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性格內向,沒有什么朋友。我們該怎么什么呢
作為心理學家,這樣的問題經常被父母問及。這個問題的背后,承載著父母對孩子健康成長的渴望和一些擔憂。煩惱的背后,有一個認知:外向相對健康,受歡迎;有些父母把內向等同于懦弱,認為內向容易出問題。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外向和內向。
什么是外向?
外向的人一般比較喜歡和人接觸,比較熱情,喜歡熱鬧的聚會,關注外界的事情。
什么是內向?
內向是一個人人格特質的一個方面。外向和外向是一維的兩極。和身高一樣,都是相對的,本身沒有絕對的好壞。
內向好嗎?
相對來說,內向的人更傾向于享受他們安靜的閱讀、寫作和冥想,更注重內心的感受。雖然他們更喜歡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情,但他們在與他人相處時并不感到壓力和困難。對他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感覺,吵鬧的人多了,談得深入也不是很有意思,但必要的時候,公開發(fā)言,交朋友也沒問題。平時內向的人有三五個知己,親密的朋友,可以也一定會聊天。
內向的另一個特點是,說話做事,先想清楚再行動,這對于正在做決策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素質。所以內向不代表未來一定不好。美國的一項統(tǒng)計調查了6000人,其中60%的律師性格內向。同樣內向的孩子不代表不自信。在校園霸凌事件中,比較強勢的孩子可能會針對那些看起來矮小、敏感、不自信或者有些與眾不同的孩子。所以,內向不是被欺負的原因。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性格,而是孩子對欺凌事件的理解和扭轉。
害羞
害羞的人壓力有點大。面對社交,我會緊張,會害羞,但總的來說,我的生活功能并沒有受到很大影響,我還是可以做我該做的事情。害羞也是一種正常的人類情感。
社會焦慮
根據美國精神病學協(xié)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社交焦慮是指
1.一個人容易緊張、恐懼,不由自主地專注于自己的表現在別人眼里會得到怎樣的評價。他還會下意識的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認為別人會通過關注自己的言行來批評和否定自己。
2.有時,你會感到緊張和不舒服,如頭暈、發(fā)燒、心跳加快、胃部不適和出汗。3.嚴重的情況下,人們會因為不舒服而逃避社交,甚至失去機會。比如他們不去學校考試,放棄爭取工作,影響生活。社交焦慮的人可能有外向和內向。
作為父母,我們該怎么辦?
首先當然是判斷孩子屬于什么樣的情況。對于只內向不焦慮的孩子,家長需要學會接受孩子的特點:“雖然我的孩子和我喜歡的性格有點不一樣,但是他有自己的性格,和以前一樣有前途。
對于有社交恐懼的孩子,家長需要多加關注。以下建議希望對家長有所幫助。
1.在家里盡可能的表揚孩子,肯定孩子,幫助他增強自信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比如:“媽媽覺得你今天的表現很棒。可以和媽媽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做到的嗎?”
2.還可以從教育、親子關系等方面幫助孩子實現人際交往。不需要字字珠璣,也不需要完美被接受。
3.父母自己盡量減少批評,盡可能的責備孩子,因為他已經很焦慮了,如果再批評,會產生更大的壓力,進一步退縮。
4.你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彩排和角色扮演,幫助孩子思考他們在家庭之外可能會面臨什么樣的情況和焦慮,然后耐心地教孩子如何應對,讓他們更有信心和敢于面對不同的社會情況。
5.當你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在一個新的學?;蛘哒n外活動中,和老師溝通,安排一些隨和友好的小朋友和小朋友作伴,讓小朋友有一些熟人,可以更好的適應和融入。
6.當一個孩子能夠突破焦慮,與人相處時,請不要忘記一定要鼓勵他,讓他意識到自己會被接受,增強自信心。
7.同樣非常重要的是,害怕社交的孩子,如果過于急于向陌生人暴露自己,會更加焦慮。比如“寶貝,給你叔叔阿姨唱首歌”。這種做法會很快把陌生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焦慮的孩子身上。我們應該一步一步地鼓勵和保護他們,讓孩子有安全感。
希望家長看到孩子社交活動不是很活躍的時候不用太擔心。必要時,試著理解、接受和適當的幫助可能就足夠了。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系我們,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345 測試
立即測試
148 測試
免費測試
254 測試
立即測試
1111 測試
立即測試
536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