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找對象不是去公司應聘
單身時,我們腦子里會想著自己的另一半,應該是這樣或者是那樣的,但在尋找的過程中卻發(fā)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我的一個鄰居就是這樣。當時,她找對象時就告訴自己,一定要找一個個子高的男生,因為她身高不是很高,想找個互補型的,但現實是,她老公身高不高,根本不是她當年理想的身高。
最后她和老公結婚,主要是因為自己年齡有些大了,同時,除了身高,對方其他條件都還不錯,就這樣在一起了。
現在兩個人生活很幸福。
這么說,并不是要我們尋找另一半時不該有標準,而是想說,標準會有變化,不要太執(zhí)著于某一個標準。
更重要的是,找對象根本不是腦子里先有了很多條條框框,然后再按著這個條條框框去按圖索驥。這又不是公司招聘,先弄個崗位說明書,那樣做太機械、太教條。
更多時候,愛是一種沒有理由的感覺。
02
判斷對方是否適合自己,
需要和對方相處
想出來的、理想的擇偶標準,需要在實踐中檢驗。
就像我那個鄰居,她原來想著自己肯定會找一個身高滿意的伴侶,但是相處下來,身高就變出成次要的了,或許人品更重要,或許家境更重要了。
當然,有些人就是外貌協(xié)會的,一定要找個帥氣的或靚麗的,沒問題,問題在于,如果尋找了幾年一直沒找到,那就要適時調整自己的擇偶標準了。
很多人沒娶或未嫁,一方面是不愿降低擇偶標準,另一方面是不會談戀愛。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發(fā)現自己能夠和他人和諧相處,但還是單身,那就要考慮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擇偶,是雙向的。
我們在挑選對方,對方也在挑選我們,所以,自己提出的擇偶標準要符合現實。
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思考對方是否適合自己時,這不是人的特性,而是我們和對方相處的特性。
換句話說,未來我們對彼此是否還有興趣,是否覺得合適,是我們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出來的。
03
愛情就是一場冒險
愛情,是一場冒險,具有不確定性。
而我們又太需要確定感了,于是會在腦子里想什么樣的伴侶更適合自己,以給自己一個“方向”或“目標”,進而應對自己內心的焦慮。
但是,太想擁有確定感,常常也是我們沒法進入親密關系的原因。
有人可能覺得,自己一個人也挺好,但從心理需求來說,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
當然,一個人生活也可以,個人選擇不同而已。
寫在最后
有人說,美好的愛情就是一次次愛上同一個人。而對一個人的興趣,就是一次次去發(fā)現他的不同面。
也可以說,我們心目中那個“對的人”,是“談”出來的,花時間去發(fā)現其不同的方面,不是“想象”出來的。
想脫單的人士,可以試著這樣:
首先,不要把自己的擇偶標準制定得過于機械,不允許有一點兒變化。
找到自己最在意的一方面,其他方面可以退而求其次,同時,根據具體情況適時調整。
其次,相信真愛的存在。
只有相信,才能擁有。
既然渴望愛,那就相信真愛的存在,進而放下自戀,敢于追求,這樣才能在實踐中判斷什么樣的人更適合自己。
再次,學會應對愛情的不確定性。
談戀愛,不要害怕失敗,因為那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失戀還是我們提升自己的契機。
其實,戀愛也好,婚姻也罷,都是我們成長的好機會,但這個需要勇氣和能力去應對。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系我們,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179 測試
免費測試
213 測試
立即測試
266 測試
立即測試
1198 測試
立即測試
1111 測試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