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朋友小T向他的叔叔抱怨說他將會抑郁。我以為她出事了,她卻說不是她自己的問題,是她女朋友生活不好,天天往她身上潑苦水。例如:
閨蜜被領導穿了小鞋,自己想出來的創(chuàng)意卻給別人盜取了;
上周和男朋友大吵了一架,甚至到了分手的地步。
每次我聽我最好的朋友表達我的不滿,甜心總是安慰和關心,并給出一些建議。聽多了,自己也覺得累了,郁悶了。
聽了小T的故事,大叔也在反思。心理學總是告訴我們?nèi)ネ閯e人的困難,但是過度的同理心有可能對自己和朋友造成傷害嗎?有什么方法可以真正幫助你的朋友而不會讓自己有壓力?
今天,讓我們一起討論這些問題。
01.什么時候需要同理心?
朋友告訴我們,她“很痛苦”,很脆弱。也許ta無法承受內(nèi)心的痛苦。我希望我們能幫助ta調(diào)節(jié)她的情緒。[1]
比如我閨蜜的工作被冤枉了,她調(diào)節(jié)情緒的失敗打壓了她。工作后,她可能會向你傾訴自己的委屈,以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
研究發(fā)現(xiàn),同理心朋友的脆弱會讓助教感到被接受和被看見,并更快地改善他們的負面情緒。[2][3]
理解和同情朋友真的可以幫助他們更快地走出痛苦。
而如果你的朋友不停的賣你慘而不改,同理心不僅能幫ta,還能害ta。
很多人期望通過發(fā)泄負能量來解決問題,卻放棄了解決問題的責任。[4]
如果女朋友下班后表達不滿,她們會自己做出調(diào)整,同理心會幫助她發(fā)泄情緒,給她力量。
但是,如果我最好的朋友抱怨,卻不做任何改變,然后更頻繁地吐槽,那么我們的同理心可能會讓她覺得“我不能對我的工作和心情負責,但無論如何有人理解我”。
所以朋友之間經(jīng)常表示脆弱但不改變。我們不僅要同情對方,還要告訴ta:“你要對自己的情緒和生活負責”。
02.小心“過度同理心”?
如果我們的朋友不推卸責任,真的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是否要充分理解ta的痛苦,并為其解決問題?
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話:“我也不想聽,但是沒有我的幫助她怎么辦?”
在安慰朋友的時候,我們似乎不自覺地把“解決對方的痛苦”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如果是這樣,你可能會陷入“過度同理心”的誤區(qū)。
過度同理心是指承擔ta應該為朋友承擔的痛苦和責任。
1.對他人過度的同理心會對自己造成傷害
一方面,過度的同理心會讓我們感到壓力和負擔,導致精力消耗。[5]
心理治療師艾斯納認為,同理心很容易導致我們承擔不必要的責任。
比如我們最好的朋友失戀了,我們會擔心她,甚至想幫她走出愛情。
她最好的朋友能不能走出失戀是她自己決定的,我們能做的很少。
如果你想幫她卻無能為力,很容易產(chǎn)生壓力。
另一方面,同理心往往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美國生物學家Brothers發(fā)現(xiàn)共情可以激活杏仁核(大腦的情緒反應中樞)。[6]這時,大腦的前額葉皮層需要用理智來抑制移情引起的杏仁核活動。
長期共情會激活杏仁核抽動和習慣性抑制,損害免疫系統(tǒng),降低我們對慢性病的抵抗力。[5]
2.沒有我的幫助,對方真的做不到嗎?
TED演講的演講者《明確界限可以改變一個人》是一個流浪青年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7]
組織成立幾年后,她想離開組織,但猶豫不決:一方面,她覺得沒有她組織無法正常運轉(zhuǎn);另一方面,她真的不想繼續(xù)下去。
很多時候,我們和她一樣,都覺得某件事或某個人離不開我們。
然而,在與該組織的董事協(xié)商后,她發(fā)現(xiàn)有人可以取代她的位置。后來,她選擇了離開。多年后,該組織仍在健康運行。
她在演講中說:有些責任,不一定要自己承擔,才能讓事情變得更好。
表達脆弱的朋友也是如此。沒有我們的同情和幫助,他們可能會好起來。不要低估自己的資源和能力。
不僅有支持ta度過脆弱期的我們,還有ta的親人朋友;另外,要相信朋友有能力面對挫折,處理痛苦。
這并不是說你不幫ta,而是說你不需要把照顧朋友的情緒當成自己的責任。
03.什么是適當?shù)墓睬椋?/strong>
有沒有朋友在抱怨的時候覺得很煩,強迫自己去傾聽感同身受?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好的互相幫助而不痛苦?
1.錯誤的方式:卷入他人的痛苦中
心理學家丹巴森做了一個研究,給參與的大學生展示了一組參與者輕度電擊的視頻。大學生在看視頻時,需要報告自己的痛苦程度(而不是另一個人的感受,比如感受對方的痛苦)和關心程度(對他人的感受,比如感動和同情)。[8]
然后讓參與的同學選擇是否營救被電擊的參與者。
因此,關心電擊受害者的學生比那些感到疼痛的學生選擇更多的幫助。
丹巴特森解釋說,感知別人的痛苦會讓我們努力避免痛苦,逃避對方,而關心很少感知痛苦,更容易幫助別人。
例如,當甜甜聽她最好的朋友說“她的男朋友出差了,沒有時間陪她自己”,感覺她的孤獨可能會讓她煩躁,而注意她對她最好的朋友的感覺(例如理解和同情)很容易繼續(xù)聽。
2.正確的方法:提供你需要的幫助
只有理解別人的痛苦才能有所幫助?其實不是。例如:
當朋友需要發(fā)泄他們的負面情緒時,問問他們的感受,并在不陷入痛苦的情況下提供傾聽。
朋友想發(fā)表意見,就征求他的意見,讓他暢所欲言。
如果朋友想哭,他會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遞上紙巾。
提供行為上的幫助,減少情感上的共情,既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又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我最好的朋友說我和他都很抑郁。你朋友抑郁了怎么辦?
04,寫到最后
沒有人愿意被情緒污染,但很多關系并不意味著遠離。歸根結底還是要學會處理情緒。
處理情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使用心理技能是短期內(nèi)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最好方法之一。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141 測試
立即測試
55 測試
立即測試
1129 測試
立即測試
588 測試
免費測試
475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