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被看見,沒有存在感,如何緩解?”
“這個病很特別,看不見,不能說,病恥感長期困擾,更加壓抑。”
“我是一名大二學生,半個月前剛被診斷為中度抑郁,從一個患者的角度,我有很多想說的……”
這是央視紀錄片《我們?nèi)绾螌挂钟簟吠杲Y當晚的微信公眾號留言互動現(xiàn)場。推送發(fā)布后不到兩小時,后臺便涌入3萬條留言,紀錄片團隊、醫(yī)學專家聯(lián)合央視新聞團隊一起,深夜給出100條一對一回復。
作為參與互動的專業(yè)醫(yī)生,北京安定醫(yī)院抑郁癥治療中心主治醫(yī)師王鵬飛感到既觸動,又沉重。“越來越多的人能大膽地、開誠布公地講出自身真實感受,開始認識和關注抑郁癥。但節(jié)目之外,面臨類似困境的人群讓人憂慮,而且公眾的認知度還遠遠不夠。”
這部紀錄片的推出實屬不易。項目在2019年11月已經(jīng)啟動,后因疫情一度陷入停滯,拍攝計劃也一再變更,僅前期調研、尋找合適拍攝對象就付出了大量時間。讓總導演史慧一步步堅持走下來的,是片中的人和事所觸及的現(xiàn)實問題,她說:“勇敢走入紀錄片鏡頭里的每一位朋友,都讓我感動?!?/p>
在當下,“抑郁癥”早已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今年9月,由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黃悅勤教授領銜、發(fā)表于《柳葉刀》的《中國抑郁障礙患病率及衛(wèi)生服務利用的流行病學現(xiàn)況研究》顯示,我國成人抑郁障礙終身患病率為6.8%。據(jù)今年發(fā)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顯示,18至34歲青年是成人中最焦慮群體,年輕人的心理健康逐漸成為其成長路上不可忽視的部分。
當抑郁癥群體從陰影中逐漸走到臺前,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值得我們深思: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年輕人都有著怎樣的抑郁風險?面對抑郁陰霾,年輕人會如何對待?學習與生活的高壓之下,我們?nèi)绾尾拍芨玫厣?,更好地做自己?/p>
努力生活的年輕人,怎么就抑郁了?
95后女孩小魚最初覺得,自己“倒下”得莫名其妙。她從2019年11月開始持續(xù)心情低落,睡眠也不好。身為中學教師的她一直以為是自己太累了,放假休息一陣兒就會好起來,但寒假過去,狀態(tài)卻沒有任何好轉。
直到偶然間接受了精神心理科檢查和測試,小魚被診斷出中度抑郁和中度狂躁。那一刻,小魚無法接受這個結果:“怎么會這樣??!我每天不是都很樂觀積極嗎?難道這也是抑郁的表現(xiàn)?”
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很多努力生活著的年輕人,正在遭受抑郁癥的困擾。在紀錄片《我們?nèi)绾螌挂钟簟分?,從家鄉(xiāng)考入北京讀大學的蘇麒一直是媽媽的驕傲,卻在初上大二時因為抑郁癥而住院。從高中的拼搏狀態(tài)進入看似寬松、實則有隱性壓力的大學校園,蘇麒覺得自己一下子空了,“非常紊亂,整個人越來越不對勁”。但醫(yī)生也無法判斷導致蘇麒抑郁的真正原因,在醫(yī)學觀察中,有些抑郁癥沒有明確誘因,也有可能暴發(fā)。
“抑郁癥的發(fā)病機制很復雜,涉及遺傳、生化因素、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神經(jīng)免疫、心理社會因素等多個部分。”王鵬飛說,現(xiàn)在公認的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共同導致,生物學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但孰輕孰重因人而異。
小魚屬于“陽光型(微笑型)抑郁癥”,醫(yī)生診斷后對她說,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器質性病變,“腦子里不分泌胺類物質,胺類物質是影響人情緒的,比如多巴胺讓人快樂”。
安定醫(yī)院臨床心理中心14病區(qū)主任劉競說,除了生物學因素,抑郁癥也與年輕人在各個發(fā)展階段所面臨的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青少年時期,學習壓力與原生家庭、父母養(yǎng)育模式、親子關系對孩子會產(chǎn)生很大影響,當父母將自己的期待和控制有意或無意地施加在孩子身上時,容易使孩子處于低自尊、不穩(wěn)定的自我評價之中,產(chǎn)生焦慮、抑郁、內(nèi)疚、自責、匱乏感。
對于身處職場的年輕人,工作壓力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很多人的工作都具有高強度、高負荷特征,像IT行業(yè)程序員“搬磚”的壓力很大?!眲⒏傉f,曾有個來訪者告訴她,自己每天早上9點上班,有時候晚上開會到后半夜,第二天依舊要9點工作?!皞€人時間都被工作淹沒了。當周圍人都比你優(yōu)秀或拼命,你又會想是不是要去追趕?!?/p>
除此之外,與父母的溝通、戀愛親密關系、人際交往等問題也在無形之中給年輕人套上心理枷鎖,難以自我消化。
“人類本應該是human being(存在的人),但我們很多時候把自己變成了human doing(做事的人)?!眲⒏偘l(fā)現(xiàn),在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的生活不再只是“存在”的狀態(tài),而需要通過不斷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獲得別人的認可,于是不斷push自己“再努力一些,再好一些”,但是總是感覺還不夠好。他們在內(nèi)心可能無法真正享受生活,而是反復琢磨如何能獲取別人和社會的認可,證明自己是有價值、有能力的。
996、在大城市工作漂泊、買房、結婚生子……王鵬飛認為,對于當代年輕人而言,任何一個社會環(huán)境因素,都可能成為誘發(fā)疾病的“導火索”,尤其是當個體對某個方面尤為敏感,且這種壓力或應激又持續(xù)存在時?!耙虼耍陀^并理性地看待差距、應對挫折和壓力,學點心理健康知識,學會尋求支持和幫助,是非常重要的保護性因素?!?/p>
年輕人怎樣面對抑郁
就職于私企的90后女孩安安,抑郁癥病史已有10年。長時間與疾病共處,讓抑郁癥成為安安生活中的重要主題。在公眾社交平臺上,安安不介意把自己的病情和感受與生活的瑣碎夾在一起分享出去:“生病后發(fā)現(xiàn),抑郁癥很多時候都是憋出來的,就是因為遮遮掩掩,情緒才會在一個人心里面發(fā)酵。實際上,我非??释焕斫??!睂τ诎舶瞾碚f,抑郁癥就像是手里拿著小教鞭的教練,督促她思考最近有沒有善待自己。
面對疾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課題,大家都在黑暗中努力自救,尋找與抑郁癥相處的模式。在紀錄片《我們?nèi)绾螌挂钟簟分校咧信㈢娙A將自己的抑郁癥變成社會實踐課題,尋找各種方式認識、學習這一疾病。而對作家蔓玫而言,她和抑郁癥的相處更接近于“共生”,并從抑郁的情緒中獲得創(chuàng)作的靈感。曾經(jīng)歷過兩次抑郁的青年攝影師張楠,邀請很多抑郁癥患者參與拍攝,彼此凝視,相互治愈,并通過展覽的形式,讓抑郁癥女性群體為更多人了解認識。
總導演史慧感慨:“這一人群真的走到鏡頭前講述自己的狀況,非常不容易,更何況當下社會對抑郁癥的認識不夠?!痹鴪?zhí)導過紀錄片《高考》的史巖,是《我們?nèi)绾螌挂钟簟返目傊破?。他覺得,紀錄片并非硬科普,或許無法直接給出現(xiàn)實問題的答案,但希望通過抑郁癥人群的經(jīng)歷和所感所想,引發(fā)更多人的關注。
“年輕人更勇敢?!痹谂臄z紀錄片過程中,史慧發(fā)現(xiàn),相比于其他抑郁癥群體,年輕人善于搜索信息,能夠主動學習疾病的相關知識,也更勇敢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八麄冊敢夤_表達和分享,幫助社會來理解抑郁癥。”
在接診過程中,王鵬飛較欣慰的一點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在生活、工作、婚姻、家庭中遇到挫折和困難而出現(xiàn)情緒問題時,會去精神??漆t(yī)院尋求專業(yè)幫助,并在醫(yī)生給出診斷結論時能夠坦然接受,積極治療?!吧踔烈灿腥酥鲃觼磲t(yī)院篩查自己有無精神科問題,大家對精神科不那么避諱了?!?/p>
但與此同時,病恥感依舊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小魚形容,自己在確診之后有很長時間不敢和家人說,很害怕被否定。安安的媽媽也委婉地提醒安安,不要在社交平臺發(fā)自己的病情,“這對你影響不好”。安安認為:“我只是生病了,這并不是我的錯,為什么不能說?”
有時,相對于年輕人,對于抑郁癥的焦慮感在家長身上也存在。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史慧發(fā)現(xiàn),年輕人自己愿意分享,但父母不愿意,他們往往顧慮重重?!皩τ谶@種顧慮和擔心,我們一定要尊重,并充分理解,給出一些幫助。”
史慧說,有的父母在孩子生病后,自己也陷入抑郁狀態(tài),形成惡性循環(huán)。“盡管“雞娃”等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帶來焦慮情緒,但抑郁癥誘因很復雜,不能把疾病成因單一化?!睆V州醫(yī)科大學教授周亮則指出,很多父母不愿意接受和承認孩子有抑郁癥,但孩子有抑郁癥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不代表前途無望,也不等于父母的失敗。“生病就是生病,不要有病恥感,應當積極尋求醫(yī)生的幫助。”
“借醫(yī)生的話共勉:對自我的寬容與關懷才真正適用于人生的各個階段?!笔坊墼诹粞岳锘貜妥x者,“每個人都會遭遇不同環(huán)境的壓力與挑戰(zhàn),要認識自己的情緒,也接受一個事實:身體會受傷,精神也會。每個人都可能被精神疾病襲擊,但它終歸是一個病,一個在專業(yè)指導下可以治愈的疾病?!?/p>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054 測試
立即測試
1481 測試
立即測試
162 測試
立即測試
673 測試
立即測試
335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