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問大家,平時吵架最多的地方是在哪里?在公司還是在家里?平時和你吵架最多的人是誰?是同事朋友,還是你的伴侶?
可能對比一下,大家都會發(fā)現(xiàn),我們平時吵架最多的時候就是在親密關系之中。
有個經(jīng)典的案例,有位女性來訪者在咨詢中問,她說:為什么我總是和老公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有時候都不知道是為什么吵起來,最后吵到要離婚。真的很累了,無數(shù)次想要離婚,可是我又不想分開。以前戀愛的時候他不是這樣子的呀!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可能很多處于婚姻關系中的朋友都有類似的困惑,很累很煩,經(jīng)常爭吵,可是又不想分開。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些時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為什么都能吵到想要離婚的地步?
01
吵架,親密關系的權力之爭
也許,他們爭吵的,很可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藏在關系之中的權力感。吵架,其實是婚姻中的權力之爭。
如何理解呢?
權力說白了,可以理解為是控制的欲望。所謂的控制欲望,就是我把我的意志強加在你的身上,你要按照我的意思去做,這就是我對你有權力。
如果你細心留意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這種權力的控制其實在養(yǎng)育孩子的時候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比如我們對孩子常說的一句話:你好乖。這句話,甚至是孩子在幫忙做了什么事情之后,我們夸的都是好乖,而不是說謝謝。你好乖,夸的是什么,就是夸你很聽話。
為什么親密關系的雙方想要去爭奪這種權力呢?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改造夢想,我們希望把對方改造成我們理想中的樣子,把妻子改造成自己理想的媽媽,把丈夫改造成理想的父親,我們在玩改造的游戲。并且,越是童年缺乏安全感,這種改造的動力就越強,越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越是容易在親密關系中出現(xiàn)控制對方的權力欲望。
這是我們幼時的幻想導致的,因為在孩子認知結構不穩(wěn)定的時候,很多事情他理解不了。尤其是喜怒無常、前后不一的父母,孩子會因此覺得父母是不能支配的,行為是不可預測的。這時候,孩子就會產生不安全感。所以,每個人都有這么個理想中的角色,他能夠永遠安安靜靜的在那里等自己,而且完全的聽從自己的意志。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在渴求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客體,對方能完全在自己的預料和想象之中,這樣才能感到安全。
所以,我們也會在親密關系中去追求這種安全感,會希望對方成為自己穩(wěn)定的客體,甚至是控制和支配對方。
權力,也就意味著安全感。
這其實是一種移情反應。
移情,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通常指來訪者對咨詢師產生的一種情感。是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咨詢師身上的過程。移情,是了解人際關系的入口,而心理咨詢師就是通過這個入口,了解并幫助來訪者看到自己的行為模式。
移情無時無刻都在發(fā)生,我們會無意識地把面對既往情境和人際關系的記憶,比如欲望、感受和行為上的期望等等,轉移到當下所面對的人身上。簡單來說,你將過去的一段重要關系的模式,轉移到現(xiàn)在的關系中。
我們之所以希望把對方改造成我們理想中的樣子,其實就是把以前對理想父母的期待,放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去。而控制欲望特別強的人,就可能會出現(xiàn)種情況,很小的事情如果沒有按照他的想法來進行,他就會暴跳如雷。
支配與服從是在親密關系中常見的雙人舞游戲,我們都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但現(xiàn)實往往是沒有人愿意被他人控制的。于是,親密關系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吵架。
02
“你以前都不是這樣的!”
也許你會問,為什么以前對方不是這樣的?
其實,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理想異性的模型。而理想異性,則源自缺失和幻想。
所謂缺失,也就是說,假若生活中那個重要的異性(即異性父母或其他重要的異性撫養(yǎng)者)讓我們不滿,那我們就會在內心勾勒一個理想異性的模型。并會經(jīng)常想,假如我有一個那樣理想的爸爸/媽媽,那該多好??!
所以,一旦遇到符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的人,迷戀就會被激發(fā)出來。
按精神分析的說法,迷戀是將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投射到對方的身上。看起來,他迷戀的是那個人,但實際上他迷戀的是他投射到對方身上的幻象。
所以,他看到的,也就只有那個被他嚴重理想化的形象,而看不到對方的真實存在。而當對方不符合自己內心的想象的時候,就會想去把對方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有個詞叫夢中情人,其實就是我們內心渴望,渴望對方會變成我們期望的樣子,夢中的理想中的樣子。所以,在剛剛戀愛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對方太完美了,簡直和自己天生一對,這時候我們要知道,這是我們把幻想的客體投射到了對方身上。
你的戀人,可能也會這么看你,把你當成完美戀人。完美戀人的潛臺詞就是,你滿足了對方所有的期望,但假如萬一哪一天你有自己的想法,而想法又不符合對方的期望時,你就不完美了。
所以,當我們越是迷戀某個人的時候,就是越渴望那個人滿足自己的期待。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戀的游戲。
所有很多人會在親密關系發(fā)生問題后,感嘆一句:你以前都不是這樣的!
03
覺察自己的情緒是什么?
很多夫妻因為一些家務活經(jīng)常吵架,其實爭吵的事情本身可能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情緒。
親密關系中的爭吵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具體的問題,該怎么做或不該怎么做;還有一個是吵架的情緒,這個時候,事情該怎么樣往有利的方向發(fā)展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因為你沒有按我說的來做,我很有情緒。
這時候,其實可以先問問自己,當你準備吵架的時候,去看看你出來的第一個念頭。去體會一下你跳出來的情緒,看看跳出來的第一句話是什么?
比如,老婆做家務做得仔細,老公沒有那么仔細,總有些角落沒打掃干凈,夫妻雙方因此發(fā)生爭吵。我們常常會在吵架中說,“你怎么這么臟,你怎么就是不打掃干凈點,這是我們住的地方,你怎么這么馬虎…?!?/p>
這是我們在指責對方的時候會說的一些話,但是可能在你說這些話出來之前,已經(jīng)有了一句話:“為什么就不聽我的,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你為什么還要這樣?!边@些話你一旦意識到了,接下來就可以對自己的情緒有很大的覺察,我們?yōu)槭裁纯刂撇蛔∽约旱钠?,可能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因為什么而發(fā)脾氣。
就像剛剛的例子,我們可能很容易會以為就是洗菜洗得干不干凈的問題,實際上真正的是,因為對方?jīng)]有聽自己的,所以我們才有了情緒而發(fā)脾氣。
在親密關系里面,經(jīng)常藏著對權力的渴求,對控制對方的渴求。其實是,我們把對理想父母的幻想,投射到了親密關系中,期望可以把對方改造成為自己內心的樣子,這種渴求源自于內在的不安全感。
而這種渴求,對親密關系有很大的殺傷力,因為控制欲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話,就說明你沒有把對方當作一個有獨立意志的人來看,你沒有尊重對方的真實存在。我們要學會去愛,就要學會和對方真實的樣子去建立關系,去放下自戀的游戲。
假如我們要看到真實的對方的時候,我們也要適當?shù)胤畔伦约旱幕孟?,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這首先就要我們去理解我們自己,理解自己,才能看到真實的對方,才能擁抱真實的對方,擁抱真愛。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974 測試
免費測試
952 測試
立即測試
148 測試
免費測試
341 測試
立即測試
1549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