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以“愛”之名,吸食著孩子的血液,吞噬著孩子的血肉?孩子們被動承受,無比無助;父母理所當然,越發(fā)怪戾。
“我沒什么可怕的,但我最怕我爸打來的電話!”
這是我的一位求助者跟我說的話。
18歲的時候,父母離異,父親欠了很多賭債,同時又有了新的家庭。
她跟我說,從小到大,沒見父親掙過什么錢,也沒見她父親干過什么正兒八經(jīng)的工作,賭博,打人,出軌是生活里的常態(tài)。
因為家庭的原因,她整個大學期間一個人打幾份工,那時她以為熬到畢業(yè)實習就好了。
可是沒想到,她實習開始,掙的第一份工資,剛發(fā)到工資卡里,就被父親的一通電話要走了。她含著淚將1800塊錢,一分不差的轉(zhuǎn)給了父親。
從那時開始,父親的每一通電話,不夸張的說,都與錢有關(guān),這樣的生活,持續(xù)了15年。
2020年整個世界的人過的都很拮據(jù),她也一樣,自己做的買賣賠錢了,賠的一分不剩,還有了些虧空??墒歉赣H還是不知進退的要錢,這一次,終于把她逼急了:
“我不是銀行,我不是提款機,我也不是搖錢樹,我沒告訴你我賠錢了么?我沒告訴你我現(xiàn)在沒有多余的錢給你么?我沒告訴你讓我緩緩嗎?”
“社保、商業(yè)保險、車險都給你交過了,你有固定的收入,你沒有絲毫的生活壓力,這個時候還逼著我要錢,干什么?是要逼死我嗎?用不用我把我自己賣了給你換點錢?”
當然,如此的歇斯底里,如此的內(nèi)心冰冷,都并非一日形成。
父親一聽這話,破口大罵:
“就你這樣,還大學生呢?我告訴你,你是我生的,你他媽就是一個白眼狼!”
與父親的這次爭執(zhí),引來了眾親戚的責備,都說她不孝。親姑姑指責她:“你再有本事,在外邊混的再好,你不孝順,誰能瞧得起你?”
于是,她跑來問我:“我是不是做錯了,我是不是真的不孝?”
我們與父母親是什么關(guān)系?
很多人問我,自己不知道如何跟父母處理關(guān)系,很多時候明明是他們的不對,但是一旦自己據(jù)理力爭的時候,就會被他們痛罵不孝,白養(yǎng)活了自己這么多年。
這些父母親,會拿“我生了你,我養(yǎng)大你”來做提要求的資本。更有甚者,以此作為要挾,要求孩子無條件為家庭、為自己付出。
我想起《天道》里的一段話:
如果養(yǎng)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不要說母愛有多偉大。養(yǎng)來養(yǎng)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
是的,如果父母生養(yǎng)孩子是以給自己養(yǎng)老為目標的話,這不是愛,充其量算是投資。投資有風險,如果養(yǎng)的孩子真不孝的話,那頂多算投資失敗。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父母生孩子,是基于自己的個體欲望。
不論是寄托情感也好,還是為繁衍后代也好,或者為了以后給自己養(yǎng)老,甚至是圖一時的快感和失控??傊改干⒆?,完全是基于自己的想法所為。
那么如果基于自己的想法,就主觀地把孩子生下來,那這種關(guān)系,從最開始,對孩子就是不公平的。
很多父母總是喜歡說:“是我生了你”。
言外之意,他們覺得我們孩子所做的行為,對他們是不公平的。他們認定的公平是:是我生了你,那你就得聽我的。
但真的是這樣的道理嗎?
很顯然,不是。
正如我上面所講,父母把孩子生下來,完全是憑借自己的個體欲望展開的。那么這對孩子本身就不公平,因為他們沒得選擇。
而被生下來之后,還要讓孩子承受更多,讓孩子承受他們不愿承受的,甚至是無法承受的,那么這不是公平,這本就是壓榨。
孩子不是親人,而是以愛為名,被捆綁的奴隸。
就如同上面的所講的求助者一樣,小姑娘承擔了父親15年的費用,同時也把父親未來幾十年養(yǎng)老的問題都解決了。不僅如此,小姑娘的父親還要她承擔自己的賭債。
那么這種情況下,父親還在表達對孩子付出的愛,還在以此來強迫孩子付出。
這是愛嗎?這不是,這是赤裸裸的搶劫。更惡劣的是,還是以愛為名。
孝敬父母的確是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美德,這毋庸置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所以贍養(yǎng)盡孝也理所應(yīng)當。
但“盡孝”的需求者和提供者,都要有底線。
站在父母的角度,如果以“愛”之名,要求孩子無條件為自己付出,那這種愛根本就不是愛,而是一種交換,是另一種索取。并且對當事人,還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從沒主動選擇。
所以,以滿足私欲而打造出來的愛,還是愛嗎?不,那只是一種操縱感情的手段罷了,這是強盜的邏輯。
而對于孩子,喪失底線地去滿足原生家庭父母的自私無理,而又以道德來要求、壓迫自己,你不覺得這樣對自己也太過殘忍?
還有的孩子,面對父母無限度壓榨自己的行為,他們一方面感覺不合理,但自己卻也想不通其中道理。覺得父母養(yǎng)了自己這么多年,自己違背父母好像就是不孝,這對他們不公平。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
作為孩子,試問:是你要他們生下的你嗎?而生下你是他們的私欲,回頭來,卻一定要你,以犧牲自己的人生幸?;蜻x擇作為代價,來換得他們的舒適度。那這又是怎樣的公平呢?
很多父母會講:早知道這樣就不養(yǎng)你了,養(yǎng)了個白眼狼。
其實關(guān)于這個問題,真相很簡單:就是不養(yǎng)不行。因為生下孩子卻不養(yǎng),這本身就是犯罪。
那么孝順又是什么呢?
真正的孝順,是我們在發(fā)自內(nèi)心之下,對父母無私地給予我們愛——這一行為的善意回報。
是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這個世界的愛的真誠反饋,是生而為人的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最大善意。
它的價值在于見證和看見。
見證愛,看見美,展現(xiàn)人性之中,最美之處的楚楚動人。
是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這個世界的愛的真誠反饋,是生而為人的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最大善意。
在當年大火的電視劇《歡樂頌》里,樊勝美的角色,一度成為大家熱議的人物。而她是這個社會上”無底洞家庭“的典型代表。
若干年前,我曾以為諸如這么悲慘的人物,只能在小說里出現(xiàn),沒想到生活里真的存在。
娜娜是同事的一位朋友,35歲有車有房有事業(yè),典型的成功女企業(yè)家,在我眼里,她擁有著完美的生活。但是前幾天送她和同事去機場,途中,聽她們的聊天得知:
她從小家里很窮,而且還有個弟弟;父親弟弟不務(wù)正業(yè),父母又重男輕女,如今弟弟買房,買車,結(jié)婚都要求娜娜承擔,并且農(nóng)村占地的房產(chǎn)錢都要給弟弟。
曾經(jīng)有過無數(shù)次不想管他們,但又無數(shù)次被所謂的孝順,道德倫理打敗。當然還有父母親無理取鬧的作天作地。
娜娜靠自己的能力給父母在城里買了房子,給弟弟買了婚房,交付了彩禮,最后,卻連一個屬于自己的家都沒有......
我們先不去評判父母親的行為,對于娜娜本身而言,除了父母親的壓迫之外,也有著她對這一切的縱容。
縱容別人對自己的剝削,縱容自己不敢反抗,這樣縱容一輩子,她自己的人生該會多么的苦澀?所以,她的痛苦,也正是自己給了父母機會,來消耗、扭曲自己的人生。
人生在世,我們要每個人都要學會:靠自己。
作為父母渴望得到孩子的愛,這并無過錯。但不要以愛為名,逼迫自己的孩子去付出,不斷地滿足你的一己私欲。
這樣的父母,太丑陋。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588 測試
免費測試
215 測試
立即測試
179 測試
免費測試
1891 測試
立即測試
266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