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我在西安外國語大學給大一新生做心理測評工作。這項工作首先需要學生填寫一些信息,再針對他們的問題了解情況。
其中有一項是問他們近期碰到的煩心事,可以多選。
選項中大概包括學習問題、學校生活問題、感情問題、人際關系、情緒困擾等十幾項內容。
每一個學生的選項當然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項內容被學生勾選的頻率很高,生涯規(guī)劃和未來。
多年以前在我自己還是大學生時,這個問題就首先會被拿來討論,現(xiàn)在學生面臨同樣的困惑。
當我問他們是如何考慮這個問題時,大多數(shù)同學都支支吾吾,有人說那就盡量好好學習唄,有人說我父母希望我找個穩(wěn)定的工作。
好好學習沒錯,但是好好學習就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嗎,穩(wěn)定的工作又指什么,像父母那個年代所謂的“鐵飯碗”嗎?
很少有同學會思考這個時代的特點,同時結合自身特長考慮。
首先我們需要考慮未來的職業(yè)環(huán)境,也就是說未來的社會是怎樣的??偨Y如下:
第一,從信息時代轉向概念時代。
在過去20年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來20年都會極大程度的被電腦所取代,這意味著到那時很多人都會失業(yè)。
比如現(xiàn)在趨之若鶩的銀行柜員,五年、十年之后,這個職位需求就會非常少,如果你沒有別的技能,會非常尷尬。
概念時代需要很多感性的人,以前是具備MBA學歷的人吃香,未來很有可能MFA(藝術碩士)人才需求更旺。
第二,時代的改變會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測。
關于這點,看看最近幾年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就不難發(fā)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加人工智能,3D打印技術等等,三年以后,五年以后,我們生活的地球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真的無法想象。
第三,未來職業(yè)生涯的核心是幸福和自我實現(xiàn)。
這一點是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密不可分的。這個理論我就不用多說了,大家看圖應該都能明白。
從金字塔的底部到頂部,最下面兩層是人的功能性需求,或者說初級需求,上面三層是精神需求,或者說中高級需求。
在物質生活被極大滿足的今天,未來人們追求的必然是更高級的精神需求。
因此,講到未來的生涯規(guī)劃,就需要人們調整觀念,從理性向感性過渡。
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說,未來需要人們具備六種技能:
1.設計感
2.講故事的能力
3.整合事物的能力
4.共情能力
5.你需要會玩
6.你需要找到意義感
簡單的說,未來活的很好的人應該是這樣的:有品位,會講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兒,會玩兒,而且有點自己的小追求。
其次,需要有生涯應變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不能再固守于“鐵飯碗”或者一輩子只從事一項職業(yè)的想法了,可能你將來要做的事情是一份全新的職業(yè),這需要你的參與設計,而不僅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面試求職。
最后,我想說的是上帝為我們每個人預備了一扇門,當你推開這扇門,會發(fā)現(xiàn)別樣的天地和風景。
前提是你要了解自己,把握時代的脈搏,并在此基礎上勇于探索,不斷嘗試。
如果只是隨大流或者經歷過失敗就輕易放棄,那你永遠只能在別人的門外徘徊。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3065 測試
立即測試
505 測試
立即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559 測試
立即測試
475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