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親友得了抑郁癥,我能做些什么?”
隨著這些年抑郁癥如洪水猛獸般闖進我們的生活。
我收到越來越多這樣的求助。
同時,帶著困惑和無力:
“她之前都好好的,能吃能睡能工作,怎么突然就抑郁了?”
“我一直都在幫他,鼓勵他,為什么一點用都沒有?”
“老公吃了5年抗抑郁藥,都不見好轉(zhuǎn),我也快抑郁了……”
我們到底應(yīng)該怎么做,才能真正地幫到他們呢?
今天,作為接過抑郁個案的咨詢師,我想和你好好地聊聊這個話題。
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癥為什么會發(fā)生,也更理解,那些正在痛苦中掙扎的朋友。
讓他們的世界在變成黑夜之前,灑入多一些陽光。
01
你的「看見」
是第一步的救贖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抑郁的人,不被理解,不敢求助。
“你婚姻幸福,工作輕松,收入也不低,有什么好抑郁的?”
“你就是矯情,整天躺著多沒精神啊,多出去走走就好了?!?/p>
“現(xiàn)在這個世道,誰壓力不大呢?你就是想太多了……”
諸如此類的誤解,讓他們退縮,壓抑,獨自在泥濘里掙扎。
抑郁癥就像一只無形的手,捏住他們的心臟,讓他們難以呼吸。
這時,想幫助他們,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看見。
看見他,看見他這個完整的人。
退休巡警凱文·布里格斯曾在TED演講中講過這么一個故事:
他的巡警生涯里,曾在金門大橋救下過不少人。
有一天,凱文又收到了橋上有個年輕人可能想自殺的消息,馬上趕了過去。
看到趕來的他,那位年輕人馬上翻越了人行道的護欄,站在橋邊的鋼管上。
凱文勸住了這位年輕人。
在之后的一個半小時里,他靜靜守在那兒,一直聽著年輕人講述自己的抑郁和絕望。
最終,那天夜里,這個年輕人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后來,凱文問他:“是什么讓你回來,并且再給希望和生命一次機會?”
年輕人的回答是:“因為你聽了?!?/p>
就是這簡單的5個字,救回了他。
因為,至少在那一個半小時里,他被完整地看到了。
接著,是去理解他發(fā)生了什么。
02
為什么我的安慰
幫不了他?
「抑郁認(rèn)知三角」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為什么會抑郁?”
這是認(rèn)知行為療法創(chuàng)始人之一亞倫·貝克提出的概念,它包括自我、世界和未來3個方面的認(rèn)知。
對抑郁癥患者來說,或許這三個角中的1個、2個甚至是3個都“坍塌”了。
①自我“坍塌”—低自我價值感
如果他常常說出這樣的話:
“我好差”“我活著簡直浪費空氣”“我一點用都沒有”,
或許在“自我”這方面的認(rèn)知,他已經(jīng)沒有了足夠的力量支撐,陷入了“低自我價值感”中。
他會控制不住地否定自己,攻擊自己,認(rèn)定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這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地鼓勵,夸贊,肯定他的價值。
比如告訴他,“才不是呢,你很好,你為我們帶來了什么什么……”
但這往往不能真正給到幫助。
因為他不相信。
反而第一反應(yīng)會是“你說的不是我,你不了解我,你只是看到了片面的我或者假的我?!?/p>
你說的越多,他越不相信,反而會讓你們的距離變得更遠。
②世界“坍塌”—人際連接弱
當(dāng)人際連接弱時,他常常會有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
“沒有人懂我”“我被這個世界拋棄了”“我是不被愛的”,
由此產(chǎn)生的孤獨感和不被愛感會讓他更加沮喪,感覺自己孤立無援。
如果你在沒有“看見”他的時候,就過早地“統(tǒng)一戰(zhàn)線”說:“我懂你。”
他同樣無法相信。
同時,我們也要謹(jǐn)慎給出“我會一直陪著你”的承諾。
因為很多時候,在他處在很低谷,向我們求助時,我們是不一定能夠及時回應(yīng)的。
這時的他,就會在曾經(jīng)被托起后,又被狠狠地扔下來的痛苦與失望中,陷入更深的孤獨與無助。
③未來“坍塌”—對未來無望
這個角“坍塌”的他,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
“未來也不會好的”“我會一直這樣爛下去”是他常有的信念。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已經(jīng)嘗試過很多遍了,卻始終沒有發(fā)生改變。
這種絕望、無助、茫然、失落的感覺,會一直彌漫在他腦海。
極強的無力感是他最核心的感受。
這個時候,告訴他:“你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很快就會好起來的”,只會加深他的孤獨與無助。
我曾經(jīng)的一位抑郁個案和我說,當(dāng)她身邊的人跟她說這樣的話時,她的心更涼了。
因為她“知道”,不會好的。
在身邊的人的安慰到來之前,她已經(jīng)試過很多次,但都失敗了。
那些“會好起來”的鼓勵,只會把她推得更遠,讓她覺得:
“他們都那么積極,只有我一個在地底腐爛,只有我是這樣,我簡直是糟糕透了!”
這3個認(rèn)知的角,常常會串在一起,讓抑郁的伙伴陷入自己的世界里,越想越負(fù)面,越覺得自己糟糕透了。
我們要去理解,正在經(jīng)歷抑郁的他,是因哪一個認(rèn)知“坍塌”。
才能去進行最后一步——怎么去幫助他。
03
怎么才能真正幫到他?
關(guān)于怎么去幫助抑郁癥的親友,我想借著電影《丈夫得了抑郁癥》來和你聊。
故事發(fā)生在婚后5年。
妻子小晴是一位并不賣座的漫畫家,靠丈夫一個人賺錢養(yǎng)家。
而丈夫髙野干男從事售后工作,承受來自客戶和老板的雙重壓力,是他生活的常態(tài)。
他內(nèi)向老實,事事追求完美和極致,工作一絲不茍,出門前都要用尺子量直褲腿。
可不知從哪天開始,他越來越不對勁了:
看什么都特別消極,扔垃圾時都覺得自己是垃圾;
身體開始出現(xiàn)問題,腰痛、背痛、渾身沒有力氣;
做什么都提不起興趣,沒有食欲,沒有激情,甚至一度自殺……
他患上了抑郁癥。
發(fā)現(xiàn)丈夫的不對勁后,小晴是怎么做的呢?
①重視髙野的不對勁,主動尋求專業(yè)幫助。
她以離婚“威脅”丈夫,讓他立刻辭職休息看醫(yī)生,自己去找工作賺錢養(yǎng)家。
當(dāng)我們意識到身邊的他出現(xiàn)了不對勁時,也應(yīng)該如此。
有時候,以我們個人的力量,或許無法幫他好轉(zhuǎn),特別是他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自殺、自傷等情況。
這時能給到他的最大支持,就是鼓勵他去尋求專業(yè)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②面對髙野的“低自我價值感”,她不評價,不要求。
髙野覺得自己特別沒用,成了縮在被子里的“烏龜”,哭著說:
“我對不起社會,對不起晴子,對不起大家.....我不會做飯了,不能打電話了,不能坐電車了,甚至不能出家門了?!?/p>
她回答:
“做自己想做的事,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如果痛苦的話,不努力也是可以的?!?/p>
這個時候的髙野,已經(jīng)對自己進行了非常多的負(fù)面評價,覺得自己非常糟糕了。
如果再收到小晴的評價,很可能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
小晴的不評價,不要求,反而極大地安撫到了他。
對我們來說,面對抑郁的親友,也可以如此。
只是陪伴,只是看到他這個人,而不評判他的表現(xiàn)。
③面對髙野的“孤獨與不被愛感”,她用愛去融化真實的他。
第一次陪丈夫外出后,小晴才知道,原來電車可以這么擠。
擠到面目扭曲,汗臭味充斥每個角落,讓人想吐。
可髙野就是這么日復(fù)一日地準(zhǔn)時通勤,從未休假。
小晴看到了丈夫的不容易,對他說:
“電車這么擠,這么多年你可真能忍啊,從明天起就不用坐了,真的辛苦了?!?/p>
聽了這樣的話,一個大男人在眾目睽睽下,失聲痛哭。
為什么痛哭?
因為天天這般辛苦工作養(yǎng)家,小心翼翼藏起來的委屈,終于在那一瞬間被自己最心愛的人,看見了。
在小晴畫畫陷入瓶頸時,髙野一直在旁邊喪喪地抱怨,小晴沒忍住狠狠地兇了一頓。
被兇后,髙野默默地走向浴室,小心翼翼地不發(fā)出聲音。
然后,自殺未遂。
小晴拉回他,緊緊地抱住時,他說:
“剛才你創(chuàng)作的時候,我感覺離你好遠好遠,可我卻不停煩你,我真的好討厭那樣的自己?!?/p>
“我要是不在的話,大家都輕松。我賴在這里心里好難受。我可以留在這里嗎?”
小晴堅定地告訴他:
“你可以留在這里。因為,我愛你啊。”
身邊的親友陷入抑郁時,我們或許沒辦法像小晴陪伴髙野那樣,長時間地陪在身邊。
但我們需要花一些時間,去和真實的他建立連接。
比如,創(chuàng)造一些跟他在一起的走心時刻,在每一次的互動里,看到他完整的狀態(tài),真正走進他的世界。
④面對髙野的“無望”,她帶著他一點點地行動。
髙野對自己的要求高到什么地步?
連小晴勸她睡個午覺,他都說:
“大白天的睡覺,我做不到,太對不起社會了。”
任何一點小事都會觸發(fā)他的消極情緒。
看到自己的寵物蜥蜴,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主人,很對不起它,縮進被子里大哭。
小晴就用自己的方式關(guān)心、溫暖他,「輕推」他。
比如,教他怎么舒服地睡午覺,告訴他要把四肢懶散地攤開。
在丈夫趴在地上時,在旁邊滾來滾去,然后翻上去跟他緊貼。
在丈夫知道蜥蜴是爬蟲類,是冷血動物,不會感到寂寞后,感慨“我也想成為爬蟲類”時。
她把丈夫的手放在自己的胸膛,和他說:“變成爬蟲類就沒有這么溫暖了哦?!?/p>
我們在陪伴抑郁癥患者時,也可以如此。
輕輕地推著他,帶他一起做一些可能讓他覺得舒服的事。
切記,只是行動,不是要求。
在「輕推」他時,多去想想:
這個“推”有沒有讓他覺得不舒服,覺得你是在提要求?
在這個日新月異,壓力陡增的時代,抑郁癥已然是一種日常的存在。
它在一飯一蔬,一笑一怒之間,侵蝕著最平凡的生活,考驗著最深的人性。
而理解、陪伴與愛,是我們能給抑郁癥的親友提供的,最好的堡壘。
當(dāng)然,在我們與抑郁癥患者相處久了之后,自身也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抑郁情緒或癥狀。
雖然不會像他們那樣,嚴(yán)重地對生活失去興趣、情緒特別低落,但也會有些不好受。
這時候,你也要記得尋求其他人的幫助。
比如家人、朋友,或是心理咨詢,都是很好的選擇。
最后,送給你髙野在電影最后演講的話:
“無論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是能夠以最真實生存著的自己而感到自豪和驕傲的。
無論是因病痛而苦悶的人,還是在周圍支持他們的人,他們的生活姿態(tài)本身,就應(yīng)當(dāng)是一件十分值得驕傲的事?!?/p>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559 測試
立即測試
2210 測試
立即測試
345 測試
立即測試
1150 測試
立即測試
245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