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們發(fā)起了一個征集,那些讓你感到愧疚的事。
后臺收到了許多消息,認真看完后,才發(fā)現(xiàn)我們心底都埋藏著難以說出口的復雜心情,自責、歉意、悔恨......
有人會為拒絕身邊親近的人,而常常感到不安;
有人因年少時不小心傷害前任,久久不能釋懷;
有人在親人已故后,為沒能好好盡孝或者見上最后一面而深深遺憾;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大家的留言,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內(nèi)心深處的內(nèi)疚和自責。
關(guān)于愧疚的6個故事
@細腰
初二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件滑雪衫過年,奶奶摸著很羨慕。
我承諾奶奶,上班后會給她買一件又輕又暖和的羽絨服。
然而,一直到她去世,也沒有實現(xiàn)。我內(nèi)疚了好多年,至今無法化解。
@匿名
心情不好的時候不理媽媽,事后會不斷責備自己;
拒絕男友的開房請求,即使對方表示理解,可還是會因為讓對方不開心而感到內(nèi)疚。
也許就是異常害怕別人因為自己難受,所以總是無限包容別人、委屈自己。
有些事情,答應的話,自己就會很不舒服,但是一旦拒絕了,又會很內(nèi)疚自責,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受呀。
@匿名
因為沒過腦子說的話讓同學有些難堪,我和她道了歉,她也原諒了我。
但我沒原諒自己,我在腦子里一遍一遍地重復那個場景,一遍一遍地感到尷尬、懊惱……
每次都是這樣,說錯話,即使得到對方原諒,也會在事后不?;叵耄煌Y|(zhì)問自己,為什么要這么說,為什么說話前不能動動腦子。
這樣很難受,有時候甚至會自殘來轉(zhuǎn)移注意力。
@成缺
我的一個好朋友,在2020年7月份自殺離世。
她去世前曾經(jīng)跟我說過她的痛苦、她的迷茫不安、她想自殺。可我沒有好好照顧她沒有好好陪她。
直到我得知她離世的消息,我每天晚上都夢見她,夢見她躺在血泊中,微笑地看著我。
沒有人能夠預測最后一刻,不要讓自己后悔。我不是傻,是愚蠢,遲來的愛沒有任何用處,我早就知道。
@Welcome Sun
我不能原諒自己有輕生的念頭,因為這讓我覺得很對不起我的父母。
我是一個才22歲的女生,卻在18歲時就開始想著如何意外離世。從高中、大學,再到現(xiàn)在實習,一直充滿著無意義感。
所以我讓自己不要停下來,只有累到身心疲憊,才能讓我那些不想活下去的想法消失一點。
工作、兼職、每天跑十公里、參加馬拉松、看看書。
在我真的喪到不行的時候,還會坐著十小時的車回去吃個飯睡一天,又回到工作的城市,勞累過后喪失的存在感仿佛會少了一點。
即使依然治標不治本,但還活著。
這個應該算是活到至今最對不起家人和自己的事情了。
@王大能
我至今無法擺脫這份愧疚。
我和前任大學時相識,但他因為抑郁癥休學了兩年。
后來我畢業(yè)了,他在北京讀大二。為了給我安全感,他從大學退學,重新參加高考,考來了我的城市。
最后的最后,卻是我先放了手。
他從最好的學校為了我退學離開,來到一個對他而言完全陌生的南方城市,最后卻被我拋棄在這個地方。
時至今日,我已結(jié)婚,但是對他巨大的愧疚感依舊時時刻刻籠罩著我,甚至有時覺得自己不配幸福,不配為人。
甚至當我和丈夫吵架時,我心里都會有一個聲音在說,報應,這就是報應。
你現(xiàn)在過得好嗎?
真的對不起,我不知道我做什么能彌補我對你的傷害。只有當我知道你現(xiàn)在幸福平靜,才能稍稍寬慰些許。
常常內(nèi)疚,會帶來什么后果?
看完大家的故事,內(nèi)心不禁有些沉重。
成長過程中,因為我們想要做自己,有自己想要去到的方向,而這可能和周圍人對我們的期望不一致。
所以,或多或少會讓身邊的重要他人失望難過,我們就會產(chǎn)生歉疚感。
心理學家Greenberger和Padesky認為,內(nèi)疚往往會在以下幾種情況產(chǎn)生:
我們認為自己違反了心中的重要規(guī)則
我們沒能按照自己設(shè)立的標準行事
我們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
我們本應有不同的做法或者做得更好
也就是說,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想法、行為違背了自己的價值觀,或者對別人產(chǎn)生了傷害時,就會產(chǎn)生愧疚感。
這時,我們的感受往往十分復雜,歉意、懊悔......這些感受都會一股腦涌上來,不停折磨自己,讓我們難以平靜下來。
但是,適當?shù)膬?nèi)疚是健康的,它可以幫助我們做出積極的行為改變:
昨天看了一天劇都沒有學習,這樣怎么能通過考試呢?于是第二天重新調(diào)整了安排,認真準備了一整天;
最近一直很忙,都沒有抽空回家看看爸媽,他們一定很想我了,安排好工作這個周末回去一趟吧;
... ...
可如果過度內(nèi)疚,我們就會停不下來自責,甚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很差勁的人,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心理學家Guy Winch認為,過度愧疚會帶來以下3種負面后果:
難以集中注意力
如果內(nèi)疚感一直得不到處理,它就會像一個一直停不下來的鬧鈴。
當你在工作、學習時,會很難集中注意力,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那種罪惡感就會冒出來折磨自己。
研究也確實發(fā)現(xiàn),當你感到愧疚時,注意力、創(chuàng)造性和效率都會大大降低。
無法坦然地享受生活的樂趣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2組大學生,并讓其中1組感到輕微的內(nèi)疚。
接著,給出一些物品,他們可以任意選擇來度過后續(xù)的實驗時間。
結(jié)果,沒有內(nèi)疚感的人,選擇了電影DVD和下載好的音樂,而那些有內(nèi)疚感的人卻選擇了學習用品。
研究者發(fā)現(xiàn),即使只是輕微的內(nèi)疚,也會讓人無法開心地生活,如不再去朋友聚會、也不慶祝生日等等。
更嚴重的情況下,還會自我懲罰
有一種現(xiàn)象叫Dobby effect,它是說人會運用自我懲罰來避免罪惡感。
在一項研究中,實驗人員招募了41名大學生,隨機分成:
內(nèi)疚組:13人,寫下讓他們感到內(nèi)疚的事;
傷心組:14人,寫下讓他們傷心的一件事;
中立組:14人,寫下上次他們?nèi)ルs貨店的過程。
完成后,實驗人員測量了每個人的內(nèi)疚程度,接著,3組學生需要做6次電擊試驗,并自行決定電壓強度。
(為了防止被試給自己過強的電擊,能調(diào)節(jié)的最高電壓強度會被限制在80V下。研究人員預先試驗時,當電壓強度為56V時,會開始感覺不適。)
結(jié)果顯示:內(nèi)疚組,會比傷心組和中立組給自己更強的電擊。
也就是說,適度的內(nèi)疚可以幫助我們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改善人際關(guān)系;但是過度的內(nèi)疚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允許自己享受生活,嚴重時還會自我傷害。
總是忍不住內(nèi)疚,怎么辦?
《理智勝過情感》中,心理學家Greenberger和Padesky提到了戰(zhàn)勝內(nèi)疚的方法。
其中,有4個步驟:
評估行為的嚴重性
如果你經(jīng)常感到內(nèi)疚,那可能是你的生活與自己的原則不一致,或者你把許多小事看得太嚴重了。
因為,面對同一件事,不同人感到的內(nèi)疚程度會不同。
你可以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來衡量行為本身的嚴重性,看看自己是不是把事情夸大了。
衡量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
評估了行為的嚴重性后,我們可以畫個圖,來評估哪些是你的責任,哪些不是,減少不必要的內(nèi)疚感。
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當妻子朱迪向丈夫維克抱怨家里開支過大的問題時,維克沒忍住,大發(fā)雷霆,可事后又感到十分內(nèi)疚,因為他曾向妻子承諾過不會再攻擊她。
為了應對內(nèi)疚感,維克畫出了一個責任分布圖:
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件事情有主要責任,而且也本可以控制住情緒,于是維克決定做點什么來彌補對妻子造成的傷害。
當劃出責任餅圖時,我們就可以客觀看待自己的責任——
對于那些總是為小事感到內(nèi)疚的人,他們可以意識到,自己并不需要對糟糕的事情負100%的責任;
在真的傷害了別人時,也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對別人造成了多大的傷害,應該如何彌補。
盡力彌補你所造成的傷害
如果真的對別人造成了傷害,我們需要采取行動,彌補自己造成的后果:
去勇敢面對自己傷害的人,承認自己的錯誤,并確定具體的補償措施。
另外,我們應該關(guān)注的是自己怎么做,而別人是否原諒你就是他們的決定了。
但不管別人如何反應,當我們做出補償行為時,自己就能感覺好很多,因為我們正在試圖去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自我寬恕
心理治療師Beverly Engel提到,好像很多人覺得自我批判才能提升自我,但是實際上,它們反而是變好的阻礙。
因為,持續(xù)的內(nèi)疚自責會增加我們的羞恥感,降低我們的自尊心,這樣的話,我們就很難有動力去做出改變。
然而,如果我們總是難以原諒自己,那可能是我們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覺得自己一定要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一個足夠好的人。
可我們就是普通人,總免不了犯錯,而且我們的行為及其帶來的后果常常與許多環(huán)境因素有關(guān)。
當然,自我寬恕不是說要我們?nèi)シ裾J自己給他人帶來的痛苦,而是需要認識到,我們既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做的不對的時候,我們并不完美。
最后
內(nèi)疚是一種無法避免的感受:
在我們成為自己的過程中,很可能會脫離父母、伴侶這些重要他人的期待,讓他們失望;
在我們忙于生活的日子里,也常常會自顧不暇,難以照顧到身邊的親人、朋友,等到想要彌補時,可能已徒留遺憾。
但內(nèi)疚的存在,其實也意味著我們是一個善良、有良知的人,我們能意識到除了我們自身,周圍還有他人值得我們?nèi)タ匆姟⑷リP(guān)注。
如果還有機會,我們可以努力去傳達;可有時候,我們心中的每一份愛和歉意,并不一定都能傳遞到在乎的人心里。
可這種遺憾,也許就是生活本身的一個重要組成。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345 測試
立即測試
2210 測試
立即測試
162 測試
立即測試
1891 測試
立即測試
2395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