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獨立,這是一個深入人心的口號。
然而,面對這個口號,卻有太多的誤解和懷疑,甚至很多女性不明白:為何我已經(jīng)很獨立了,生活還是很糟糕?
獨立,給她們帶來的不是自由,而是內(nèi)心更多的委屈。如果這些委屈可以表達的話,常常是這樣的臺詞:
家里的事都是我一個人做的,這不就是獨立嗎?
我工作賺錢養(yǎng)家,不花他一分錢,有誰比我更獨立呢?
可是,為什么我這么獨立了,他還沒有變好呢?
聽起來,女人包攬全部家務(wù),還能工作賺錢,成為家里的頂梁柱,這真的很獨立??墒牵@樣帶來的結(jié)果卻是深深的無力和失望,這與我們最初追求獨立的初衷背道而馳。
那么,究竟怎樣才是真正的獨立?獨立與不獨立的根本區(qū)別又在哪里呢?
01
獨立,是為自己處境負責的能力
小欣是個高級白領(lǐng),孩子8歲,盡管她有著不錯的收入,但丈夫已經(jīng)五年沒有負擔過家里的任何開支。除了不承擔,丈夫還經(jīng)常用創(chuàng)業(yè)、還債等各種理由找小欣拿錢。
在這樣經(jīng)濟拮據(jù)的情況下,小欣對工作緊張極了,哪怕她經(jīng)常加班,比別人加倍努力,心里也很擔心被解雇。遇到工作瓶頸時,也沒有錢去提升自己,更別說休假去放松自己。
她就像一根繃緊的弦,面對家庭,有忙不完的事情;面對工作,一刻都不敢懈怠。她感覺肩上的擔子太重太重,精力正在枯竭,然而又一刻都不敢放松。
她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么,但她心里的感覺卻深深地知道,如果不做出改變,自己這根弦遲早是會繃斷的。
問到如何能忍受丈夫這樣長時間的不公對待時?小欣說,想著離開他,要一個人養(yǎng)孩子,又沒人幫著出主意,也沒有多少存款,總是做不了決定,總覺得如果自己更獨立,變得足夠好了,他是會變的。
然后,轉(zhuǎn)念間,她又有了許多的埋怨:我為這個家付出了這么多,你說他為何這么沒有良心,看不見我的辛苦呢?如果不是他,我的人生就不會這么糟糕啊,怎樣才能讓他醒悟呢?
小欣工作很能干,處理事情和照顧家庭也從不懈怠,可是,我們內(nèi)心會有疑問,她真的獨立嗎?
當她把現(xiàn)在和未來都寄托在丈夫身上時,她并不具備為自己的處境負責的能力。她用對家庭的無限付出,和一次次順從丈夫荒唐的決定,來避開對自己人生的思考,才招致了一次次陷入無力動彈的境地。
她不敢自己思考未來,所以指望丈夫替她思考,可是現(xiàn)在丈夫卻不會真正替她考慮,痛苦就開始了。然而,面對這樣的痛苦,她除了埋怨,卻沒有什么能力和意愿去面對。
這就好比說,在關(guān)系里,一開始你拿一個東西,去換別人的東西,你愿意給,對方愿意換,這時候關(guān)系非常和諧。
但是,某一天你繼續(xù)拿這個東西去交換時,對方卻不愿再交換了。你是哭著、求著、罵著對方為什么不交換,還是去思考如果對方不愿交換了,自己還能怎樣生存?
真正的獨立,不是經(jīng)濟上和事務(wù)上的獨立,而是永遠具備替自己人生負責的能力。不獨立的人,會常常認為:我的處境都是他人造成的,對方的人生就是我的人生,對方怎么對我,我就只能怎樣做。
實際上,每個人的處境大多都是自己造成的,因為順從,因為從不思考,因為只想取悅他人,才會用放棄自己的思考去獲得更輕松的被照顧。
02
具備自我的意識,是走向獨立的開始
那么,是不是獨立的人就不能被照顧了呢?
不是的。獨立的人進入關(guān)系也會被照顧,但是當她們升入關(guān)系的半空中時,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她們不會一直等待著一次來不了的救援,而是盡管艱難,盡管也會驚慌失措,卻依然能打包好自己人生的降落傘,讓自己平穩(wěn)落地。
也就是說,這種被他人照顧的區(qū)別在于:
獨立的人,在對方愿意時,她們會感覺到很安全,如果對方不愿意了,她們雖然痛苦,但也會思考自己的出路。
不獨立的人,在對方愿意時,她們會感覺到不安全,如果對方不愿意了,就徹底跌入了無助絕望的深淵。她們從來沒有為自己做任何準備的意愿。
所以,不獨立的人,即便已經(jīng)是一個成人了,但感覺里還會常常陷入孩子化的無助當中。這種感覺就好比一個嬰兒離開了養(yǎng)育者的照顧就無法存活一樣,覺得依賴他人的照顧才能生存。
她們感覺不到自己其實已經(jīng)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再有生存的危機,已經(jīng)具備去思考自己如何生活的權(quán)利了。
當她們有這樣的機會去思考自己時,比如遇到他人惡劣的對待,生活得極其痛苦時,很快又把這樣的機會拱手讓人。
比如,如果她知道了“人活出自我”,就會問“自我”是怎樣的,而不會思考自己想要活出怎樣的自我;
如果她知道要成長的話,就會問“要怎么成長”,也不會思考自己需要怎么成長;
如果她知道了“要愛自己”,就會問“怎樣才是愛自己”,而不會覺察自己想要怎樣更愛自己。
所以,獨立和不獨立的很大的區(qū)別在于:獨立的人會把自己放入問題中去思考和做決定,選擇自己想走的方向;而不獨立的人更習慣等待著他人給自己一個答案和決定,將自己拯救出迷茫。
獨立的標志,是自我意識的分化。簡單來說就是,你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思考。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成為你永遠的救世主,只有承受適度的焦慮,發(fā)展出獨立的自我意識,才會讓自己終生具備面對變化的能力。
03
發(fā)展自我獨立的能力,
人生才可能更自由
當一個人總是從關(guān)系里感到痛苦時,意味著他可能不具備自我獨立的能力,他需要養(yǎng)大自己心里的小嬰兒,而不是責怪對方為什么照顧不到自己這個小嬰兒。
那么,我們可以如何自我成長,發(fā)展出獨立的能力呢?
第一步 給予自己支持,避開對自我的攻擊
對于想要尋求自我成長的人來說,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困境:一旦視線從埋怨他人聚焦到看見自己時,很多人都會有強烈的羞恥感,覺得自己什么都沒做好,很多選擇都做錯了,想法怎么那么幼稚,好像自己處處都是問題。
為了避開內(nèi)心的失落,就有可能會想:如果我早一點意識到……,如果我早就做出決定……,一切就好了!我怎么那么笨,我怎么能這樣差勁呢!
注意!如果我們?nèi)タ醋约?,就馬上陷入這樣的情緒里面,那么我們就沒有任何的力量去發(fā)展自己。
所以,當你想要成長時,你一定要先有這樣的心理準備:看見一些問題,可能會讓自己很痛苦,甚至恨不得抽自己幾個耳光,但是一定不要急著這么干,你需要繞開攻擊自己,去看見和承擔起自己肩上的責任。
因為,過去沒有做好,或者改變、控制不了別人,并不是你的錯,而是你的經(jīng)驗。只有借助這些或許不太成功的經(jīng)驗,你才有可能領(lǐng)悟到一些重要的東西,才有可能在下一次避開掉入同樣的痛苦當中。
相反,如果這時候你埋怨自己,并沒有去整理這些經(jīng)驗,下一次你依然不會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有更好的表現(xiàn)。這樣對自己的埋怨和攻擊就永遠不會停止。
如果一些不好的結(jié)果已經(jīng)發(fā)生了,對自己諒解并非是放縱自己,而是允許自己成長的開始。從跌倒中重新爬起來,每個人都需要支持,特別是自己的支持。
第二步 自我意識的提升,比立刻做改變更重要
在咨詢中,我經(jīng)常遇到很多人急著做改變,比如想要自己怎樣改變,怎么說對方才愿意聽,或者怎么去離婚,怎么去改善關(guān)系。
這些人的初衷并沒有錯,都是為了更好。但是如果更細微地去觀察她們的行動,常常會看她們到在原地打轉(zhuǎn),而問題并沒有得到任何改善。
急著做改變,常常沒有那么多意識的思考,比如今天想離婚,明天想復合,今天想求著對方在一起,明天又恨不得永遠不再聯(lián)系。如果我們總是付諸于這樣的行動當中,就很難有空去思考自己,自我意識得不到提升,就不會帶來持久的改變。
所以,自我成長不是要求你立刻做多少改變,而是要看你對自己處境的意識增長了多少。自我意識,決定著我們的前行的方向。從任何困境中突圍,都需要我們先停留在困境里,搞清楚問題跟自己的關(guān)系,然后才能從發(fā)展停滯的地方,逐步到達期待的地方。
第三步 承受選擇的焦慮,積累經(jīng)驗而非追求完美
最后,不管我們做了多少準備,當我們第一次站在獨立和不獨立的路口,決定著自己要獨自面對一個問題,都是非常艱難的。
這意味著你會有很多的擔心和恐懼,你會害怕錯過機會,或者一腳踏空,再或者擔心會做出一個讓自己后悔的決定。
這都是成長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只有當你承受住了這種不確定的焦慮,你才能踏上你不曾走過的路,去發(fā)展出解除自己痛苦的經(jīng)驗和新能力。
你很有可能會犯錯,很有可能不完美,甚至有時候的挫敗已經(jīng)讓你垂頭喪氣,你已經(jīng)無數(shù)次想過放棄。但是,當情緒過去,你又會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然后抬頭繼續(xù)前行。
那些獨立的人,并非是沒有焦慮,也不是沒有困難,而是她們能一次次在失敗中積累經(jīng)驗,最終學會了承受焦慮,習慣了跟困難共處,這樣的人生就有了無限的自由!
不論你面對怎樣的痛苦,只要你愿意承受焦慮、積累經(jīng)驗、發(fā)展自己,你人生中所受的苦,就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變成一份有意義的承擔,而不是對他人無止境的埋怨或者責怪。
這樣,你才能與過往的傷害和解,也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701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895 測試
立即測試
148 測試
免費測試
1150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