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挖野菜”梗席卷了各大網絡平臺,這個梗出自于一部古早的電視劇《薛平貴與王寶釧》,王寶釧出身于顯赫人家,但是卻愛上了貧窮的薛平貴。她為了薛平貴放棄了優(yōu)渥的生活,不惜和父母斷絕關系也要和他一起去寒窯過著苦日子,而薛平貴卻拋下了她獨自前往戰(zhàn)場,在等待的18年中,王寶釧只能靠著挖野菜來生活,在團聚后只當了18天皇后便去世了。
一個很古早的電視劇為什么現在忽然就火了呢?這一切或許是因為我們對于“戀愛腦”的反感與恐懼,王寶釧也成為了一個經典的反戀愛腦的例子:今天戀愛腦,明天就要去挖野菜。
那么,我們究竟為什么對戀愛腦這么反感?明明看起來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為什么還是有些人會前仆后繼的變成戀愛腦?
01戀愛腦的形成
戀愛腦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種,不過它的表現形式大多數非常統(tǒng)一:把自己置于對方之下,把對方放在自我發(fā)展之前。而有這種表現的一種可能,則和親密關系中的自尊水平相關:自尊作為構成自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體對自我的情感性評價,高自尊的個體對自己持有更積極的態(tài)度。自尊的人際關系理論認為,人類有維持重要人際關系的動機,而自尊作為一種心理尺度,能夠反映個人重要人際關系的質量以及個人對重要人際關系的融入程度。
自我確認理論認為,自尊是自我確認的基礎,高自尊的個體會傾向并樂于接受有利于其自我肯定的信息,而低自尊個體會更傾向于接受較為負面和否定評價的信息。低自尊個體在遭遇失敗后更傾向于關注負面的結果,并容易將消極的反饋泛化到其他方面,如不合實際地低估自己的能力等,在高自尊個體身上并不存在這樣的現象。
同時,自尊水平會影響自己對伴侶如何看待自己的感知,從而影響自己對這段關系的感知,并反過來影響自己的自尊。也就是說,低自尊的個體首先會認為自己是糟糕的,同時也認為伴侶對自己持有消極看法,進而使自己對親密關系的信念變得消極,這樣的錯誤信念又反過來進一步降低其自尊水平。
有些人在戀愛中會不斷地,不合實際地貶低自己抬高對方,就是因為低自尊水平在作祟,在這樣的想法下,他們會越來越看重對方,忽略自己,于是漸漸地凡事都把對方置于自己之前。
第二種形成原因,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又或者說戀愛腦(love addiction)愛上的或許不是對方這個人而是一些其他的事情:例如陷入戀愛的感覺,對父母控制的逃避。對于現實生活中的抽離,奮不顧身的自己,亦或者是幻想中一個完美的ta。當我們賦予了對方更多的意義,對方就不僅僅只是一個具體的人了,這段愛情也不是只是一段親密關系那么簡單了,它被迫成為了我們對于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或者希望的載體,于是我們開始不斷的投入,甚至用自己的犧牲不斷的綁架對方,希望可以從這段愛情里得到更多的回報,然而這些意義只是我們賦予它的罷了,并不是真實存在的,這樣的“犧牲”有時也會讓對方倍感壓力。
第三個原因則是因為沉沒成本(sunk cost),相信很多小伙伴對此并不陌生,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fā)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在戀愛中,很多人會因為之前的投入而不愿意放棄一段感情。公平理論認為,只有人們認為自己在關系中既沒有多得、也沒有少得時,對當前的關系才是最滿意的。而對于那些認為自己投入更多的人來說,如果他們發(fā)現自己的投入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就會更想在一段關系中停留長一些,想要把自己應得的回報收回(就像賭博令人上癮一樣)。哪怕他們本應該去放棄這段破爛不堪的感情。
02戀愛腦為什么令人反感
即使沒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對于戀愛腦仿佛仍有一種天然的厭惡,害怕自己變成戀愛腦,害怕自己的朋友變成戀愛腦??墒怯腥さ氖?,我們對于戀愛腦的定義,好像更多的對于結果而不是行為。舉個例子,兩位當紅女明星在自己的巔峰時期退隱生子,一位嫁給了富豪,過上了豪門太太的生活,從此不需要再在熒幕上出現;一位嫁給了一位不溫不火的男演員,于是手上的影視資源一落千丈。同樣的行為,因為結婚對象的不同和結果不同,我們更愿意把第二位女星稱為戀愛腦。
因此,或許我們可以說,人們對于戀愛腦的厭惡更多是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即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第二位女星因為戀愛的原因損失了本應該屬于她的機會和資源。當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個例子,和她產生共情,并且把自己放在她的位置上時,我們更能深刻的體會到損失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有時戀愛腦的例子會讓我們想到之前自己在戀愛中不成比例的付出與回報,讓我們聯想到那些自己本應該擁有,卻因為戀愛而損失了的機會,這些讓我們感到痛苦,從而對“戀愛腦”產生了巨大的恐懼和反感。
03如何避免成為戀愛腦
那么說了這么多,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自己成為戀愛腦呢?以下是一些建議,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注意自己的自尊水平,如果一旦發(fā)現自己的自尊水平降低,及時尋求身邊人的幫助,你可能陷入了一段有毒的關系中(toxic relation)。如果你的低自尊和從前的經歷相關,例如父母老師的負面反饋,則需要尋求專業(yè)心理醫(yī)生的幫助,重建自己的自信與自尊。
2、 明確自己在一段關系中尋求的到底是什么,正視愛情。我們有的時候很喜歡去神話或者妖魔化愛情,愛情實際上僅僅是愛情罷了,愛情不應該承載太多我們在其他方面的期待。有些人把自己的對象稱為自己的“另一半”,仿佛沒有對方自己就不是完整的;有些人習慣把自己的對象看作自己被愛的證據,是自己吸引力的投射,而這些都不是愛情一定可以做到的,愛情能做到的更多是在這個世界上讓我們有一個可以相互扶持,敞開心扉的戰(zhàn)友。人生更多的意義應該是由我們自己賦予自己。
3、明確自己的底線,愛情是需要付出的,但是我們要明確在一段愛情中我們可以接受的底線是什么(例如忠誠,個人發(fā)展,家人,尊重等),一旦對方觸及了這個底線,不管我們之前投入了多少都要忍痛離開,沉沒成本無法回收,并且不應該影響我們之后的決定。
04
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親密關系
現在,我們對于戀愛的看法貌似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最早的“沒有愛情人生就不完整”“公主需要王子來拯救”走向了“我不需要戀愛,戀愛只會影響我搞錢的速度”“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p>
在有些人看來,戀愛這件事情好像一定會影響我們的發(fā)展,任何為愛情做出的犧牲和妥協(xié)都變得不值得。于是我們對戀愛變得越來越反感,越來越謹慎??墒菒矍楸旧恚褪切枰獌蓚€人不斷的磨合,而磨合本身就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妥協(xié)和付出,當我們都對愛情中的付出斤斤計較的時候,愛情也就變得沒有吸引力了。難道愛情一定會影響我們的個人發(fā)展嗎?其實并不是,愛情可以非常美好,只要滿足一個條件:兩人有在同頻進步,相互鼓勵和尊重。
其實看看我們身邊那些長久的例子,就會發(fā)現一對優(yōu)秀的,相愛的情侶,一定是在變得越來越好的路上相互扶持,共同進步。再看回王寶釧的例子,有人說“與其說王寶釧是個戀愛腦,不如說她更像是投資失敗”,這是因為原著中王寶釧并不是無腦的愛著薛平貴,而是因為她夢見了薛平貴之后成為了皇帝。她對于現在優(yōu)渥生活的放棄或許是為了尋求獲得更高身份,更好生活的可能。但是她自己呢?這段關系的問題在于,王寶釧希望薛平貴可以向上發(fā)展,帶領自己飛黃騰達,可是她自己并沒有與之對應的進步,甚至在退步(從富家千金變成了挖野菜的農婦)。
于是愛情成為了她唯一的賭注,自己的付出也成為了我們眼中的“戀愛腦”。這里可能會有小伙伴說,這是因為時代背景的緣故,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名女性必須來依靠婚嫁來提升自己的價值。我們不排除這種可能,不過幸運的是,今時不同往日,我們現在面臨的機會和選擇越來越多,愛情和婚姻也不再是尋求更好生活的唯一賭注。
所以說,戀愛本身其實并不是阻礙我們成功的因素,一段有毒的關系和依賴于他人去達成自己目標的惰性思維才是。愿我們都能不畏懼戀愛,在享受進步與成功的同時,也可以盡情的享受愛情的甜蜜。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系我們,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571 測試
立即測試
3065 測試
立即測試
288 測試
免費測試
697 測試
立即測試
335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