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換季的時候我們就容易感冒,身體感冒是小毛病,心靈感冒可就難治了。比如壓抑、抑郁、自卑、強迫、焦慮等情緒。
學會“抽離”,更理性客觀的對待生活,這些情緒才不會影響你談戀愛、搞事業(yè)、交朋友。對任何人來說,情緒管理都是一門必修課。
本期我們就針對“青少年抑郁癥”談一談情緒管理的辦法,如果你在其他方面也遇到問題,可以來面聊哦~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全世界有著3.22億抑郁癥患者,患病率高達4.4%。僅僅中國便有9000萬抑郁癥患者,患病率在3%~5%之間,部分地區(qū)甚至高達6.1%。在現(xiàn)在的中國,只有20-30%的抑郁癥患者能夠得到治療。而這個數(shù)字在發(fā)達國家是80%。
根據(jù)《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2020年中國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17.2%,重度抑郁7.4%。高中階段重度抑郁的檢出率在10.9%-12.5%。這意味著高中生的重度抑郁高達十分之一以上。
青少年學生體質(zhì)下降、抑郁癥增加,是從小學到中學長期高強度的學習和競爭的結(jié)果。中國不僅面臨著年輕人口數(shù)量下降的危機,而且面臨著青少年一代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雙重下降的危機。
因為最近青少年抑郁癥來訪激增,以及看到親朋好友為孩子抑郁所困擾,專門出品了這篇給青少年的家長的文章,以期待“防患于未然”以及“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筆者作為青少年的家長,與君共勉。
01
家長要過好自己的日子
首先,家長要清楚地知道:我是我,孩子是孩子。
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去了解一個心理學的理論,叫“分離個體化”。
牢記這三條:
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父母怎么做比父母怎么要求孩子更重要
家庭之中,夫妻關(guān)系優(yōu)先于于親子關(guān)系
養(yǎng)育人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了,不嘗試把孩子“打造”成自己要的樣子,甚至是自己一直夢想成為但是沒有成為的樣子。
這里的“過好”不是說一直要快樂,而是遇到困難可以在正常范圍內(nèi)發(fā)泄情緒,然后再去解決問題,這樣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給孩子做一個正常的DEMO,孩子學到一個正常人應(yīng)該有的喜怒哀樂,允許自己擁有自己的情緒自由和思維自由,也能夠有正常人的道德觀念和Common Sense,并明白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代家庭的主要矛盾是“學霸父母跟學渣孩子之間的矛盾”,殊不知“學霸父母很可能是孩子的詛咒”。
根據(jù)正態(tài)分布,家族智力會呈現(xiàn)正態(tài)回歸,智商超常的家長Most Likely不會有智商超常的孩子,愛因斯坦的孩子也的確都挺慘的(雖然智力上沒毛?。W霸父母們,請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打破這個詛咒。
所以當父母生氣于“這個娃怎么這么笨”的時候,請捫心自問:
孩子是自愿來的么?
不是,是你把人家生下來的。
你把人家弄來了,你能做的是陪伴孩子一段,幸運的話,他能找到人生的意義并對人生中的酸甜苦辣甘之如飴。
但,請盡量克制自己,不要做“雪上加霜”的事。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如果很不幸,孩子有了疾病,那一定不要諱疾忌醫(yī),及時就醫(yī),及時尋求專業(yè)的幫助,及時自救,也不要把所有的錯都攬到自己身上,有時候,恰恰就是生命中必經(jīng)的挫折,早一點、晚一點而已。這是一段旅程,既然如此,那就一起欣賞這段旅程的風景。
02
一旦出了問題,要回溯原生家庭
有人會質(zhì)疑:為什么xxx的媽媽這樣吼孩子,孩子一樣很出色?
沒出問題很好,但是一旦出了問題,那對這個孩子,這個家庭,就是100%的災(zāi)難。我們就要回溯過去的每一件大事小事。
雖然病來如山倒,但是病來之前一定有無數(shù)個小事在積累。病去如抽絲,原生家庭的致病可能是十年帶來的,那么化解這個沖突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但是也不要害怕,如果家人和孩子能夠正確對待,用對的方式去處理,那將是事半功倍的。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筆者在做心理援助熱線志愿者的時候,發(fā)現(xiàn)70%的來電在第一次通話中,就會將自己現(xiàn)在的情緒問題或者現(xiàn)實問題歸咎于原生家庭。
我一方面驚訝于心理學的普及比較到位(當然能知道援助熱線的人一定會盡一切方法自救,學習了相關(guān)知識),一方面是驗證了“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影響之大,所以才有一句話,“童年決定一生的劇本”。
回到剛才那個例子,如果孩子真的是媽媽吼的時候才能有更好地表現(xiàn),那究竟是懾于母親大人的淫威不得不從,還是習慣于在高壓下出成績?
如果是前者,那么母親要一直吼下去甚至層層升級么,你希望孩子以后是被老板吼著工作的么?如果是后者,高壓會導致焦慮等一系列身心疾病,沒有人能一直忍受高壓,對吧?
你希望你自己怎么被對待,就請怎樣對待孩子。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03
不做追求完美的父母,
做60分的父母
控制欲強的母親容易培養(yǎng)出謹小慎微、亦步亦趨的孩子(也有可能到了某個階段忽然走向反面),大大咧咧的母親往往容易養(yǎng)出陽光能干的孩子。
《曾奇峰的心理課》(一本非常易讀的心理學入門之作,如果你想更了解自己,建議入手)里寫道,“追求完美的本質(zhì)是無法承認人格的弱小,或者說,無法承受缺憾帶來的屈辱感”。
孩子抑郁了,如果母親是控制且追求完美的,那往往是孩子在對抗媽媽的控制。
完美是不存在的,過于強調(diào)追求完美是不信任自己又要強撐著要求下一代繼續(xù)“愚公移山”,將這個擰巴的詛咒用言傳身教的方式“遺傳”給了下一代。
如果父母把一切都做好、擺給孩子了,那讓孩子做什么呢?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怎么發(fā)展?孩子的試錯在哪里?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孩子剛剛吃飯的時候弄得滿身都是,如果此時選擇一直喂飯,那么孩子自己吃飯的時間將會被推后,并且很容易陷入一種“我無法掌控自己生活”的無能為力中。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母親跟孩子太過親近,會呈現(xiàn)一種“共生”關(guān)系,這會使得青春期尤為艱難,特別男孩子,有可能會陷入對母親“俄狄浦斯”的情結(jié),如果男孩子是肥胖的,那可能是通過肥胖來混淆自己的性別,使得自己在母親面前減少作為男性的特征,避免陷入“弒父娶母”的倫理難題。
怎么辦?
父親應(yīng)該支棱起來,形成一個“三足鼎立”之勢,父親跟母親多多去玩,男孩子就可以從外面尋找自己的青春。同時,父親是孩子的榜樣,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父親的陪伴可以多給家庭帶來穩(wěn)定、理性、陽剛的氣概,這對孩子是一種很好的滋養(yǎng)和力量的源泉。
我們也看到很多的單親母親,又當?shù)之攱?,為自己贏得“女漢子”稱號的同時,孩子一樣也可以陽光、能干。所以沒有定式的家庭形式,而在于是否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穩(wěn)定的空間,讓孩子安全地、自由地成長。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04
無條件信任孩子
世界很卷,墻內(nèi)很卷,墻外也一樣卷,用心理學的“黑話”來說,可以稱之為“集體無意識焦慮”的廣泛傳遞,可能代際傳,可能地區(qū)傳。
在當代卷字當頭的氛圍下,家長能為孩子做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用你的焦慮去影響孩子。
克制住你的焦慮,忍住!
焦慮的家長普遍有一種非常驚人的“預(yù)見透視”能力,就是一眼望到老,還都不是啥好事兒。比如:
孩子考了一次59,以后只能掃大街了;
孩子頂了一次嘴,以后會把我扔到大街吧;
孩子玩了一下游戲,以后肯定高度近視;
孩子跟隔壁班異性同學一起走,一眼看到孩子早戀成績一落千丈。
這是“糟糕至極”邏輯,可能來源于,期待太高,無法承受失敗,所以要一再預(yù)演,仿佛可以脫敏。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你要相信,你所擔憂的事情,99%都不會成真。
即便成真,又如何?
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了么,你就不愛他了么?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YES,那我也沒什么好說的,你能看到這里說明你還有救。
你要相信,如果你是個正常人,你養(yǎng)育的孩子大概率也是一個正常人。即便偶爾有這樣那樣的不正常行為,最終,都會殊途同歸,跟你也不會有什么大的不同。
當然,這不是說你不能期待孩子可以實現(xiàn)階級飛躍,只是說,那是你的期待,不是他的。求人不如求己,你過得自如安在,孩子也更可能是自如安在。
如果你無法信任孩子,可能是你無法信任自己。
請牢記:信任,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你相信他可以,并賦能給他,孩子潛意識就會相信自己“可以”,參考那個著名的實驗,跟一幫普通的孩子說“你們是天賦過人的”,多年后這些孩子比對照組的孩子更成功,期許的力量,就有這么驚人。
05
幫助青少年的他“成為自己”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要“成為自己”的那段時期,確切來講是多個階段。
小一點的時候,會說“我要xxx”,區(qū)分我和你,明白他自己想要什么。
青春期的時候,他是混沌的,他只知道我要成為自己,但是不知道怎樣成為自己,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否定離他最近的你。
比如:
你會發(fā)現(xiàn)他頻繁地說“不要”、“不行”等等一切以“不”打頭的話,比如,你問“喝可樂么”,回答“不要”,但是過一會兒,你發(fā)現(xiàn)他在喝可樂。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他會為了反對而反對。
打倒你這個山頭,才能建立新的、屬于他的山頭。父母的存在,就是要當好這個靶子,穩(wěn)穩(wěn)的站在那里。
我們不會馬上反駁:如果一刺激馬上就反應(yīng),可能會讓他陷入這種激怒你的游戲中樂此不疲。
我們不會馬上指出:你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刺傷他的自尊并沒有什么好處,不需要用我們過來人的居高臨下去揭露他。
我們不會輕易被打倒:我們堅定、我們有韌性。我們選擇性地反應(yīng),我們鼓勵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我們制止他們不禮貌地用語、不合理的言辭。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我們身體力行的做出DEMO給他們看,成年人會如何應(yīng)對挑戰(zhàn)。這或許會更有效。
06
如果孩子得了抑郁癥
第一,尋求專業(yè)的幫助
不要諱疾忌醫(yī)。抑郁癥是病,像感冒一樣,呈現(xiàn)出“三低三自三無”:
三低:情緒低落、思維減少、活力降低
三自:自責、自罪、自殺
三無:無望、無助、無意義(以及:無能、無力、無趣)
第二,理解他,無條件地共情他、理解他。
如果你說,我無法理解他為什么會這樣,我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時候,那么請你去了解他,將自己設(shè)身處地去想象。
你可以去問他,但不一定能得到回應(yīng),重要的是,你表達了對想理解他而作出的嘗試,以及不斷地努力。這個努力、這個嘗試很重要。不要怕他會被Push得更遠,去說明你的努力,并詢問他希望用什么樣的方式理解他。
有一位來訪者曾說,真正打動他的,是看到對方在不斷向他走近的努力。
如果你用“代溝”來解釋你對他的不理解,那是你在偷懶,誰不是從小長到大的呢?你沒有厭學不想寫作業(yè)的時候么、你沒有想離家出走的時候么、你沒有在腦子里面想過“這個坎我過不去,是不是我消失了對誰都好”的時候么?
一定有。
我們都是這樣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第三,等待。
如果十分不幸,那扇門關(guān)上了,那我們不得不用更長地等待。等不到怎么辦?不會的。
實在不行,你還可以砸門么不是,但是在那之前,可能孩子也在等,看你有多大耐心。
千萬別陷入那個砸門的陷阱。
第四,建立溝通的渠道。
溝通的渠道可以有很多種。尋找孩子有興趣、能接受的那一種,一定不是侵入性的,即:不要打擾原先的安全狀態(tài),但是要建立這座溝通的橋,可以是紙條信件,也可以是每天談?wù)勛约?,也可以是家庭聚餐,甚至是可以看同一本書,聽同一個節(jié)目,打同一個游戲。
做這些的時候要尋求對方的同意,如果沒有不同意,可以先做一段時間看看。如果他不同意,他會用他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如果暫時被無視了,也沒關(guān)系。
這是一件考驗智力和耐力的事情。
慢慢來,反正急也急不來。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266 測試
立即測試
341 測試
立即測試
179 測試
免費測試
459 測試
立即測試
66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