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總說人需要‘自我接納’,可我覺得,每個人身上就是有很多缺點的。難道說要無視這些缺點,就這樣原地躺平嗎?這是不是一種自我放棄和不思進???”
但其實,這是對自我接納的一種常見誤解。
自我接納包含兩個層面含義:
對自己身體、能力及性格等方面的正面價值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悅納。不會因為自身所擁有的優(yōu)勢和成績而洋洋得意。
能欣然正視和接納自己現(xiàn)在的一切,包括不足和缺陷,不會因為這些缺點、失誤而感到自卑。
1、什么叫自我接納
接納自我”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熟知”的概念,其中存在一個吊詭的現(xiàn)象:我們越是把“接納自我”當做一個目標,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離“接納自我”越遠。
這就如同我們想要知道如何保證每一天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一樣,當我們意識到對自己有這樣一個要求的時候,我們就難以去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而只有等我們放棄了這種自我要求,才有可能接近這個目標。
我們在說接納自我的時候其實包含一個潛在的意思,即成為真實的自己。
這就像德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席勒認為在自己的指揮生涯中,別人給與的最高評價是“就是這樣”,而不是別的什么無關痛癢的贊美。
換句話來說,自我接納其實是讓自己著眼于當下的正在做的事情,然后調整好狀態(tài),把目標拆解,然后不斷地超越自己,而不是和周圍的環(huán)境去競爭。
2、自我接納了是不是就會躺平了?
自我接納后我們都會分裂成兩個自我:一個上進、正義的自我,一個墮落、邪惡的自我。
上進的自我總是責備那個墮落的自我,而墮落的自我,經(jīng)常會無地自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時候我們開始焦慮和內疚。
可是,內疚和自責能推動大象改變嗎?
用焦慮、恐懼、內疚的情緒來激勵大象,大象只會焦慮煩躁地在原地打轉。
內疚和自責還會降低你的自尊,讓你覺得自己懶惰、一事無成,進而破罐子破摔。
所以你要看到這個“壞人其實是你自己”,這個“壞人”是小時候的你,“小時候的你”為了能在別人的否定貶低中生存下來,他只能認同了這些負面情緒。
他很辛苦。你需要的是看到他。體諒他。抱抱他。
試著跟他聊聊他的痛苦。
3、成為真實的自己真正的接納自我,并非是不論自我是什么樣子,我們都能夠接受。
首先你應該接受自己有缺點和不足,不因此否定自己作為人的價值,不因此活在自我懲罰中。
如果難以接受自己有缺點,就會活在無止盡的自我斗爭中,這種對自己持續(xù)的苛責會消耗情緒資源,阻礙人的成長。
如果“我不再是我”,那何談接納?
如果我們無法切實感覺到真實的自我,那么接納自我便是一個偽命題。而真實的自我,是和上面所說的一種成熟的自我控制感、一種成就感相關的,它帶給我們一種體驗,即在那些時刻,我們能夠體驗到成為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家科胡特形容過一個發(fā)展成熟的個體具備的4種心理能力,這也可以看做是接納自我的狀態(tài)。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55 測試
立即測試
667 測試
立即測試
505 測試
立即測試
345 測試
立即測試
658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