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今年28歲,他是一名公司職員,周圍人對他的評價都是好相處,好共事,他自己也為此自豪,特別愿意當個好人。但今天他遇到了一些麻煩事......
早上:這天,他比往常起得稍晚了一點,看了眼時間后,他趕忙起床,把隔壁房間同事叫醒。
同事看了看手機,眉毛一皺:“怎么都這個點了,你不會早點叫醒我??!” 小D剛到公司坐下,旁邊工位同事就問小D:“咖啡呢?”和原來小D忘了帶每天要從樓下拿的咖啡,只能尷尬地說忘帶了。
下午:臨到下班,有同事約了別人吃飯,問小D能不能幫忙處理一下業(yè)務,讓他可以早點下班。 小D爽快地答應了,想著今晚反正沒什么安排,回去也是休息。結(jié)果事情比他告訴小D的要多得多,當小D到家時,已經(jīng)是晚上十點了。
小D感到一陣陣的氣餒與疲憊,無力地趴在了自己的床上,想著: “我一直想與人為善、熱心助人,我也相信給予比獲得更愉快,但為什么感覺我的生活就像一團亂麻?”
對小D來說,問題確實不出在這些善良的品格上,而是他的人際界線過于模糊了。
人際界線是什么? 我們在時間精力、情緒想法、財產(chǎn)物品等事務上有獨特的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構(gòu)成了我們的界線。 人際界線清晰的人,在他人打破了自己的規(guī)則時,敢于說“不”。 而人際界線模糊的人不清楚自己的規(guī)則,在他人越界,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時,很難表達堅定的拒絕,總是硬著頭皮答應別人的請求,因為害怕沖突而無法說"不"。 以小D為例,面對同事不合理的指責時他總是忍讓,被別人一個接一個的要求推著往前走,感到倦怠、壓抑,總是感覺很委屈。 如果你對這種感受很有共鳴,那代表著,你需要學會建立自己的界線,懂得對不合理的事情表示拒絕。
課題分離:重建界線的第一步 建立界線的第一步,是分清自己和他人的事情,這在阿德勒心理學中,是被稱為課題分離的重要事項。 區(qū)分課題的原則是:行為的后果由誰承擔,就是誰的課題。 我們做自己盡力而為的事情即可,別人負責的事情,那是別人需要盡力而為的事情,以小D的案例來說:
起不起床是自己的事情,我沒有必要為你自己不設鬧鐘,起床晚了負責
關于幫同事帶咖啡的行為,幫帶是情分,不幫帶是本分,沒有什么好尷尬的。
幫同事收尾,需要先滿足自己對于休息的需求,所以不能替別人完成工作是合理的。
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試圖去掌控并干預別人的課題,是一種心理發(fā)展成熟的表現(xiàn)。 我們要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實現(xiàn)自我成長后,才能更好地關懷其他人。 那些邊界成熟的人,其實是更能關懷別人的人。 重建界線還需要做什么?
如果不高興,就大聲說出來
尊重自己的欲望、愿望、感受和目標
不要因為想要獲得他人認可而隨波逐流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需要勇氣,重建界線時,對他人評價的恐懼以及對界線傷害到別人的恐懼會阻礙我們們?nèi)プ龀龈淖儭?nbsp;
這種時候,我們需要一些技巧來幫助自己克服恐懼,比如:
1)列出邊界清單:你的底線在哪里?
2)使用VAR (證實-堅持-強化)技巧,提升有效堅定感,讓談話不那么無情。
3)探究自己邊界模糊的原因。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問題,不妨試著從不會拒絕、評價敏感、缺乏保護三個維度,剖析一下自己邊界缺失的癥狀與原因,澄清對界線的迷思與誤解。試試用列表清單跟VAR技巧來幫自己建立更健康的邊界吧!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79 測試
免費測試
475 測試
立即測試
454 測試
立即測試
741 測試
立即測試
974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