是領導在安排任務時,將你劃出了備選名單之列,因為他們認為你多半會把事情搞砸,于是越來越晉升無望。
看到了嗎?
你標榜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別人就會以這樣的方式對待你,所以說,別人怎么對待你,多半是你教會的??!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消極自我概念多一些,并且已經(jīng)給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也因此錯失了很多機會,不防試試這三個小妙招:
01
將你的自我概念一一列出,包括自己對自己以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如果想不出來,可以問問朋友們,最好有事例支持。比如:小時候一次作業(yè)寫錯了字,老師認為我是個粗心的學生?,F(xiàn)在還經(jīng)常聽到老板說我做事情太粗心,我認為自己就是個粗心的人。
02
反思這些自我概念給你帶來了哪些消極影響,并思考這些評價現(xiàn)在仍然是正確的嗎?如果你認為不正確,你有能力去撕掉這些消極標簽,通過積極行為去改變它。比如通過認真細心的工作任務讓別人對你的評價得以改觀。
03
給自己及時的強化。當你做出符合積極自我評價的行為時,給自己一些獎勵,比如這次工作完成的很認真,給別人留下了良好印象,我買一杯奶茶犒勞自己,繼續(xù)保持。
相信通過一次次微小的改變,你一定能獲得更多的積極自我概念,從而收獲更加圓滿的人生。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481 測試
立即測試
658 測試
立即測試
952 測試
立即測試
667 測試
立即測試
148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