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壞型人格”跟“討好型人格”相反,它的典型特質(zhì)是:把自己的感受、需求放在第一位;
敢于拒絕任何人的不合理請求;
不會過度委屈自己,去成全他人......
比起:“我可以”“能不能”“好的”“對不起”......
TA們的口頭禪是:“不可以”“不需要”“我沒時間”“別打擾我”......
總之,比起討好別人,TA們更會“討好自己”。
剛開始,有人認為這種人挺自我、挺無情、挺討厭的。
但仔細了解后,很多人都直呼:
“討壞型人格的生活,太令人羨慕了”!
“討好型人格的我,已經(jīng)在狠狠學習了?!?/p>
為什么大家會這么想變成“討壞型人格”呢?
做一個“討壞”的人或許沒有那么討喜,但相信每一個討好者都清楚:
討好別人會令自己很累,受很多委屈,變得軟弱,喪失自我。
那不如變成“討壞型人格”,讓自己開心一些好了。
雖然轉(zhuǎn)變的過程很難,但我們可以一起,慢慢來。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
明明可以拒絕的事,卻特別不好意思說“不”;
明明有自己的想法,但礙于他人的眼光,不敢表達;
明明在某方面有突出能力,但不敢與人競爭,總是選擇逃避。
一句“我不愿意”就能解決的事,卻無法說出口。
這不僅讓自己憋屈至極,還總是陷入“反芻”,自我攻擊和否定。
為什么會這樣呢?
心理學家喬登·彼得森給出一個驚人回答:
因為我們?nèi)狈Α肮粜浴薄?/p>
更直接地說,是缺乏“傷害”他人的能力。
為什么“討壞”,需要具備一定的攻擊性呢?
實際上,“為自己爭取,努力自我實現(xiàn)”的動力與能力,就是“攻擊性”。
心理意義上的“攻擊性”,并非無限制地攻擊和傷害他人,釋放惡意與敵意,而是一種“攻擊性驅(qū)力”。
它包含著進化取向,是一個人實現(xiàn)自己想法,競爭與超越的能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奮斗與成就的驅(qū)動力。
足夠的攻擊性,能支撐起一個人的自信與堅持,反映和鍛造一個人的力量感。
攻擊性得到盡情釋放,一個人才能為追求理想和目標、做出毫無保留的努力。
所以,當你長期抑制攻擊性后,你會很難走出舒適區(qū),面對機會難以展現(xiàn)和發(fā)揮才能,面對競爭習慣性逃避,甚至削弱自己的能力以回避沖突,必要時甚至無法保護自己......
從而影響人的一生的選擇和走向。
無法允許自己“討壞”和自我實現(xiàn)的本質(zhì)原因,源于我們壓抑了那個與生俱來的心理財富——“攻擊性”。
對一個人如此重要的“攻擊性”,是如何一步步被抑制的呢?
一方面,是一種自我防御。
另一方面,是努力避免幻想中攻擊性帶給自己的懲罰——
即客體會拋棄自己、離自己而去。
從小被壓抑攻擊性的人,會發(fā)生什么呢?
首先,TA一定是不自信的。
順從,是其一生之敵。
父母過度壓制孩子的攻擊性,不尊重孩子感受,會讓TA自我懷疑。
長大后,親密關(guān)系中處于壓抑的狀態(tài),在人際關(guān)系中也不會維護自己。
成為我們通常說的“老好人”。
其次,TA也會失去競爭的根本動力——為自己爭取機會,過得更好。
如果一個人沒有做自己的機會,TA的攻擊驅(qū)力得不到發(fā)揮和釋放,就容易激起對父母、他人和世界的強烈不滿的情感。
這可能會轉(zhuǎn)變?yōu)椋谂c他人的關(guān)系中展露出陰暗面,表現(xiàn)為自私、攻擊、狹隘、嫉妒……
慢慢變得憤世嫉俗,一步步迷失自我。
最為重要的是,沒有攻擊性的人,不會有真正愛的能力。
回避攻擊性的時候,也回避了愛。
無法接納攻擊性的時候,也放棄了親密的機會。
至此,我們知道,“攻擊性”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的存在了。
而已經(jīng)抑制這份內(nèi)在驅(qū)力許久的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學習如何正確釋放和轉(zhuǎn)化它為生命的動力。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成為“討壞型人格”,最重要的是擁有“攻擊性”。
具體怎么做呢?
經(jīng)過多年的嘗試和探究,這三件事最為重要:
提高心理閾值,接受自己被討厭,在他人評價與討厭中存活,重塑自我認知;
不斷地進行小的挑戰(zhàn),釋放攻擊性,轉(zhuǎn)化攻擊性驅(qū)力為個人突破能力;
在人際關(guān)系和親密關(guān)系中重復(fù)練習,展現(xiàn)真實的自己,處理沖突。
當然,這一切的開頭,首先是你不要害怕做自己。
要學會在他人的眼光里存活,學習承受他人的“攻擊性”。
不再那么在意別人想什么,說什么。
能承受攻擊性的人,才能有控制地向外釋放攻擊性,反之亦然。
這樣,你才能從一個時刻擔心他人評價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人,成為真正強大的個體,走出“自我設(shè)限”的沼澤。
如同喬登·彼得森所說,為什么一個人必須變得“危險”呢?
“因為軟弱的人無法承受生命的悲劇?!?/p>
生活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你無法從容面對,除非你有能力變得危險。
但“危險”不意味著殘忍。
具備這個能力,并不意味著你就要使用它。
擅長劍術(shù)但劍不輕易出鞘的人將繼承世界,這是一種更好的思考方式。
如果你軟弱,你就無法成為真正的好人,因為這需要強大的實力。
一個能釋放且能控制攻擊性的人,一個不害怕“被討厭”的人,才是真正強大、平和的。
它讓你意識到,世界從不許諾你完滿,意識到限制與沖突。
所以你要有能力保護自己,捍衛(wèi)內(nèi)心,實現(xiàn)自己。
走過這個階段,才意味著開啟美好的人生。
你才能真正愛自己,愛他人。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2395 測試
免費測試
437 測試
免費測試
215 測試
立即測試
2210 測試
立即測試
1549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