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生都需要自制力?
我先問你一個問題:什么是道德?
和所有的行為特征一樣,理解道德的起源需要一個進化的視角,考慮到生物和文化的進化。
大量研究表明并描述了幼兒復雜的道德本能,包括太小而無法融入社會的嬰兒。嬰兒表現(xiàn)出同理心、公平正義,具有判斷人類行為是“好”還是“壞”的能力。
比如靈長類動物學家弗朗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研究了共情的本能基礎,為我們的近親——黑猩猩等動物的共情行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jù)。黑猩猩也為年長或較弱的成員提供食物,而不期望互惠。黑猩猩和其他猿類安慰那些受傷的猿類。
道德可以理解為一種自然特征,它以本能和情感為基礎,由理性塑造,在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不斷發(fā)展。理性和嚴格的批判性思維是我們在發(fā)展社會過程中最好的工具。
但人的本能還有另一面:貪婪的欲望。欲望是一個物體、個體或活動的情感沖動動機。當一個人被貪婪的欲望占據(jù)時,攻擊性也就產(chǎn)生了。如果進行侵略,社會就會被摧毀。因此,需要建立共識,以確保社會的運行。
涂爾干認為,道德在傳統(tǒng)上被稱為社會的“集體良心”或“道德共識”。所以道德是集體構建的,不是個人構建的。道德是團結社會的情感紐帶,也培養(yǎng)了對社會的義務或責任感?,F(xiàn)代社會保障人權、個人自由、生態(tài)、經(jīng)濟和道德進步以及社會平等。我們現(xiàn)在回答第二個問題:你為什么需要一輩子的自制力?首先,討論問題的基礎是發(fā)展心理學領域的專家認為正常人應該具有控制沖動的能力。
基本上,我們可以將所有活動分為以下兩組:
1.我們想要的:我們想做一些有趣的、令人愉快的事情;
2.需要的東西:我們需要做其他費時又無聊的事情,但從長遠來看,會產(chǎn)生巨大的正面影響;
有時候你想要的和你需要的是矛盾的。比如,一個孩子想要的是玩電子游戲,而社會需要的是上學。
但是如果每個孩子都去玩游戲,誰去上學,誰努力?因此,我們必須控制自己,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弗洛伊德在《性學與愛情心理學》中說,簡而言之,我們的文明是建立在對個體本能的壓制之上的。每個人都必須做出一定的犧牲,比如放棄對權力的渴望,放棄自己人格中的攻擊性和仇恨。之后文明產(chǎn)生,社會實現(xiàn)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共享。
沃森在《行為主義》中寫道,我能武斷地說我們的文明是建立在“不”和許多戒律之上的嗎?以順從的方式生活在這個文明中的個人必須學會遵守這些戒律和“不”字。負面反應必須盡可能建立在心智健全、智力健全的狀態(tài)下,不涉及強烈的情緒反應。比如兒童少年不能在馬路上玩耍,不能在車前奔跑,不能和陌生的貓狗玩耍,不能向馬跑過來站在馬腳下,不能用武器指著人,有染上性病或生私生子的危險;他們不應該做我能提到的成千上萬的其他事情。
我自己的想法是,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無論什么時代,我們都理解社會規(guī)范、社會道德和社會禁忌,加強自我控制和管理,構建我們的和諧社會。如果人的成熟是用社會化來定義的,那我們能說不成熟的人考慮自己想要的,成熟的人考慮自己需要的嗎?不成熟的人做事有欲望,成熟的人做事有責任。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取與侵權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335 測試
立即測試
245 測試
立即測試
673 測試
立即測試
667 測試
立即測試
644 測試
免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