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素人王女士上了熱搜。
談戀愛被騙。
她跟小男友是網(wǎng)戀認識的。
相處時間不長,錢卻借了不少,前前后后王女士一共掏了近104萬。
就算朋友提醒她,她也從沒有懷疑,直到東窗事發(fā)。
“他都叫我‘乖乖’?!?/p>
44歲,未婚,有錢有事業(yè),按理說應(yīng)該過得很好。
可是,這樣的“好”背后,卻藏著巨大的空虛和孤獨。
她需要親密關(guān)系,也需要被愛。
于是,被騙子趁虛而入。
只為了一聲“乖”,明知不對勁兒,卻還是義無反顧。
因為,對她來說,這聲“乖”,就是愛,就是陪伴,就是自己被當(dāng)作心肝寶貝的證明。
有人說:活該,誰讓她不早結(jié)婚。
在他們眼里,孤獨,就是因為沒有伴。
比如那些剛?cè)肷鐣纳倌?,或是孤寡獨居的老人?/p>
可事實上,重點從不是“沒有人陪”。
孤獨,是一種環(huán)顧四周卻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人的狀態(tài);
是一種似有卻無的“病”。
今天就來聊聊:中年情感孤獨。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旁邊的老公睡得酣暢淋漓”
很多時候,孤獨恰恰是在親密關(guān)系中,才會體驗到。
不一定是因為一方出軌、或不回家。
更多的,是不被理解,也未曾試圖接納。
這種孤獨是:即便你有人陪伴,仍然覺得是冷冰冰的、孤零零的。
因為在心理層面上,你仍然是一個人。
朋友小南產(chǎn)后抑郁,跟老公、婆婆、媽媽訴苦,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
好幾個夜晚,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小南哭得渾身顫抖,枕邊的老公卻睡得酣暢淋漓。
小南幾次抱著哇哇大哭的孩子站在16樓的陽臺上,想著跳下去就一了百了了。
可即便這樣,家人也從未重視過,只覺得小南太作、不成熟。
直到小南割腕,差點兒救不回來……
孤獨從來就不是獨身的特權(quán),身邊有人的孤獨,更讓人痛苦和絕望。
明明有一個人,一個本應(yīng)跟我最親近的人。
他卻不愿意幫助我、看看我、理解我、接納我、陪陪我。
好像我說什么,他都是不感興趣的。
這種相處模式,會摧毀一個人對自己的感知:難道我就是這么不值得被關(guān)注嗎?
在那一瞬間,我們會絕望地認為,無論怎么吶喊,怎么呼救,得到的都會是拒絕、批評、指責(zé)、失望……
長久如此,結(jié)果便是:
不管有沒有人在身邊,內(nèi)心仍然是“空無一人”。
這種孤獨,最為無力和絕望。
人到中年,
失去了“矯情”的資本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求助帖。
求助者的是一位40歲已婚女性,起因是她過生日,可是,出差的老公沒有鮮花,沒有電話,沒有蛋糕,也沒有紅包。
只是在她朋友圈下面,簡單發(fā)了一句“老婆生日快樂”。
那一瞬間,她想到了“離婚”。
于是把老公拉黑,也跟家人提出了自己想離婚。
結(jié)果老公沒跟她聯(lián)系,所有的親戚也都在罵她。
她發(fā)帖子說自己太孤獨太憋屈了。
可帖子下面的評論,也都是一邊倒,認為是她做的不對。
你都40歲了,別作了行嗎?
都孩子他媽了還這么矯情???
大姐,說實話,你太不成熟了,我一個24歲小姑娘都不會這么做。
也有人故意諷刺她:
趕緊離,放過你老公吧。都40歲了,還不會照顧自己,人家天天在外出差那么辛苦,還要惦記你這些無痛呻吟的小情緒。
最后,她有些崩潰地問:
難道是我的問題嗎?難道我40歲了就不能要求老公陪我過生日了嗎?
她當(dāng)然有自己的問題。
想要老公怎么樣對待自己,可以直接說出來。
但“需求”本身,并沒有錯。
可就是這么簡單的愿望“希望老公陪著過生日”,也被網(wǎng)友們否定得很徹底。
似乎一個女性,只要結(jié)婚了,當(dāng)媽媽了,中年了,就應(yīng)該“懂事兒”“體貼”,不氣不哭不鬧,做一個“好老婆”“好媽媽”才行。
不能有期待。
即便有,不被滿足也不能鬧。
“當(dāng)你不被滿足的時候,你要學(xué)會自我滿足,自我安慰?!?/p>
“你要學(xué)會為別人賦能,而不是等著別人來主動幫你?!?/p>
這就意味著,進入婚姻,進入中年,社會給了你一個新的要求:
你要開始學(xué)會照顧自己了,你要更加獨立堅強了,所有的苦和累都要自己咬牙扛著。
至此,所有的情緒、需求都要被壓抑。
人到中年,不能表達情感,也失去了跟周圍人的鏈接。
只能孤身一人待在黑暗無邊的情緒里。
最可怕的孤獨,
是失去了活著的感覺
中年孤獨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沒人理解我。
我表達了我發(fā)生的事情,我的情緒和感受,但周圍的人都不理解我。
正如小南。
帶孩子的艱難沒人看見,情緒上的波動沒人理解。
好像和所有人之間有一個無形的屏障,只能自己一個人在情緒的深淵里,苦苦掙扎。
而周圍人的不理解,還會讓一個人產(chǎn)生深深的羞恥感,好像她的情緒是錯誤的,不應(yīng)該的。
這些都會加重一個人的孤獨感。
從情感上,是沒人跟你站在一起的。
第二種,沒人跟我一樣。
“我好像是個異類,跟環(huán)境格格不入”,這是一種沒有歸屬感的孤獨。
自體心理學(xué)認為,人有一種最基本的需要,就是感覺到有人跟自己是相似的,自己是屬于某個團體的,有人是跟自己一樣的。
有個知乎網(wǎng)友說,老公出軌給我?guī)淼目只鸥?,是這個人可能再也不屬于我了。我也不再屬于他,我再也沒有歸屬感了。
歸根結(jié)底,我們想要的,就是有一個人,能夠深深地理解和接納自己。
第三種是最痛苦的孤獨,那就是,沒人看著我。
這種孤獨最可怕,因為身邊一旦沒有人,就會體驗到好像自己不存在,做什么都沒有意義。
就像王女士,寧愿被騙,也要留在糟糕的關(guān)系里,也不想一個人。
因為這樣,至少有人是回應(yīng)你的,你還是存在的。
山本耀司曾說過: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必須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缺少碰撞,人就會陷入虛無。
哲學(xué)家貝克萊也說,存在即被感知。
也就是說,只有當(dāng)別人對我們的行為、語言作出回應(yīng)的時候,才能證明,我們發(fā)出的信號是存在的。
信號是存在的,才能證明我們也是存在的。
而這種確定感,就是一個人活著的感覺。
這也是為什么大家都討厭冷暴力,害怕冷戰(zhàn)。
因為冷戰(zhàn)就是通過不理對方,不回應(yīng)對方,抹殺掉對方的存在感。
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懲罰。
中年人如何緩解孤獨?
自體心理學(xué)認為:無回應(yīng)之地,就是絕境。
反過來,有了回應(yīng),世界就有了光。
如果此時此刻你也感覺到了孤獨,怎么做呢?以下方法可以參考:
a. 勇敢表達,主動尋求支持和幫助
中年人也有表達脆弱、崩潰的權(quán)利。
尋找一個可靠的人,向TA傾訴你的情感。
不管TA是否理解,能表達出來,就會讓自己的孤獨緩解一些。
這個人可以是你的伴侶,也可以是你的閨蜜、親人,也可以找一位咨詢師。
甚至,你也可以發(fā)在網(wǎng)上。
雖然可能會出現(xiàn)像前文提到的知乎網(wǎng)友一樣,網(wǎng)友一邊倒,但后來她還是在其中收獲了一些支持自己的聲音,讓她感覺到了被理解。
走向人群吧,去表達自己,找到好的客體,才能讓孤獨見光。
b. 參與團體,尋找歸屬感
參加一些團體小組,比如興趣愛好小組、學(xué)習(xí)小組、育兒團、旅游團等等......
團體都有共同的目的或特質(zhì),在團體中,你很容易找到跟自己相似的人,擁有穩(wěn)穩(wěn)的歸屬感。
c. 主動回應(yīng)、理解別人
如果你生活比較空閑,不如主動去回應(yīng)、理解、幫助別人。
比如,你可以養(yǎng)寵物,照顧寵物,你還可以幫助你的朋友、家人,或者做義工做慈善。
比如,你可以在朋友圈跟好友互動,主動找好友聊天等等。
給別人想要的回應(yīng),這樣會讓你感受到自己的位置和意義,同時跟別人產(chǎn)生鏈接,溫暖自己的孤獨。
d. 發(fā)展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已經(jīng)真的很失望了,從人群中得不到被支持的感覺,那還可以去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以此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比如,學(xué)畫畫,跳舞,手工等等,找到你感興趣的事情,去學(xué)習(xí),去精進,從這個事情中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這些好的感覺,會讓你的人生更豐富,而不是一片荒蕪。
不可否認,孤獨可能是這一代人的常態(tài)。
大家嘗試著經(jīng)營,又常常在遇到荊棘的時候,默默地躲開。
能拉著伴侶一起努力固然美好。
但如果不能,也別忘了。
你才是你的中心,你活得燦爛如花,就不會孤獨。
去走向人群吧,你的孤獨會被照亮。
去抱抱自己吧,你的孤獨會被安放。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權(quán)利人取得聯(lián)系,稿費領(lǐng)取與侵權(quán)刪除請聯(lián)系我們,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與稿費】。
微信群
最新測試
2395 測試
免費測試
1054 測試
立即測試
475 測試
立即測試
454 測試
立即測試
936 測試
立即測試