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遇到這樣的困境: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聽著他們之間的談話,感覺到了自己在朋友中的存在好像可有可無。自己存在的意義僅僅是幫朋友們補缺,朋友們根本不尊重自己的意見和感覺。
有時發(fā)生這樣的情況:朋友想不讓自己走就不讓自己走,甚至感覺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自己的自由,經(jīng)常有被迫的感覺。
這個感覺非常不好。身邊的人好像是關(guān)心我愛我的,但又反而控制我限制我。
這件事里面,我們分開兩邊來看。
從朋友們那邊講,可能他們固然不對。不可以這樣對待別人,至少我們感受到了對方?jīng)]有真誠,不尊重人。這是對方?jīng)]有做好的地方。
再從另一個,就是“我”的角度來看。在這種困境里,只有他們,沒有“我”。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喜歡他們嗎?我喜歡和他們在一起嗎? 不管他們喜不喜歡,我喜不喜歡去補這個空缺?他們固然不對,但我怎么看呢?我覺得這答案很簡單:我喜歡去我就去,不喜歡去就不去。我只聽我自己的。
在上面的困境例子里面,整個事情里面,沒有“我”的意見。只有別人的意見和我們不喜歡別人的意見。我的意見才是對我最重要的事,然后才是他們的意見。
如果我們對這段關(guān)系根本就不在乎,不想和這些人在一起,那我們也不會為此而煩惱。
所以,如果其實內(nèi)心是喜歡和他們相處的,喜歡去,那我們的內(nèi)心應(yīng)該是這樣:因為我想去,所以我就去了。不是:因為他們要我去,所以我不得不去,但我因為她們的話而不開心。
我們自己,永遠是對自己最重要的那個人。
我們內(nèi)心的感覺,想法才應(yīng)該決定我們的選擇。我們選擇我們做什么,不做什么。
沒有人可以真正的控制我們。我們作為一個合格的人,需要受的約束,只有法律,道德。沒有人必須做另一個人的朋友,是否做朋友,只是因為愿意不愿意。
朋友的類型也有很多,有生死之交,有閨蜜,有棋友牌友,也有酒肉朋友。
很多一般關(guān)系的朋友,就是玩的時候可以一起玩,但并不交心,也不合作等等。不同的朋友發(fā)揮著不同的功能。我們不是要和所有朋友都變成閨蜜。只有對的人,才值得、才可能成為密友。
總結(jié)一下:
一,要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自己的想法才使得自己成為自己的主角。
每次因為別人的行為言語而不開心的時候,多想想自己的觀點是什么,內(nèi)心才能堅定。如果是因為自己想去,那就不是因為別人要求,而是因為自己的愿望和選擇。
二,我們可以擁有不同功能的朋友。
不是所有的朋友都適合做密友。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454 測試
立即測試
245 測試
立即測試
323 測試
立即測試
536 測試
立即測試
48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